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过、累过、哭过、拼过的平凡人》
第51节

作者: 大星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地摊,主要卖些小日用品和饰品。
  吕冬最近频繁出入西市场和十里堡市场,早已有所考察。
  这些都不是飘在天上的高大上项目,却是吕冬实地考察适合他自身的买卖。
  踏踏实实干,小买卖也能赚大钱。
  吕冬从提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唰唰写了起来。
  写的很简单,给自个的提示。
  大学城长远目标:新城中心点开店!
  短期项目:小吃和日用品,尽快赚钱。

  这两项小计划并非一成不变,中间遇到能赚钱的买卖,也可以适当调整。
  写完这些,吕冬难免幻想,心思往远处往高处飘。
  如果能创业成功,先在青照县打下基础,再考虑泉南,然后临近的市,全省,北方邻省……
  吕冬摇头,这些都是理想化状态。
  基础都没做好,谈宏大目标都是虚的。
  目标和计划确定,考察和准备工作还要继续。
  吕冬将准备工作分为两部分,硬件和软件。
  硬件包括资金、货源、货物、盛具和运输等等。
  比如两个计划都必须要有拉货的交通工具,还要价格不能太高的。
  软件主要是社会环境,比如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各学校内部商店和食堂的情况等等。
  尤其一点,作为摊贩,这年代已经有天敌存在了。
  吕冬全都记在了本子上,能解决的就要尽力解决。
  有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蹬着三轮自行车,从远处过来,悠闲的像是在散步。
  “这大哥!”吕冬看了眼,觉得他可能是大学城开建前的原住民,喊道:“大热的天,干啥去?”
  听到是本地口音,老大哥停下车,踱步过来:“没啥,庄拆没了,楼建起来了,回来看看。”
  吕冬从提包里摸出准备着的大鸡烟,递给老大哥一根,问道:“大哥家是这一片的?”
  建设大学城,拆迁不可避免,还有农田等等,政府方面很优厚,不仅安排新居,各家赔的钱也不少。
  这也是吕冬认为最大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
  远处村庄的,大都各有各的营生,老一辈还在说做生意是投机倒把,真正抹下脸来做小买卖的并不多。
  说句不好听的,在这个观念保守的地方,很多人宁愿没钱闲着,也不乐意去做叫人说闲话的营生。
  相比之下,搬迁的那些人,真的是有钱有闲。
  老大哥点上烟:“是。”

  “很悠闲。”吕冬随口说道。
  老大哥笑了起来:“国家政策好。”
  吕冬把话题往想了解的方面引:“咱这边,没了田又有钱,都打算做啥呢?”
  老大哥吐出口烟雾:“大部分像我,存银行,吃利息,混日子。还有一些,觉得自个有钱了,胡搞八搞。”
  吕冬试探问道:“不打算再干点啥?。”
  “老弟,你傻的?”二十七八岁的男人仿佛提前退休:“吃利息过得很舒服,干嘛再下大力?”
  或许话不投机,他灭掉烟头,上三轮车走掉了。
  吕冬看着他远走,若有所思。
  大学城之前的原住民,愿意出来吃苦受累的,大概不会多。
  绕着正在打地基的商铺看了一圈,吕冬推着自行车往东,来到财政学院对门。
  这地方不错,铺好地砖的人行道特别宽敞,像片小广场,对面是财政学院大门,背后是工地的围挡。
  工地非常大,仅吕家村在这干活的就有近百号壮劳力。
  包括他大伯和七叔。

  吕冬之前已经打听到,最先开学的是财政学院,动作最大的也是财政学院。
  这所不在211范围,却在省内名声赫赫的大学,放弃了市区逼仄的老校区,整体搬迁到大学城。
  他来到财政学院门口,等门卫上的一中年大叔出来,凑了过去。
  满脸笑,又带着股憨厚劲,还主动递烟,中年保安很快与吕冬聊起来。
  都青照人,熟络起来也快。
  “我家就在青照,报考的咱学校,住校需要带啥?”吕冬特意咨询:“听说学校会发东西?”
  中年大叔吐出个烟圈:“不是发,一样算钱。被褥、床单、暖瓶和水壶等大件生活物品,学校会有偿提供。”
  吕冬点头:“小件东西?咱学校有卖的不?”
  “现在开了俩商店。”中年大叔似乎很气愤:“关系户,卖东西那叫黑!外面两块的烟敢卖五块!东西比外面贵一倍!”
  吕冬明白,房租肯定很贵,最主要的是需要喂不少嘴。
  “宿舍有空调或者风扇吗?”他又问。
  “想什么呢?还空调?”中年大叔直摇头:“风扇也没有!不怕告诉你,新楼返潮,蚊子特别多!到时受罪吧!”
  他伸出胳膊,让吕冬看一个个红疙瘩:“看看,这都蚊子咬的。”
  吕冬记在心里,又跟中年大叔套了会近乎,拿出一包烟塞进他手里:“能不能让我进学校看看?提前熟悉下环境。”
  学校也不是没人进去,有极少数学生会提前来看学校,吕冬又将自行车压在门卫室这里,顺利进去。
  他主要看的是学校的宿舍、食堂和商店。

  这三样,大学城新建的各个学校相差不大,普通学生条件差不多,也就留学生楼条件好到飞起。
  大学,这方面一言难尽。
  吕冬俩商店瞅了下,没开门,正在铺货,卖的东西非常贵。
  其中食堂附近的商店较大,里面有一对三十岁左右的夫妇,男的中等个,女的薄嘴唇。
  吕冬隔着玻璃窗户往里瞅了眼,女的看到了他,薄嘴唇一翻:“看什么看?”
  男的横眼看了过来,吕冬不想惹事,赶紧离开这里。
  薄嘴唇以为吕冬是提前来学校探路的学生,说道:“隋波,赶紧上货贴价签!”

  隋波手上不停,嘴上也不停:“王茜,咱身家全砸上了……”
  王茜薄嘴唇翻动:“开学开宰!”
  从财政学院出来,吕冬又以类似的办法进师大转了一圈,但省大没进去,门卫不是本地人,不吃他这一套。
  即便如此,也掌握到了许多一手数据。

  学生一旦开学,除去学校提供的少部分,会有大量日用品需求。
  而校内商店,比外面零售价基本贵一倍。
  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进校开店不容易,单单后勤一个部门,就不知道有多少关卡。
  所以,小日用品绝对大有可为。

  有了亲眼所见,吕冬也敢于把手里不多的资金投进去。
  吕冬往回走,出大学城到刁家庄去了一趟,找到收过他鱼的刁娟门面,问了她还收鲶鱼,准备把这些天攒下的鱼拉过来卖掉。
  上个月因为几个水库提闸泄洪,大批鱼下来,鲶鱼价格一直走低,所以吕冬打到的鲶鱼一直养着,进入这个月后,每斤鲶鱼涨了有一块钱。
  现在除了知了猴,河上的营生已经停了。
  随着雨季收尾,青照河水势变小,相关部门监管力度放松,上游有几个化工厂恢复向青照河排污,其中有一家村办企业,距离吕家村不足十里地。
  化工污水威力强大,河里死鱼死虾死蚂蟥日渐增多。
  就连鲶鱼,也有大片死掉的。
  老二不说老大,工业污染只是一方面,生活污染同样严重,沿岸包括吕家村在内的各个村庄,一向把青照河当成垃圾倾泻场,死狗子烂猫咪,洗衣服涮化肥袋子等等,青照河无不是首选目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