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
第44节作者:
麻辣摇滚 既然如此,那韩、杨二人如果留在徐州想生存下来只有一条路。
忠于吕布。
真心地忠于吕布。把自己和吕布连成一个利益体。
所以韩、杨二人必须走,绝对不能让他们和吕布连成一个利益体。
陈珪仰望天空,将这一条条道理分析给陈登听。陈登终于明白——原来,让一个人死实在是最高深的学问,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需要一切的机缘巧合。
同时,对于父亲洞察人心之细致入微,陈登佩服得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领着败军回到淮南的袁术认为自己并没有失败。
失败的是韩、杨二人。袁术以为,韩、杨二人做人太失败了。一个人在一生中反水一次叫弃暗投明,反水两次那就叫弃明投暗,或者说瞎了狗眼!
不错,袁术的自尊心确实受到了打击。
致命的打击。
韩、杨二人如果是向曹操反水去了,袁术还没这么痛苦,现如今,此二人选择的是吕布,这让袁术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他奶奶的,难道我现在混得还不如吕布吗?
便要报复。
当然了,报复是要讲实力的。对现在的袁术来说,他最缺少的就是实力。
新败之后缺兵少将。
袁术打算借兵。
袁术以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借的,包括生命。所以他觉得,借兵之举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会向一个最不可能的人去借兵。
孙策。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这是孙策现在的人生感悟。袁术让他明白什么叫能屈能伸,什么叫一个人的柔软身段。但是孙策以为,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底线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没有底线的人,谈不上能屈能伸。
无底线之人永远是弯曲的,不能直立。
比如袁术。
所以孙策狠狠地拒绝了袁术的请求,并表达了势不两立的决心。
袁术怒了。
在袁术心目中,自己这是帝王之怒。不管别人承不承认他是帝王,袁术却是早早地自己承认了。
袁术一向以为,有些东西别人承不承认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承认。
自己认为行,才是真的行。
为了充分体现一个帝王的雷霆万钧,袁术悍然决定,要让孙策死翘翘。与此同时,他还爆了粗口:“黄口孺子,何敢乃尔!吾先伐之!”
他的手下长史杨大将乐了。
不错,一个人藐视他人的存在不要紧,要紧的是别意淫自己。
在他看来,袁术现在就意淫自己了。以为光凭一个帝王的名号,全世界人立马就要在他面前瑟瑟发抖。
他力谏袁术认清形势——鸡蛋是不可以碰石头的。打吕布不行,打孙策就行了吗?
袁术不响了。因为有一个事实不言自明:孙策比吕布牛逼多了。
他只能暂时选择忍耐。
孙策却突然发觉自己毋须忍耐了。
这样的时代真是实力说话。从一块传国玉玺起步而能据有江东的孙策豪迈地发现,他现在拥有了叫板袁术的实力。
特别是在袁术新败之后。
更特别是在曹操派特使向他表示亲近之意之后。
曹操的特使是在袁术生闷气的时候抵达江东与孙策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的。孙策愉快地发现,曹操同志对他很器重,“拜策为会稽太守”,并给他安排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起兵攻打袁术。
孙策一时拿不定主意。
不错,能成为会稽太守,是好事,说明自己据有江东的现实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但是起兵攻打袁术,这里面却是机关重重。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最后的受益人只有一个。
曹操。
其实,孙策对曹操受益并无多大的抵触情绪,毕竟人家玩得大嘛,已然江湖一大佬,没什么可说的。他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
会不会成为替曹某人火中取栗的牺牲品?
要是这样,那就太不划算了。他可不能为了“会稽太守”这样一个虚名做得不偿失的傻事。
张昭无限悲凉地告诉他,没有退路了。
事实上,这不是两难选择,而是别无选择。
在张昭看来,接受“会稽太守” 的封赏和出兵讨袁其实是一回事。孙策别无选择,既不能拒绝“会稽太守”的封赏,也不能拒绝曹操“出兵讨袁”的提议。
那叫不识抬举。
所以,没后路可退。
在这个世界上,一般来说,只要你不是最强者,那就没后路可退。张昭无限悲凉地把这条人生真谛告诉孙策,孙策听得一脸凝重。
更要命的问题还在于,张昭认为,袁术并不好打,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术虽然新败,但多年经营的根基并未摧毁。所以打袁术,结局只有一个,两败俱伤。
当然,改变这种结局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那就是把曹操拉进来,大家一起来做局。
孙策的一脸凝重开始变得有些生动了。他很想知道,张昭所说的“大家一起来做局”是什么意思。
张昭接着往下说,只有曹操进来,才能打破孙袁并恃的局面,确保讨袁成功。即便孙军万一有失,也可指望曹军救援。
孙策想了想,有个问题还是不明白。那就是他的部队万一有失,曹军真的会救援吗?
张昭无法回答。
张昭以为,这不是人回答的问题,而是上帝回答的问题。大家一起来做局,局中人的立场是很重要的。当忠诚遭遇背叛,没有人可以救得了自己。除非上帝他老人家。
日期:2009-01-18 08:27:24
团结就是力量
围猎开始了。
这是一场四对一的游戏。四是指曹孙刘吕四方,一是指袁术一方。
作为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曹操心中是有自己的算盘的,那就是以孙策为主打,刘备、吕布敲敲边鼓,自己殿后。不妨这么说,在这场围猎游戏中,曹操和孙策是主角,刘备、吕布是配角。
但是刘备把自己变成了主角——他杀了两个人。
在山东企图称霸的韩暹和杨奉。
当然准确地说此二人是关羽张飞杀的,不过下命令的人是刘备。
刘备以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标志不在于他所处的地位,而在于有没有做出出位的事情。
要上位,先出位。
刘备此举果然引起了曹操的重视——不请示就杀人,有气魄啊。
但是气魄背后是什么,是不是野心?
曹操不敢肯定。
他也不想肯定或否定。
对现在的曹操来说,团结是第一位的,秋后算账是第二位的。这是成大事者做事的程序,他不想破坏程序。
所以曹操笑眯眯地表扬了刘备为国除奸的壮举,表示自己要向玄德同志学习,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麻烦却在这个时候起来了。
吕布想杀人。
他想杀了刘备,以使后者明白目中无人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再怎么说,韩暹和杨奉是他吕布手下的人,刘备说杀就杀,明摆着不把他放在眼里啊。
吕布手里的方天画戟被捏得嘎嘎响。
与此同时,张飞手里的丈八长矛也被捏得嘎嘎响。
当然,关羽也不是吃素的,他手中的青龙刀更是捏得嘎嘎响。
只有刘备闭上了眼睛,安之若素。
事实上,他是最危险的人,随时可能人头落地,但世事就是这么奇怪,最危险的人看上去总是最安详。
因为他不是影响全局之人。事已至此,刘备能做的就是承受。承受命运对他的给予。
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血债似乎要用血来还,一场重量级的PK已是不可避免。好在这时,曹操说话了。
对江湖大佬来说,出手和出口是衡量其江湖地位的重要标志。
级别不够的江湖大佬以出手来解决问题;而顶级的江湖大佬以出口来解决问题。
嘴比手更有分量是因为级别到那里了,动嘴之间已是颠倒乾坤。
吕布收手了,在得到曹操给他的许诺之后。
曹操答应封吕布为左将军,战后还都之时马上给换印绶,同时他还代表朝廷承认了吕将军对徐州地区的有效管辖。
一场貌似不可避免的重量级PK烟消云散。曹操在各人各得其所之后再次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谁敢破坏团结,谁就是我曹某人的罪人!
便不敢再唧唧歪歪。
便各方协作,一致对袁。
曹操左吕布右刘备,前锋是夏侯惇和于禁,浩浩荡荡17万人马冲向袁术,准备让他立马死翘翘。
一时间,袁术的老窝寿春四面被围。
日期:2009-01-22 10:01:01
节食比赛
袁术突然感觉自己死期将至。
因为无法突围。
再一个,突围之后往何处去?袁术一筹莫展。
杨大将也替他着急——寿春的形势不是一片大好,而是一片大坏。城内数年来不是水灾就是旱灾,老百姓和士兵都很长时间没有吃饱饭了。一座饿得奄奄一息的城,一群饿得奄奄一息的兵,这仗怎么打?
杨大将的建议是不打,袁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杨大将以为,对一个统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敢打,而是知道什么情况下该打什么情况下不该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