按照闽南的风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要进行“博饼”活动。这是一项大家掷骰子赢取奖品的民间游戏,相传是当年郑成功为进攻台湾,整备军队,恰逢中秋,为缓解军中思乡之情而创立的活动。后来,遗风民间,渐成风俗。在八月十五左右,各家各户都会购买一些食物,全家团聚“博饼”游戏。后来渐渐一些企事业单位也组织职工同乐,更加快了“博饼”的流行,今年甚至出现博“汽车”和“房子”的“王中王”博饼。(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老黄说道:“老周啊,今年博饼准备得怎么样了?”
老周说:“有计划要采购,因为外地还有不少领导要来厦门过中秋,所以应该会采购得多一点。你有什么推荐的啊?”老周笑眯眯地说道。
“往年你都是在我们公司采购的,你看今年变变花样,除了我们公司,在采购点其他公司的产品吧?”老黄说。
“哦!?你们不想做了?”老周突然楞道。
“不是,员工部分当然和往年一样。但是如果领导要来,是不是采购些好一点的产品?”
“哦!那你觉得拿什么合适呢?”老周疑问道。
“可以用安利的产品,国际品牌,东西也不错。关键是收入合法,连回扣都有发票。”老黄笑道。
“也行!反正这次来的领导级别也不大。差不多就好了,关键是不能为了他们出什么事啊。”老周继续强调。
“那当然,这个绝对安全。安利啊!有上税的。”老黄保证。
“到时候,我们会用安利公司营业部门的名义直接向你们集团发出征询函,然后你们制定联系人和购买详单。具体都是安利公司公关部和你们集团办公室联系,你我都不插手!但具体细节,我会盯着的。你放心好了。”
“那明天你让他们和办公室小侯联系一下,具体数额我过几天通知你。”老周说。
“行!就先这样了,我们再联系了。”老黄起身准备告辞。
“哦!那好,我们再说了。”老周夫妇也起身送客。
离开周家,黄凯问父亲:“爸爸,既然是买安利,为什么周叔叔他们要找我们买呢?他随便找他亲戚也行啊?”
“因为,我们安全。”老黄清清地说道。
日期:2011-12-22 22:18:35
其实,我希望大家看故事的时候,多留意一下故事主人公的背景和一些家庭环境、工作性质甚至毕业学校等细节。我不是为求字数而写这些内容的,真是勾勒创业者所处的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对于创业者在创业中所做出的选择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我写的都是真是的案例,有些甚至我就在现场听他们对话。大家多想想,如果您是剧中人,您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他们失败了,但是如果是我们在他们的位置上,我们会不会也作出这种选择呢?是否我们也像他们一样,遗漏了什么重要的商场细节呢?是否我们也在“利润”面前被“管状视觉”笼罩得不见他物?是否我们在安利的课堂也相信我们可以凭自身的努力而达到“蓝钻”的级别呢?
多看失败的例子,比看多成功的榜样更有帮助,成功无法复制,失败却总能找到相同的先例。凤毛麟角的成功先例像传说般流传于世,而失败的例子却不能得到人们的重视。
我不认为我的文章会毁掉李嘉诚或马化腾,因为他们的成功不可复制,绝无仅有。但是,我的文章或许可以拯救很多拿首付款或父母退休金去创业的年轻人。他们或许会因为我的文章而有一处挡风遮雨的居所,或许他们的父母因为我的文字而有不太富有却幸福充实的晚年。
这些,就已经足够!
再拜顿首!
日期:2011-12-23 10:43:14
“明天,是周一。你去安利公司,跟大客户部的经理说你手上有一个大单,对方是国有企业,要开发票。就这样,其他的他会安排好。我们晚上的事,谁也不能说。记住!”
“哦!知道了。爸爸!”黄凯习惯性地点点头。
周一早上,黄凯来到安利公司,他直接进了大客户部,像一位刘经理说了自己情况。刘经理听完,非常高兴,对他说:“这是我的名片,你有任何事情都可以直接联系我。”
回家后,他就把名片给了爸爸。直到下周一,安利公司突然打电话给黄凯要他去公司一趟。
当他到公司的时候,发现陈志勤已经在那里了。看见黄凯来,志勤特别高兴。对黄凯说:“兄弟,你可真义气。”
黄凯还一头雾水中,只见刘经理走过来对黄凯说:“小黄,你第一个月加盟安利就开了这么大的一个单,公司准备升你为团队主管,让你负责一个团队。下周新学员开学,你来做个报告,给大家鼓鼓劲儿!”
“哦!好!”黄凯茫然地答道。
“这单总共开了40万,你们两做得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啊!”刘经理小声地鼓励道。
“什么???40万!!”黄凯心里一惊,但马上恢复平静。
后面刘经理说了许许多多奖励分配的方法,他几乎都没有听进去。他一心只想回家问问爸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离开公司回到家里,都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爸爸还没回来,黄凯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脑子里出现的是自己和和志勤两个人在街上向陌生人兜售商品遭到的白眼,是扫楼时被保安驱赶的狼狈,是在大庭广众下做实验时听到的冷嘲热讽。最后,是爸爸和周叔叔轻描淡写的40万订单。
“差距怎么这么大呢?”黄凯开始思索,勤奋、努力、聪明这些他认为的成功品质究竟有多少用途?如果没用,那应该往哪里努力呢?
爸爸的脚步声把他拉回了现实。
日期:2011-12-23 10:57:16
父子两相对而坐,黄凯把今天去安利的事情大致和爸爸说了一下。
老黄笑道:“可以啦,今天星期几?”
“周四!”黄凯回答。
“他们明天送货,赶上周叔叔单位周末博饼,刚刚好来得及。我也正好和你一起卖安利,卖了两周。”老黄点燃香烟继续说:“怎么样?和你比起来,差多少?差在哪里?”
“爸爸,我想过了,勤奋和努力还是有用的,但是不是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还是社会上的人际关系。”
“嗯!知道就好了!你看,儿子。有人际关系,做什么都好用,无论你是卖安利还是卖米卖布卖白菜。那些零零散散的散户,永远不是重点。重点是能帮大多数人做出决定的少数人!”
“去营销这些人并不比你和志勤去扫楼做销售容易,但是两者坚持下去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你扫楼,扫一百户、一千户、一万户又怎样?能有10%的人买吗?就算能,你能做多少营业额?可是,搞定一个周叔叔就能搞定他们集团3000号人和数量可观的购买力。你自己想想。”
“你是我儿子,我不是教你去做些违法的事情,我是希望你知道,不管你今后做什么,只要在这个社会中当我们就要懂得抓住‘重点’。什么是‘重点’?你书读那么好应该知道。”
老黄拿起桌子上的一本《李嘉诚传》,用手指顶在中心位置。
“就是用一个手指头,顶起这整本书,这个点就是‘重点’”
看着被爸爸一个手指头顶起来的《李嘉诚传》,黄凯开始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是,爸爸。为什么志勤知道这件事情啊?”黄凯疑问道。
“哦!首先,他是你兄弟,是他带你进的安利,你赚钱了当然要照顾他啦。其次,这次的单有一部分是从他的账户走的销量,所以分他一些是应该的。”老黄解释道。
“为什么从他账户走销量?我自己的安利户头不行吗?”黄凯紧追不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