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第48节

作者: 夏晓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开始的时候,一份菜给两勺。这么实惠的餐厅,很快便招揽了很多人前来吃饭。后来见吃饭的人多了,老板开始每份菜只给一勺半。
  菜量少给了以后,人却没明显减少。又过了几天,老板的每份菜给一勺,然后再比划一勺,所谓的“比划”就是装一下样子,第二勺根本没舀上菜。
  这时候一份菜大家就有些不够吃了,不过也勉强能接受。后来老板一份菜变成了一勺,取消了“比划”一下,其实质没多大变化。人还是没有显少,老板更过分了,每份菜开始给半勺了。有些学生不满意了,当问到只给这么少的时候,对方说:“现在物价都涨了。”

  …
  隔壁的住宿也开了一家食堂,每份菜八毛钱,给两大勺。人一下子全跑了,这位老板赶紧恢复之前的份量,也没有挽留住多少人。
  别着急下结论,故事还没完呢。话说,隔壁的老板抢走了客户以后,按照正常来说,应该对前人的行为引以为戒对吧?结果不是,当发现吃饭的人多后,也开始减份量,又是两勺菜逐渐变成一勺菜,再变成大半勺菜…
  就这样吃饭的人又跑回了隔壁,两家最后给的分量都差不多了,开始了平分春色。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都遇到成功的机会。小生产者往往遇到了也会丢掉,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没有想着把事情做大做久。
  如果他们想到开分店,想到改进用餐设施,我就会佩服他们。结果不是,他们看到赚钱的机会来了,一下子眼珠子都红了,丝丝盯着勺子里的菜,想着怎样偷工减料。
  “海底捞”你学不会,其实这句话是说给一些小老板的。小老板和大老板的区别就是眼界的问题。人来到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三六九等,就是因为自己的意识把自己定位了等级。
  日期:2020-07-24 01:38:54
  34:高考过后
  高考的时候,我休息的很好。为什么这次没有失眠呢?因为我经历了学习不好的时期,对考试看得不是那么重了。任何情况下,当你把一件事看成“唯一”,那就是入了歧途。世界上没有“唯一”的选择,所有的唯一都是骗人的。
  即使一扇门子被关上的时候,必定有一扇窗户是打开的。这种理论放之四海皆准,天无绝人之路。在爱情中也是一样的,当有人说他是“唯一”适合你的人,全都是骗人的鬼话。
  面对学习的态度,父母一直当作了“唯一”,这种教育导向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这次面临高考,如果当作“唯一”出路,势必就会压力太大,肯定睡不好觉。
  同学里面不少人一直是这样想的,只要高考失败认为一辈子就完了,这种想法和走火入魔没啥区别。我有三个舅舅,大舅和二舅当初都学习不错,由于高考差之了几分和大学擦肩而过,立刻决定一辈子务农到永远。

  他们也都比较聪明,那年代赶上了文丨革丨,恢复高考的时候,初学的东西忘了不少,再加上那时考大学比例也很少。没有考上大学,为什么不去学习一门其他的技能?任何人的发展都是自我设了限,在他们的意识里,只要没考上大学,就是一辈子受苦的命了。
  很多人都是这样把自己毁了,高考成功的人,觉得已经成功了还努力啥,到了大学就不学习了。高考失败的人,觉得我这辈子已经失败了,再没有别的机会成功了。当初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里的父母很多人保持的就是这种思想。
  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这种思想意识更加严重。父母更把学习当作唯一摆脱农村的渠道,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设限。
  我经历了学习“差”的时期,那是对我人生非常好的磨练。学习特别好的人心理承受力往往比较弱,就是因为他们把学习看成了唯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么想的话,谁能不紧张?再加上那些人都是被父母捧着长大的,平时就没有受过什么委屈,稍微有一个打击,就容易受不了。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而《西游记》中的小白龙,先变成马让人骑着,走过十万八千里路后,方能加封八部天龙。一个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我不是提倡大家刻意去体会差生的生活,当然学习还是要努力,绝对不提倡把学习看得过重,更不能当作唯一的出路,要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才会用健康的心态面对考试的结果。

  高考成绩下来后,考得分数够上了二本院校。尽管没有考得特别出色,在班内已经是前20名的学生才拥有的成绩了。尽管这次班内没有排名次,我们看分数的时候,我的名字已经被贴在了红榜上。在广大师生眼中,红榜上的名字都为学校贡献了升学率。
  贫民窟的兄弟们拉住我:“你小子,真他妈的运气好,够本科!”
  在我们贫民窟内,只有我考上了本科。两位体育特招生也上了一所大专院校,别看大专院校在扩招,我们寝室更多的兄弟还是上了民办学校。至于各位的前途如何,多年后才能见分晓。
  报志愿的时候,父母拿着厚厚一打学院的招生名目,看看我想读什么专业。选来选去,我似乎对什么专业都不太有兴趣。我是一个以兴趣为导向的人,有兴趣的东西潜心研究,没有兴趣的东西根本不想触碰。
  父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于一些院校的前景也不了解。他们也没办法给我提供意见,舅舅知道后,跑到我家里来贺喜,觉得终于成了一名大学生。谈到报志愿,他问:“你想当老师吗?”

  “不想。”
  “想当医生吗?”
  “不想。”
  “想学微机吗?”
  “不想。”
  “你到底想学什么?”

  “我也不知道。”
  “你对未来都没有想法吗?”
  “我怎么会对未来有想法呢?我有时间思考未来吗?这么多年都一直做题了,谁跟我谈过未来的事情呢?”
  “赶紧想想哪个专业有前途吧,赶紧填一下志愿。”
  …
  真正的梦想就是找到自己心中的所爱,然后无怨无悔的为自己那份所爱鞠躬尽瘁,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多数人提到报志愿,往往都是看哪个行业轻松,哪个工作不太累,那份职业能挣钱就行。当我提兴趣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也有人说:“人活着就是来受罪的,要知道生活是很残酷的,你需要承担这种残酷和责任。”
  班主任也给出了良策,他说:“当今社会,医生是老大,不管你是政府官员还是平头百姓,每个人都会生病,只要生了病,医生就是大爷了,要你干嘛你就得干嘛。”
  这句话说出来,我们班三分之二的人都报考了医学院校。成绩好的报考了河北医科大学,成绩中等的报考河北医学院,成绩差的报考邯郸医专。报考医学院校的他们不见得是多么爱好学习,也不见得是为了什么救死扶伤,而是听到班主任说,很多人看病都送医生红包。
  那帮穷苦人的孩子们,哪里有什么梦想,他们认为有钱就是大爷,一个个为了红包奔赴了大学校园。薛伟分数考得也不是多高,由于是省三好学生,加上了10分后,人家填报了河北医科大学。陆双双分数差一点,报考了河北医学院,两人填报志愿的当天,一直是手牵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