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依然灿烂-北美宵小教授流氓学官混世录》
第15节

作者: 百草风茂
收藏本书TXT下载
  韩渊恍然大悟道:“原来还有这种门道。这样一来,几年来我还真不晓得得罪了苏吉尔多少次。他都拿到了终身教职,还在乎一个助理教授说什么。而且我从来没有意愿得罪他。”
  倪乐寅说:“你早就应该晓得这些。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人世之难,莫过于此。”
  韩渊说:“前几年在你的悉心关照之下,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哪里会想到这种事。”
  倪乐寅说:“你全心全意的想把工作做好。我尽量支持你。哪怕你有意无意犯些小错,当然要容忍。至于你的那些与众不同的意见,我更是尊重的。一方面是你的学术自由,另一方面是你年轻,对世界的敏感度和我们不一样。年纪大了是很容易落后的。我提醒你一句,你不能把我的关照看成理所当然。”
  韩渊说:“我很感激你。但没有想到有人会反过来做。”
  倪乐寅说:“我不是要你感激我。我说的是不同的系主任做法会判若云泥。现在我不是系主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许多事情只好睁眼闭眼。”

  韩渊说:“现在该怎么办呢?苏吉尔违反了规矩。”
  倪乐寅说:“你可以在学校里告他。他欺瞒了大家。”
  韩渊说:“他刚才保证将来肯定把这些话去掉。还说什么是为了跟将来对比,故意写成这样子的,否则我的案子是too good to be true(太好了让人难以置信)。”
  倪乐寅说:“编个骗人的理由还来个画蛇添足。写系报告不是儿戏。我给大家的升等晋职的案子涂脂抹粉有时候都力不从心,找不到词。尤其是约翰评终身教职的事情,你应该还记得,他的文章很少,能不能上副教授我心里都没有底。我故意替他升报正教授,结果只批了副教授。‘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陪的是我在判断力上的信用,换来了他的终身教职。如果我不假思索给他申请副教授,他肯定拿不到终身教职。”

  韩渊说:“大家都清楚你为约翰的案子锦上添花付出了不少努力。没有你的努力,他的案子确实让很多人都会有想法。”
  倪乐寅说:“那不只是锦上添花。锦是我画出来的,花是我贴上去的。苏吉尔倒好。你好好的一个案子,他却来一个黥首刖足。”
  韩渊说:“正是。”
  倪乐寅问:“你有什么打算?”
  韩渊说:“既然他答应不再胡来,我姑且原谅他。”

  倪乐寅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很高兴你能沉住气。但是苏吉尔是什么人,你心里清楚。他的言而无信可是chronic(经年累月的慢性病)。”
  韩渊说:“所以我特意来请教你,年底评终身教职的时候务必请你多多关照。苏吉尔还会制造麻烦。苏吉尔能把保证当真,太阳从西边出。”
  倪乐寅说:“不讲信用,苏吉尔是惯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得君信。但是你绝对的放心,我不会允许他再恣意妄为。”
  从倪乐寅嘴里听到政治斗争这个论断,韩渊是如遭雷击,晃回自己的办公室,摊在椅子上歇着。
  窗外的天早就暗了下来,春雨唰唰,行人打着雨伞,匆匆来,匆匆去。韩渊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和一伙玩伴冒着春雨在麦地里挖野菜。湿透了衣衫,湿透了鞋,就不停的跑,一会儿大家都成了泥鬼子,嬉笑声在空旷的原野里飘呀飘。那是一个说话如唱歌的季节,埋在心灵深处,在困惑的时候会浮现眼前,带他暂时远离这喧嚣尘世。
  厉惠嘉早就说过苏吉尔心怀叵测,但是韩渊没有当回事。老谋深算的倪乐寅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韩渊如梦初醒。
  五年来,韩渊倾心尽力的工作,寒来暑往,从未休息,求的是做出文章教好学生。各种杂事也是全力以赴,尤其是苏吉尔做了系主任,多少个周末都奉献给了大学的活动,比如什么新生家庭招待会。老老实实的照着教职员工手册做,到头来却招人狠砍一刀。

  许多聪明的助理教授会在第五年开始的时候把自己拿到就业市场上再卖一次。如果哪家大学用终身教职的价钱来买自己,自己就稳赚不赔了。如果出价的那家较好,就拍一拍屁股赶紧走人。如果出价的那家较差,就和现在的学校讨价还价。现在的学校很可能直接让你晋职。如果现在的学校拒绝你的要求,你可以停薪留职去出价高的那家大学混上一两年。

  韩渊晓得这个标准策略,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觉得没有必要。自己不讨厌滨大榆木溪分校,犯不着折腾一番。韩渊没有搞明白的是,人生就是折腾。主动折腾自己叫追求,让别人折腾自己叫倒霉。
  厉惠嘉在外州找到了工作,离开了榆木溪。韩渊一个人住一间一居室的公寓里,冷清得很。跟韩渊电话聊天的时候,厉惠嘉没有埋怨韩渊,更没有提及自己以前的预言。只是说,现在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愿将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韩渊说,“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感觉的确是“山重水复真无路”啊,什么“柳暗花明”,什么“好事多磨”,都是安慰剂而已。只是什么泥泞的路都走过,熬日子韩渊很在行。

  第五章 磨刀霍霍
  这一学年快结束了。过了暑假,韩渊和甄星韵都要申请终身教职了。苏吉尔想,韩渊和甄星韵在这一年多乖,我叫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一辈子在这个系里混,就这一年最风光。两个名牌大学的博士对自己毕恭毕敬,随叫随到,跟着自己参加各种活动。本来以为名牌大学毕业的人都瞧不起人。没有终身教职的时候同样是没筋没骨。苏吉尔希望他们永远这样乖。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瑞安,烂面道士戴维,和弥勒佛玛丽全部退休了。约翰已经升上了正教授。刚招来两个助理教授琼˙盖特勒(Joan Geithner)和比尔˙杭特(Bill Hunter)。只要甄星韵和韩渊能顺利晋职,从助理正教授,副教授,到正教授的梯队就齐整了。系里青黄不接的时候快结束了,以后招聘教授就更显得吸引人了。苏吉尔作为系主任当然是功劳最大。

  美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很发达。正如国立卫生科学研究院院长所说的那样,聪明人不是单纯训练出来的。支撑美国大学体系的是五方八路的国际学生和国际学者。应用统计系的正教授都不是美国人。苏吉尔来自印度。阿诺德来自英国。约翰来自与美国毗邻的加拿大。倪乐寅来自中国台湾。助理教授当中,韩渊,和甄星韵来自中国大陆,琼和比尔倒是美国人。

  美国的大学生一入学就得想办法适应各种英语口音。他们也很挑剔,所有的错都会推到教授身上去,哪怕是他们自己的懒惰和疏忽。国际学者的本科生教学评价很少有人得到高分。有些懒惰或愚蠢的学生写评语时很积极,把任课老师批的一塌糊涂,给自己的劣绩找些借口,心灵添些安慰。
  韩渊还记得,他读博士时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很诚恳的说了一句,“对不起。我的英语有口音!请大家多多包涵!”一个学期内,系里,院里,甚至校长办公室不停的收到学生的书面抱怨,说学校不应该让英语不合格的人上讲台,尽管系里三番五次派人去听课,每次听课的教授都肯定韩渊教得很好。
  在助理教授申请终身教职时,系里资深的教授会亲自听课写评语,意在去除学生教学评价里的偏见。阿诺德主动对苏吉尔说,他去听韩渊的课。阿诺德悲观天成,对任何事总是首先想到最坏的一面。韩渊总以为阿诺德一直在开冷玩笑,真的冷玩笑,阿拉斯加吹过来的,或是从俄国起源飘荡到阿拉斯加再吹过来的,没有染上一点那位骚劲十足的女州长膨风的热情。

  韩渊问阿诺德什么时候听课,阿诺德总是回答说很忙。六月上旬的一个星期五下午,当韩渊上最后一节课时,阿诺德总算不声不响的踱进了教室,又不声不响的离开,没有和韩渊说一句话。
  过了一个暑假。经过苏吉尔的三番五次催促,阿诺德才在开学的时候把几个月前写好的信用电子邮件发给苏吉尔。阿诺德在信里面写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