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过、累过、哭过、拼过的平凡人》
第50节

作者: 大星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吕春收好名片,笑着说道:“有的话我会打你电话。”
  当然需要帮助时才会打电话,平时记者还是有多远闪多远。
  丨警丨察不喜欢记者,偏偏记者对丨警丨察这职业特别感兴趣。
  吕冬和吕春骑着各自自行车出了镇政府大院,一路上都在聊下午的事。
  “别多想,这是很多人盼都盼不到的好事。”吕春再次给了这样的论断:“别小看这个头衔,如果能评上,总有好处。你也就不在体系内,不然……”
  他笑了:“有个头衔,你跟体系内的人打交道,也会方便一些。”
  吕冬挠挠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社会现实,不可能避的开。
  吕春认真说道:“冬子,好事要做,但要力量而行,更要保护好自个!”
  吕冬赞同:“大哥你放心,我不会拿安全开玩笑。”

  出县城来到岔路口,吕春继续往西去大学城,吕冬往北拐,去吕家村。
  过了高速桥洞,快到刘湾路口,吕冬忽然想到件事,吕振林让他去提醒刘招娣,他还没去。
  吕冬暗叹:三爷爷随口一句话,可能给刘招娣惹出很大的麻烦。
  刘招娣要有个弟弟,将来肯定会被家里逼着成为伏地魔。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老同学,提醒一句也不费事。
  吕冬来到路口,转弯去刘湾村,刚到村口,就看到刘招娣推着手推独轮车过来。
  车上放着喷雾器、农药瓶和一大桶水,这是要下地打农药。

  “招……”吕冬后一个字咽回去。
  刘招娣也看到了他:“吕冬。”
  吕冬骑车过去,下车站在独轮车边,说道:“有点事。”
  刘招娣这次没低头。
  “上次过来,你爸对我三爷爷说了件事,他想找个上门女婿。”吕冬尽可能婉转的说了一遍。
  咣当——
  刘招娣手松开,手推车车脚砸在柏油路上,人愣愣的站着,头不自觉低下,一句话也不说。
  怪不得他最近四乡八镇到处跑,还在张罗事。

  吕冬知道这对人的冲击有多大,又说道:“别担心,你去找学校,找教委,找县里,他们总有办法。”
  这个县里,有太多希望刘招娣功成名就的人,其中有很多能治得了刘明泉。
  刘招娣默默点头,好一会才说道:“我会的。”
  别人的家事,提醒过后吕冬不好再多说,蹬上自行车:“我走了。”
  刘招娣看着吕冬调头,稍微提高声音:“吕冬,谢谢你!”

  吕冬头也不回:“老同学了,别客气。”
  希望这个受命运垂青,又被命运折磨的女孩,能顺利走入大学。
  从刘湾路口拐弯的时候,一辆四不像拖拉机猛的拐过来,路口长高的玉米棵遮挡视线,吓得吕冬直接骑进玉米地里。
  四不像突突走了,吕冬推着自行车回路上,对着车屁股骂了句:“我弄!”

  八月中旬,天气依然炎热,青照区大学城各工地热火朝天,原本冷清的大学校园也有了人气,部分老师和老生提前入驻,为新学期开学做准备。
  大学城1号路正式更名学府路,二号路挂牌文化路。
  吕冬放好自行车,站在学府路与文化路交叉口的东北侧。
  站了近五分钟,除了过路的汽车,愣是没看到几个人。
  一般人或许还没意识到,这里将是大学城和未来泉南高XC区的中心点。
  路口不远处,西北是省大,西南是师大,东南为财政学院。
  三所泉南比较能拿得出手的大学,各自占据一角,资源集中而又互不干扰,各自拥有极大的拓展面积。

  吕冬所在东北侧,就是吕建国工作的工地,一个占地面积极大的住宅小区,也是附近几所大学的配套设施之一。
  小区靠近路口的位置,两层商铺刚挖地基,未来可以想象。
  再往东往北,还有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
  大学城的规划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促发展!
  除了大学,一些附属中小学也在建设,商品房早已出现,在泉南不是新鲜事物,泉南从九十年代早中期就开始建设商品房小区,积累了丰富经验。
  想要吸引人口,想要这里的地块升值,想要加快发展,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泉南已经搞明白了。
  学校!
  众所周知,教育正在变革,正在朝某些方面转变。
  这半个月来,吕冬围绕着大学城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毕竟曾经他真正进入大学城谋求生活,是在2010年之后。
  十二年时间,何止天翻地覆。
  当初洪水刚消退时,吕冬就确定,未来在大学城,机会也在大学城。
  像他这样平平无奇的小人物,脑袋里不自带金融信息和搜索引擎,本身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当然要选择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行业。
  曾经吕冬到了三十岁才幡然醒悟,才开始在这座新城打拼,历经社会毒打和千辛万苦,挣到了一个两居室首付。

  这段经历简单到可以用三个词汇概括:摆地摊、卖小吃、餐饮店。
  但他进场时间较晚,哪怕后来在一般路段开了个山寨炸鸡店,一年大部分收入也都给了房东。
  提前十二年进入,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吕冬经过半个多月前期考察,确定这三方面仍然大有作为。
  想到开店,吕冬的目光落在刚挖地基的商铺上面,曾经听人提过,大学城第一批商铺建成出售后,售价还不如青照县城的门店。
  吕冬专门问过吕建国,现今泉南城区房价平均1500左右,青照县城是按套卖,因为大都是平房。
  商铺价格肯定比住房高,目前泉南私营经济并不活跃,商品房与商铺的对比还不像曾经那么夸张。
  话说回来,哪怕二十年后,太东私营经济也一般。
  随着大学城即将全面启动,吕冬的致富计划也进入新阶段。
  计划总要有个目标,有明确的目标,会更有动力。
  吕冬没有好高骛远,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在对面买到商铺,开一间店。

  即便如此,这仍然算得上长远计划,因为完成这些,可能需要15万以上的资金。
  吕冬银行卡里只有3200元。
  够在泉南买两平米房子,相对于收入来说,商品房价格一直都很高。
  以3200赚取15万,任务艰巨。
  实际资金与长远目标相差巨大,所以需要符合实际的赚钱项目。
  吕冬选了大学城这片熟地,自然也会选相熟的行业。
  人有四项基本消费,分别是衣食住行,现在这个社会,可以再加上一项,用!

  也就是日用品。
  缺乏日用品的生活现代人无法忍受。
  衣食住行用,吕冬打算选择两样——食和用。
  这两样,要结合今时今地和他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
  需要大投资的,全都不用考虑,吕冬没那么多资源,所以选择摆地摊和卖小吃。

  这也是曾经吕冬幡然醒悟后,将自身生活拉入正常轨道的两个小买卖,而且是长久不会过时的小买卖。
  大学城刚启用,各种商业配套不是缺乏,而是几乎没有,这其中存在极大商机。
  小吃,吕冬有家传的手艺,不说多美味,但也能作为大学饮食的调剂,尤其对北方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