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轨迹》
第44节

作者: 斯旺的猫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样吧,研发系统的分工会主席,我和谢总谈一谈,看下他还有什么想法。你去和制造系统的老万再谈一下,看看他的人选是不是资历太浅了。”
  王晓青对魏总的处理方式很感激。魏总没有踢皮球给她,他知道谢总对王晓青一直不是很有好感,而是选择了自己和谢总谈。第二天,魏总给她打了个电话,告诉她研发系统的分工会主席变成了工程部的王经理。再过几天,又传出消息,谢总的老婆去了公司的项目部,专门负责与政府部门打交道。
  但王晓青并不知道魏总是拿什么理由去说服谢总的,魏总和谢总沟通时拿的却是工会的理由:即总工会认为陈经理不合适,王晓青对所有的沟通过程一无所知。再看到谢总时,她也没有问为什么分工会主席会变更。而谢总也从来没有正面和她谈这个话题。

  王晓青以为魏总沟通好了一切,谁知道因为这件事谢总已经将她列入了自己的黑名单,因为老婆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这个分工会主席,自己却没有替她争取到,他心里颇有点不爽。
  至于万总,当王晓青找他去谈关于王小菊的工作时,万总上来就说:“是不是你也听到了什么传言,说什么这女孩是我的小三?”万总如此直接,王晓青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
  看王晓青不吭声,万总接着说:“小王只是我们系统的一个普通文员,她的年龄都可以做我的女儿了。待会你看到她就知道了。我是因为欣赏她做事的能力才推荐给你的,你也知道,工会是要给员工服务的,如果搞了一堆高高在上的人,怎么才能为大家做事?”
  王晓青还没有来得及应答,这时办公室的门敲响了:“万总,你找我?”
  万总手一指王晓青:“小王,今天王主席到我这里来考察你来了,你最好和王主席聊一下。”
  王晓青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一个女孩子,一米五左右,黑而瘦,穿着一条牛仔裤,上身穿着一件T恤,看上去很精干,但相貌很一般。
  “王姐好,我也姓王,你叫我小菊好了。”王晓青也算见得上大世面,但以王小菊的地位,她能如此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也算定力很高。而同时一声姐,又快速地拉近了她与王晓青的距离。

  王晓青禁不住对她刮目相看,万总继续在为王小菊做介绍:“王主席啊,我们这个小王在办公室那是一个顶两个用,你给她交待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放心。说老实话,要不是觉得她在我们这里派不上更大用场,我还真舍不得把她推荐给工会”
  王晓青一看到王小菊,就知道她不是靠着给人当小三才上位,因为大凡去当小三的人总要有点姿色吧,王小菊实在不能和这个挂钩。或许真如万总所言,她的努力值得她被推荐。
  不知道万总是不是提前通知了王小菊王晓青要来的事情,王小菊继续主导着谈话:“王姐,你很少来制造系统,要不要我带你去转转?”
  王晓青一想也好,毕竟自己要的是做事的人。这年头,学历重要,但做事的态度和能力更重要:“那好吧,万总,我就不打扰你了,请小菊带我走一走。”
  “好的,小菊,你可要照顾好王主席啊。”
  于是,王小菊就带着王晓青去了车间,她看上去和工人们特别熟悉,一路上都有人冲着打招呼。王晓青来了公司就很少在车间混,也没有多少人认识她。她也不吭声,一直观察王小菊和人打招呼以及交流的方式,发现她与那些工人们看上去就像是兄弟姐妹一般,特别亲切。其实,王晓青在她那一声“王姐”之后就已经喜欢上了她。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就那么简单。
  在车间闲逛的时候,王晓青还顺手问了王小菊工人们对工会的期望与需求,王小菊倒不含糊:工人们可能最喜欢分东西吧,因为他们都要养家糊口。不过,如果能有更多的平台,比如运动会、唱歌比赛等,工人们的业余生活会更丰富一点。
  和王小菊谈了一番之后,王晓青给魏总汇报了一下。
  魏总说只要她认为合适,他那里没有问题,分工会主席的人选总算定下来了。
  和罗玫谈了之后,朱天伟决定同意调罗江去做业务。
  为了让罗江认识到什么是做业务,朱天伟和分管广告业务的薜主任特意找罗江谈了一次话。薜经理上来先和罗江介绍了业务员的现状:
  置业导报现有的业务员可谓五华八门,什么人都有,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人生经验。好处在于一张白纸,只要肯学肯做,也还做得不错;第二类是在深圳已经做了几年的报纸广告,即便没有房地产业的广告销售经验,但也能快速上手,成为业务骨干;第三类是有不少刚从内地过来,有好几个业务员不知道什么原因从所在县的办公室辞职,不再当公务员,从零门槛的业务员做起。这三类人里成绩最好的是谁呢?

  薜经理介绍完了,朱天伟先问了罗江一个问题:“你觉得在我们报社,上面这三种人哪种人的业务做得最好?”

  罗江想了想:第二类人?因为我觉得他们有经验,对深圳也比较熟悉,做起事来应该游刃有余。
  朱天伟摇摇头:“你的答案不对。你觉得余下的哪一种人是做得最好的?”
  罗江想了想,大学生刚刚出道,无论如何都不如那些已经做了很久的前公务员们吧,她给出了答案:“从内地过来的公务员们?”
  “对的。”朱天伟露出了笑容:“你知道为什么?”
  罗江像个小学生:“因为他们压力大,要赚钱生活?”
  朱天伟:“你说对了。你的这些同事们刚刚从内地到深圳,没有别的生活出路,也没有多少退路,除了做好工作他们别无选择。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拖家带口,父母孩子伸手找他们要钱,他们却没有人可找,除了拼命干别无他路。而那些大学生,如果没有自己没有做好,还可以回家找父母拿钱,也可以很轻松地换一份工作;那些在深圳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人,无论如何也有点积蓄,某种意义上讲也有退路。不用拼尽全力也基本上生活无忧。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和你讲这些?”

  “你要我把自己设想成初到深圳毫无退路的人?”罗江这一次反应很快。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其实我更想和你说的是做任何一份新工作,你都要花全力投入,才能有成果。你的优势在于懂新闻,可以做策划,但你从来没有做过销售。任何销售都是服务业。设想有一大如群服务员,每个人盘子里装的都是各自的媒介,你的任务是要把置业导报的空白版面卖给开发商,此时谁提供的服务专业,谁的服务态度好,谁的版面就可以卖得更好更多。在专业这一块我不担心你,但是在服务态度与细节方面你要多向那些从内地来的业务员学习,你要去揣摩人性,看看与你打交道的人到底需要什么。”

  罗江看着朱天伟,心道做个业务还能有这么多道道,看来自己不要太大意了,做得太差让别人小瞧自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