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历史:人体设计与进化之谜 事关上帝与科学》
第11节

作者: 青史银钩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出来了,我们的小汗腺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动物,这样在运动时就容易蒸发更多的水分,因而起到极好的散热效果。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人类痛快淋漓的流汗,有时一天分泌的汗液足足可以装满二十多个矿泉水瓶。但我们很少看到其他动物有这种表现,一是因为它们不容易出汗,甚至有的动物根本不出汗,就算出汗了,也会被凌乱的毛发所遮挡,不能迅速的挥发在空气中,这样散热的效果当然无法与人类相比。

  可以这样认为,其他动物带有毛发的皮肤的主要任务是保暖,而人类脱去体毛的皮肤的主要任务是散热,因此人类需要保暖的时候往往会披上一件来自于其他动物的毛皮大衣,很少有人想到要穿人皮制成的外套。
  人类脱去体毛后的强力散热效果使得我们可以经受住高温的考验,然而附加效果更是令人吃惊,因为散热能力提高,所以人类可以长途奔跑成功追杀猎物,这使人的营养水平有了大幅上升,为神经和大脑的复杂化提供了可能。大脑的一个重要缺点是不能忍受高温,而皮肤散热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结论很清楚,脱毛提高了人类的智力。
  那么,为什么在同样环境下狩猎的其他动物体毛没有减少呢?比如狮子和猎豹,到现在仍是一身的毛。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前面已经回答过了,狮子这类动物并不热衷于长途奔袭,它们大多时间都呆着不动,其懒惰程度简直令人发指,有人观察到一只雄狮在半天时间内连头都不转一下,只是耳朵偶尔抖动以表明它还活着。实在饿的不行需要捕猎的时候,也大多选择在太阳落山以后,那时光线暗淡易于伏击,更重要的是气温也降了下来,略作行动也不至于中暑。并且真正投入战斗的往往是雌狮,它们的个头相对较小,散热能力要比雄狮强一些。

  很多哺乳动物还有一套独特的设施来为大脑降温,这设施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所没有的,就是通过颈部的颈动脉丛,这些颈动脉丛紧挨着附近的鼻腔,可以有效的带走大脑产生的热量,从而冷却大脑。所以,它们就算不裸露皮肤,日子也能过得去。
  日期:2011-12-28 14:47:21
  ¤¤¤¤¤¤¤¤¤
  ¤¤¤¤¤¤¤¤¤
  ¤¤¤¤¤¤¤¤¤
  ¤¤¤¤¤¤¤¤¤

  然而有人会反问:既然狮子与猎豹可以选择在清晨或者黄昏天气凉爽的时候进行捕猎,为什么人类非要在大白天顶着大太阳开工呢?如果人类也像其他动物那样错过太阳最热的时候出动,不就没有必要脱毛了吗?毕竟那毛衣是有用的,因为到了晚上气温降低,人类不得不面对寒冷的威胁。
  事实上现在我们还无法判断人类当时到底是不是在大白天活动,因为从化石中无法得出相关信息,但我们可以推测。在如今的非洲大地上,只有两种动物顶着热辣的太阳在大白天捕猎,一种是野犬,另一种,就是人。
  那为什么人类不在早晚出动而白天像其他猎手一样伏在树荫下休息呢?
  很简单,有些事情人类不去做,不是因为不愿意,而是因为不能够。
  如果原始人类非要向其他动物学习,也在早晚避开太阳捕猎,那就不得不面对狮子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必须靠粗暴剧烈的体力活动来解决猎物,看看狮子是如何费力扳拖倒野牛你就会知道这事的挑战性有多大。此外早晚时光短暂,只适合作短程追杀而不是长途追击,时间根本不够用,有可能追着追着天就黑了,到时你连回家的路都摸不着。

  所以,错过捕猎高峰,只在大白天动手,对人类来说是合理的选择,而这选择的代价就是必须脱去体毛以更好的散热。
  这时,散热理论面临着第一个严重的质疑。
  既然脱去了毛发,早期人类该如何应对太阳的暴晒呢?
  很多人,特别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农民,都有过后背被太阳晒出大片水泡的经历,本楼主就曾深受其害。所以太阳的威胁绝不能小瞧,更不要说阳光中的紫外线会造成皮肤癌。
  在强烈的阳光下,薄薄的一层遮挡物都足以减少大部分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阿拉伯人给我们作出了示范,他们在酷热的沙漠中穿着肥大的长袍,空气可以在长袍下自由流动带走汗水。长袍质地还要厚一些,最好是白色的,这样可以有效抵挡阳光的暴晒。
  问题是早期人类没有宽大的长袍,而它们又脱去了浓密的体毛,到底该用什么方式来对付太阳呢?
  对此疑问,人类学家不但给出了答案,而且给出了两个答案。
  日期:2011-12-28 15:08:29
  ¤¤¤¤¤¤¤¤¤

  ¤¤¤¤¤¤¤¤¤
  ¤¤¤¤¤¤¤¤¤
  ¤¤¤¤¤¤¤¤¤
  第一个答案是头发。
  人类的头发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奇怪的,因为它会不断长长,在没有理发师的时代,非洲大草原上每一个人都长发飘扬,这是何其壮观的景象。后面我们还会继续讨论头发的其他作用,这里只先说说与太阳的关系。
  在强烈的阳光下,直立奔跑的人类最脆弱也是最危险的器官就是大脑,而头发正起到了保护大脑的作用,浓密的长发把阳光的损害降到了最低。好处还不止这些,因为人是直立的,身体与阳光平行,高高在上的头发不仅仅保护到了大脑,同时还像一把小伞一样罩住了身体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皮肤免受照射。
  这同时也解释了其他动物为什么没有长发,因为它们四肢着地,身体与阳光垂直,就算有头发作用也很有限,它不能遮挡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所以这些动物最佳的方案是在阴凉处呆着而不是冒险在阳光下狂奔,因此它们不需要长发。
  另一方面,如果像猫和狗这样的四蹄动物都有着长长的头发,可想而知情况会有多遭,它们会时常踩住自己的长发而寸步难行。

  有时进化论的逻辑就这么简单,只看你有没有进行过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尽管有些结论可能毫无意义,比如上面这条就是。
  日期:2011-12-28 16:05:20
  ¤¤¤¤¤¤¤¤¤
  ¤¤¤¤¤¤¤¤¤
  ¤¤¤¤¤¤¤¤¤
  ¤¤¤¤¤¤¤¤¤
  第二个答案是肤色。

  很少有人知道黑猩猩浓密的黑毛下的肤色却是可爱的粉红,据此可以推测早期人类在有毛的时候皮肤也应该是粉红色的,问题是现代人没谁的皮肤仍然粉红,所以期间必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肤色的变化是可以从基因中找到出线索的,这给出了一个追踪人类脱毛时间的重要线索。因为肤色变化必然发生在脱毛以后,或者说只要脱毛,肤色就必须发生变化,否则将很快被太阳晒死。

  结果,还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线索。
  2004年,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检测了一个控制人类肤色的基因序列。经过分析,他们认为非洲黑人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肤色基因突变,用分子钟推测,这突变的时间大约在120万年前。就是说,最迟从那时起,人类的肤色开始变黑。相应的说,这也应该是人类脱毛的最晚时间。变黑了的皮肤含有大量黑色素,足以吸收阳光中可怕的紫外线,借此保护皮肤免遭皮肤癌的折磨,所以这无疑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件极其合身的便携式黑色保护伞。

  关于肤色变黑的系列问题,以及后来又变成其他肤色的问题,将在人种和肤色一章中加以详细讨论,此处暂且不表。
  120万年前脱毛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那时人类刚刚直立了大约40万年,完全符合脱毛对奔跑散热作用的预测。早期人类化石表明,那时它们的身体比例已经和现代人相当,也就是有了长途奔跑的能力。关节化石磨损情况也表明,它们确实在跑步。
  如果脱毛时间的推测确凿可信的话,那么“穿衣说”和“寄生虫说”等理论都将不攻自破,因为人类穿衣服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最乐观的估计也是在20万年以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