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第49节

作者: 夏晓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班主任还说:“大家如果不报考医学院,可以报考法律专业,到时候当个法官,油水儿可大了。”

  这句话说出来,又一大部分同学报考了法律院校。还有一些人在犹豫,考虑到公检法机关单位不好进,毕业后找工作困难。
  报志愿这件事,我纠结了很多天,实在想不起来对什么感兴趣。我想起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去学艺,师傅说了好几项技能,孙悟空的回答都是“不学,不学”。其他同学还取笑猴子,最后孙悟空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其他同学大多没有多出色。
  有人认为我学习意识差,对上学不感兴趣,什么专业都似乎不感兴趣。随便给个专业就学的人,往往是没有人生方向的人,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糊口,同样都是干活受累,就会选干活轻松挣得多的行当。
  为了我的前途,母亲请教了一名算命先生,那瞎子胡说八道了一番,说我不是多么强的学习材料,要报考的学校在东南方向。母亲回到家后,翻看着那些志愿册子,非要看看哪座学校在东南方向,看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
  选来选去,我填报了法律专业。不是为了班主任说的油水儿,我当初认为,法律专业或许就是学一本书,把法律条款理解就够了。常常听说很多人还自学法律专业,说明那不是一门很难的学科。
  由于我是理科班学生,面对的专业不是计算机就是医学教育类。每项学科都有庞大的信息等待研究,既然都不感兴趣,还不如选择一门容易的学科。
  志愿填报后,我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个假期,我在家里玩得很好,每天都玩黑卡游戏机,把一个个游戏都打了通关。父母不再说我贪玩了,也不再说我不务正业了,反正大学考上了,他们也不在催促我学习了。
  日期:2020-07-24 01:40:54

  附记
  时间过的很快,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一切都在变化。大学期间,我开始了写作,那次失恋的打击让我拿起了笔。从此,我再也没有停下来过,拿起笔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人生就在这里,我要成为一名作家。
  没有兴趣干脆就不学的人,这些人是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旦找到后就会潜心去研究。自从我开始写作后,那一刻我的人生被激活了。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写作。在职场中,我从销售市场转型成为培训师,也从民营企业跳槽到了外企,我在北京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管我职场多么成功,业余时间一直坚持着写作,先后出版了《迷宫城池》《张旭旭跳槽记》《我是剩男》等作品,我的作品也已经渐渐售出了影视版权,也在喜马拉雅做了有声小说版,不远的将来我的作品将被搬上大荧幕。
  在同学们的眼中,我成了他们的骄傲。同学们聚在一起的时候,都说我变化非常大,他们没想到我会成为作家,也没有想到我这么内向的人会成为外企培训师。当我们用培训师的角度看问题,就会看到一切的变化源自于内因。
  很多同学的前景都是早就被父母设定好的,模子早就打造好了,按照图纸在培养而已。所以那些人不会创造出奇迹,也不会有所突破,更可怕的是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上班就是在苦熬日子,觉得人生苦多乐少。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书中描写的邻家女孩,她后来的归宿就是一名普通农民,高中在我们村子里读的,三年没上满中途退了学,离开学校后就嫁了人。当我们小学聚会的时候,女生们几乎没出来,大多数女人结了婚就以家庭和孩子为中心了。
  小学同学聚会渐渐不邀请我了,他们陆续结婚的时候,我在读高中。他们给我发了请柬,邀请我去参加婚礼,我当初没有休息日没能够回来。小学同学都是一个村子的,他爸爸和我爸爸也算是乡亲,我们家同时收到两份请帖。
  他爸爸给我爸爸发一份请帖,他再给我发一份请帖,每份请帖都得过去随份子。当初我爸爸去了,就随了一份钱。我们是一个家庭,又没有分家呢,一个人来也代表整个家庭的心意。有人似乎不这么认识问题,有一位同学说我看不起他们,认为我有文化就耍牛B。
  这么一说,其他人不经过大脑也就跟着这么想了。自从我考进大学,小学同学更远离我了,在街上碰见了,我主动搭讪人家,还常常被对方故意把头转向一边。他们一直认为我看不起他们,其实是自己那种自信的缺失。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的成问题,大多数人了解的东西,都是或多或少的偏见。也有几个同学私下与我关系不错,他劝说我哪天有空了,我们一起吃个饭,把这件事说开了也就没啥了。我还真去了一次聚会,他们聚会往往是抽烟、说脏话、吹牛掰,我去了以后也没有什么搭讪的话题。

  我本身不胜酒力,大多数同学的观念是,酒品代表人品。本来就被当作人品不好了,不喝酒更加不会扭转这种印象。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下,我就不高兴,酒品确实可以代表人品,这一点我也认同,但是酒品不代表酒量。
  同学们喝完酒一起打牌去了,打牌以后开始了打架。原因是有同学输了50块钱,正好被另一同学赢去了,他赢了五十块钱,硬说赢了四十五,两人因为五块钱究竟在哪里而争执,最后大打出手。
  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忙于工作,小学同学更没有多少联系了。后来有了微信群,大家把我加了进去。毕竟都是同学一场,缘分聚在一起的,有话就多说,没话就少说,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每人有自己的生活轨迹。
  张亚军常常主动联系我,他在村子里的服装厂工作了15年,连合同都没签过,更不知道什么是福利待遇。自从和王娜娜结婚后,现在儿子了,一家人都要吃饭,每月一千多块钱薪水不够用。他只好辞职后出去挣钱,每天早晨去劳务市场,谁家有临时活儿就去干,每天也很辛苦,甚至有时候一天都找不到活儿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