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第34节

作者: 夏晓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每次检查宿舍都是突然袭击,在一些宿舍里,常常能收走一两本武侠小说。我们宿舍唯一没有被收走的“玩具”,就是宿舍长的那根笛子。那根笛子不是横笛,而是竖笛,不是竹笛,而是塑料笛,外面买也就是两块钱一根。
  别看这根东西不起眼,很多人还乱借呢。常常被外宿舍借走了,一下子传了很多人的手,才被宿舍长索要了回来。他问我想不想吹,我拿在手里,感觉吹口处一股唾沫的腥臭,不知道沾了多少人的口水。我立刻还给了他,说:“还是好好消消毒吧。”
  宿舍长是一位一根筋的男生,他似乎对什么都不是那么敏感。也常常因为他的不够敏感,讲话把人得罪了,还全然不知,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情商低。他没有对笛子进行任何冲洗,就直接吹了起来,一边吹一边说:“不干不净,吹笛子不会生病。”
  …
  我们物理老师年龄相对比较大,50岁的样子,是一位身材矮小的男士。尽管他说的也不是普通话,人相对比较有经验。有经验的老师绝对不同,能够深入浅出把问题讲好,没有经验的讲师,连深入深出都做不到,而且是潜入深出。
  临近春节,我们班里的期终考试,英语成绩整体不理想,在全年级是倒数第一。另一个班考了倒数第二,很巧的是我们两个班是同一个英语老师。
  数学成绩也很一般,体现的是“贫富差距”太大,数学老师的风格就是照顾一部分人,其他人的成绩人家也不在乎。
  她宠幸的几个学生都是比较给力的,成绩考得不错。那次的考试,我考取了班里的34名,从第5名摔到了34名。
  有人说,那是因为我复课了一年,从本质上我的学习基础并不好。复课的时候,占了学两遍的便宜。我在乡镇初中的时候,根本没有对学习上心过,而且接触的教学质量也非常差,复课过程中和刚开始学区别也不大。
  复课的过程中,我还把逐渐把薛永超越了。按道理说,随着应届生对内容越来越熟悉,复课生一般都是被应届生逐渐赶超,而不会逐渐赶超应届生。
  我也仔细分析过自己成绩滑坡的原因,主要是我瞧不惯那两位老师,人家的教学方法和我的学习方法不同。尤其是英语老师,本来我对英语挺有兴趣的,之前底子也凑合,自从这位老师讲了课就听不懂了,烂七八糟的思路没有一点儿重点。
  对方讲起话来还是口齿伶俐,滔滔不绝。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人属于“表现型”的性格特征。那人也常常打扮得花枝招展,课堂上展现得蛮有激情,其实脑子里的思路很混乱,找不准问题的关键点。

  而我是一个“分析型”的性格,和“表现型”正好是相反的两种性格类型。分析型的人喜欢深入思考,而表现型的性格却很少思考。一个爱说不爱想,一个爱想不爱说。人家觉得我似乎反应慢,我觉得她没有思路。
  县城一中内,很多人都是各个村子里的尖子生。这帮孩子们聚在一起,不像在乡镇中学。有些人是学霸,有些人根本就学不会。这里都是各村的“状元”挤进来的,成绩的相差没有那么悬殊。第5名滑坡到34名,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几天不好好学习,一下子就练成了。
  还有一个因素影响我的学习,就是刚刚开始的“爱情萌芽”了。我对陆双双产生了好感,常常在想着和她聊天,想和她出去一起散散步。别人用功的时候,我们常常在操场上一起遛弯儿,每次遛弯回来,我都没有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其实当初我的成绩滑坡后,也完全可以赶回来的。当初高一还有一学期呢,距离高考时间还早呢。我并没有对学习产生失望,之情经历过大起大落,也相信自己能创造出奇迹。
  数学老师对我进行了挖苦,让我对数学一下子产生了“厌学”心理。事情是这样的,当初学校对某一科成绩差的学生设置了免费补习班,由学校的老师们担任辅导员,在每天晚自习的时候,学校的补习班对学生进行补课。
  这个方式是很好的,我的数学成绩下滑也很厉害,报名参加了补习班。当补习班开始上课后,我很积极的来到数学补习班教室,本想好好学习一下,却发现没有我的位置。负责的老师问了我的名字后,才知道数学老师没有报上我的名字。
  我失望地回到自己班教室上自习,正巧数学老师来辅导了。我向数学老师询问了一下情况,她说:“每个班只有几个名额,你不在班内的前二十名,根本就没有资格报名。”
  当初当着前后桌的面,陆双双也在场,我听到这句话以后,感觉真的是无地自容。我仅仅一次考试滑坡,难道就再也不给机会了吗?一下子给定在了差生的行列。接下来,数学老师指着我的同桌:“薛伟,你为什么没有报数学补习班?”
  薛伟笑了一下:“老师,我数学考的还可以。”
  数学老师说:“可以个屁,赶紧去补习班再巩固一下,我给你已经报了名!”
  …
  闹了这么一出儿,我感觉丧失了很多尊严。那时候,我似乎感觉全班同学们都在望着我笑,如果有个地缝我会毫不犹豫的钻进去。接下来,我坐在教室里,根本没有把书看下去,甚至都想找个没人的地方,使劲哭一场。

  如果她不是接下来说给薛伟那一番话,我也不会感觉这么委屈。在一个老师眼中,我们早已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人生都还没有开始呢,这么早就给人划分等级。学校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外界的世界往往看不到,有眼光的老师在中学里非常少,很多老师都是这样的思想。
  晚自习上下来,我有一肚子不开心的情绪,本想下课后到操场上和陆双双谈谈。让我大为吃惊的事情出现了,陆双双冷冰冰地望了我一眼,她说:“我现在回宿舍还得看书呢,没空听你的倾诉,你不学习,我还想学呢。”
  如果不是我亲身经历,我甚至不会想到她态度转变如此之快。陆双双这次考的是第19名,你或许说,学习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什么评价一个人,居然都是那么的唯利是图。她们还是一些孩子呀,怎么会如此现实。
  这件事直到我成熟后,才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是农村里的尖子生,他们之所以成为尖子生,往往是因为学习很用功。现在问题就很明显了,他们对学习的用功与其说成是学习动力,不如说是迫切想改变在农村的命运。

  他们对学习的努力,根本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自我实现”,都是有了自己将来在城市里能够有一份工作,不用在农村里种地了。
  农村里的父母一直鼓励孩子学习,也常常是这几句话。为了自己的将来要好好读书,所谓的将来也就是在城市里有一份工作。
  当他们看到学习好的人,立刻就会想到这个人将来就是飞黄腾达。当看到学习差的人,就会认定此人将来会在农村种地。
  城市里的孩子交友过程反而对学习成绩看得不那么重,他们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多种。农村的很多学生这一点明显差不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