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是个很严重的话题,却又无处不在,那是因为我们的物质还远远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地步,所以人会有私欲,会想着创造条件满足自己的欲望。
很喜欢和不同行业的朋友谈论这个话题,以前人家说的很少,毕竟这是个很忌讳的主题,不是人人都肯放心说自己怎么舞弊的,但后来也就觉得没什么了,大家也都理解,反而成为真正的交流。好像间谍和反间谍,互相学习。你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我反思我能怎么控制,然后你又可以反思怎么躲过财务的眼睛。最后的结论只能是完美的内控是不存在的,财务能做的是设置我们能接受的安全底线而已,要把这部分无法控制的作为客观存在的激励。
日期:2008-6-5 14:35:00
因为个人福利的事情去和老板谈还是第一次,从最初知道以后的无所谓到理解了以后的愤怒,到决定为自己争取,这个过程花了一个礼拜。
不想说的太明显了,毕竟混天涯的同事还是不少,反正就是因为公司政策的变动,使得个人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公司政策的变动永远不可能使得每个人满意,但是能使得大部分人利益得到满足的就可以通过成为新的政策,而少部分人受到损害是必然的,应该隐忍。
其实也就是几千块钱的事情,有固然好,没有也就算了,本来是无所谓的,毕竟不是小职员,多出个千把块能让我开心喜悦,本来无所谓的事情。后来被一“挑唆”,一下子觉得好像性质很严重,为什么要隐忍呢,我们是没办法共同富裕,是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为什么我要是后富起来的人呢?既然说要为全体员工谋利益,利益被损害的这以小部分人理应得到补偿,而不是被牺牲才是大公司人性的做法。
“挑唆”我的也是利益被侵害的人,只是她不会站出来,只是私下抱怨发几句牢骚。“挑唆”的目的是我能站出来,能代表这个群体争取到利益固然好,就算不成,至少也是这个群体发出过声音。可是,我不是这么想的。我不喜欢造反闹事的感觉,即使有不满,即使是争取捍卫自己的利益,也叫沟通。
想了一想,先去找了HR,在得到全部的官方回答以后,对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明示,政策之外老板批的话什么都可以。于是,平静下心情去找老板。我不想带着情绪去,因为我不是去谈判,去示威,去提要求,而是去表达我的个人意见,我希望能尽可能的公允,但是无论如何,是我个人的角度,而不是一个群体。给老板的感觉是personal talk,而不是叫板。
我对公司的福利政策有一点意见,我觉得说出来是我的责任。中国的员工习惯的是隐忍,到忍无可忍离开,我却希望能接近西方的方式,在最开始不满的时候有效沟通。
老板打断我,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为何现在才提及?
因为我现在才发掘它损害了我的利益,我不是专业的人士,没办法在最初得到最专业的看法。而且我相信公司变更政策的目的始终是加强员工的满意度,是福利的增加而不是损害。
我觉得这个政策损害了我的利益,我已经从HR了解到我是少部分被损害利益的群体中的一员,任何一个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也接受这个观点,但是公司既然改变政策是为了员工满意,就不该明知道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不作为。
那么你觉得要怎么办呢?
我希望公司给我额外的补偿,保证我能享有政策变更前全部的利益。我非常慎重的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我希望能在对公司非常满意的状态下持续工作。坦白说,这笔补偿就数字来说不算什么,但如果没有,我会觉得我变成受到伤害的人,会损害我的工作热情,希望老板你能考虑一下我的请求。
我们的talk以老板讲他明白前因后果,和准备和HR谈谈结束了。我微笑着离开他的office。
三天后,我在汇报工作以后顺口提及此事,老板答,一切ok,公司将给我个人这笔补偿,希望我满意。
我是很满意这个结果。也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几个道理:不要和老板叫板,而是要沟通,平静自己的心很重要;利益如果不是别人给的,就需要自己去争取,自己都不争取了,就等于放弃;不打没把握的仗,没有一定的谈判力,就别去争取太多。
日期:2008-6-14 11:05:00
和HR的“斗争”
一直想写这个主题,总觉得很难拿捏似的。
在外企里,比较有身份地位的无非是销售、市场、财务。HR如果发展壮大到真正的人力资源部门,也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但很少能站到核心位置。至于其他的QA、行政、采购、物流,始终是比较二线的职能部门。谁说话声音响亮还是取决于组织结构图。
去谈一家新的公司的机会,对方让我自由提问的话,比较喜欢问的就是组织结构图,很简单的一张表,往往能看出很多名堂。
我不喜欢太过高耸的金字塔,管理幅度太小,等级却太森严。即使我是站在上面的台阶上,也一样觉得过多的台阶让人不舒服,除非这个企业规模足够大。
我也不喜欢实线虚线过多的交织,显得汇报的层级很乱。行政上一个汇报对象,职能上再来一个汇报对象已经算是极限了,横向再来个指导工作的就觉得乱了。管理乱了,很多事情就一定做不好,因为把时间花在内部协调上了。
日期:2008-6-14 11:25:00
言归正传,讲和HR的矛盾。
首先是招聘。职能部门无法绕开HR自己搞招聘,即使是自己已经钟意的人选,也要走HR的形式,把CV递过去。最终招谁,自然是职能部门说了算,HR的意见仅供参考,但是不要忘记HR可以有第一轮的筛选权,把她所认为极度不合格的人直接淘汰。一方面是节约了时间,不需要每个来应征的人都给你面试,但一方面,也有可能把你认为最合适的人才直接否定了。对专业技能,HR了解的有限,她的筛选,很多是格式化的,根据你的招聘要求和预算,比如说学历,工作经历。如果这个人客观上没有这个学历,但却有这个水准,HR是会毫不犹豫的淘汰掉的,因为她没办法考核专业。
这些其实都还不是主要问题。毕竟HR的招聘任务很多,不是只有你这一个,如果你和HR的关系不好,而你恰好又不是什么权势部门,招2-3个月没有合适的人选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表面上你看不出一点点人为的原因。
HR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刁难她看不顺眼的部门。做为公司政策的解释部门,松一松或者紧一紧其实很主观。
譬如请假制度。事假是要求提前请假的,唯一不能提前请假的是突然的事情和突发的生病。可是,实务操作中,事前请假的最多不过50%,大部分人都是电话或者短信给直接领导知会一声,销假回来再补假条的。HR往往睁只眼闭只眼,除非她特别需要修理某个人,这些就成了罪状。
日期:2008-6-15 17:39:00
为什么叫“绝望沧海”
好几个网友从各个渠道一再的问起这个问题,于是细细想了想前因后果再做回答。
这个帖子的两年多时间里,作为职业发展辅线的是我私人的感情生活,而这个名字是源于最初的恋人,一段失败且绝望的感情。所谓沧海,既是沧海桑田,又是实际上的物理距离,那一道海峡无法逾越。
从来都觉得我是一个感情生活并不很顺利的人,而且远远没有对于事业般的坚持,曾经觉得很绝望的感情,一两年后都不算什么,失恋对于我的打击被时间消除的非常简单彻底。
就好像曾经说立志要回归家庭,好好做一个贤妻良母,都要被若干人说你不适合,也做不了,且就是因为自己内心矛盾有这么个想法,反而影响了事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或者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吧,我常常在百尺竿头,却无法更进一步,不是因为我不能,而是因为我不想了,我犹豫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