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跳舞、纸醉金迷的黄金年代》
第20节

作者: 四达才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病房里的梁朝韦一开始并不知道门外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他坐在病床上,鼻子上贴着两个胶布,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心里却不知道在想什么。
  从小到大梁朝韦都是一个内向的人,在很多人眼里,他甚至是一个自闭的男人。他不善言谈,更不喜欢与陌生人交往,身边的朋友不多,周星池算一个,不过那家伙最近发达了,演了一部很卖座的电影,现在忙得不得了。

  梁朝韦其实是一个很懒的人,他不太愿意去琢磨别人的心思,人心是最复杂的,你永远猜不透别人什么时候是真诚的,什么时候是虚伪的。在这个连生活都需要演技的社会里,很多人的面孔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每次遇到这种面目模糊的人,梁朝韦都不想和他们说话,只是静静呆在一边,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会。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梁朝韦的眼睛,大家都评价他的眼神,说他的眼睛里深藏着忧郁。听到这些说法时,梁朝韦都忍不住想笑,其实他并没有什么深邃的眼神和忧郁的目光,只是拥有一双安静的眼睛。他习惯于置身事外,用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病房门半掩着,外面人的谈话自然也飘进了梁朝韦的耳朵,林宥伦这个名字让他觉得有些熟悉,昨天周星池来看他,曾经也提起过这个名字。
  梁朝韦从没有见周星池这么佩服过一个人,所以他默默地记下了那个人的名字。
  病房门被推开,张曼钰领着两个人走了进来,梁朝韦的目光却只落在那个面生的年轻人脸上,准确地说他看的是对方的眼睛。

  直到这一刻梁朝韦才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和他一样的人。对方似笑非笑的眼神下,隐藏着一双比他更加安静的眼睛,看上去像是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实际上却是什么都不在乎。那种超然物外、游戏人间的心态被对方很好地掩藏在外表下,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梁朝韦。
  因为眼睛不会撒谎。
  梁朝韦在观察林宥伦,林宥伦同样也在看着梁朝韦。
  没等张曼钰给双方介绍,林宥伦突然开口说:“知道你为什么会被打吗?”
  病房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诡异,梁朝韦刚才还疑惑林宥伦为什么会来看自己,此刻心中却突然有一种明悟。

  “所以你来了。”
  王京和张曼钰都听得一头雾水,林宥伦却点点头,“看来我没有选错人。”
  梁朝韦追问了一句:“为什么是我?”
  林宥伦耸耸肩,“这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需要理由的,我只觉得你合适,没有任何的理由。”
  “你不担心我演砸了?”
  “你是在怀疑我的眼光还是在担心自己的能力?”
  梁朝韦没再说话。

  过了半天,张曼钰才犹豫着开口:“你们早就认识?”
  “第一次见面。”知道梁朝韦不爱说话,林宥伦只好自己回答。
  “那你们这是……”张曼钰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换掉汤振业是我的主意。”
  “你就是《铁血天骄》的编剧?”张曼钰惊讶地捂住嘴,她感觉林宥伦年轻得过分,和公司里那些三四十岁才熬出头的编剧完全不是一类人。
  被未来的影后一脸崇拜的看着,林宥伦表现得还算淡定,“应该就是我吧。”
  “伟仔,你要管管阿玉,再不然她可就被人拐跑咯!”王京没吃饱肚子的怨气终于爆发了出来,一句玩笑话让梁朝韦、张曼钰好不尴尬。
  梁朝韦和张曼钰的目光撞在一起,然后又慌乱地分开。
  “事情不是像你想的那个样子啦!”张曼钰气嘟嘟地瞪了王胖子一眼,心里直怪他多嘴。
  梁朝韦望着在一边抱手看热闹的林宥伦,无奈地说:“我们真的只是好朋友。”
  “没人逼着你们一定要承认啊?”林宥伦一摊手,“如果心里没鬼,就是你们自己多想了。”
  在梁朝韦“幽怨”眼神的注视下,林宥伦将一袋水果放在梁朝伟的床头。
  见王京站着不动,林宥伦没好气地横了他一眼:“还不走,打算留在这里当灯泡吗?”

  第22章 妙人一枚
  黑棋左上的大龙被屠,取胜无望的金镛只得弃子认负。
  沈宝新将手上捻的一枚白子放回棋盒,他知道金镛心里装着事,这局棋他赢得很侥幸。
  “这次大陆之行有何感触?”
  “变化很大,感慨良多。”
  年初金镛应北京邀请,再次访问大陆,在看到大陆的经济与民生状况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由他主编的《明报》对大陆的态度开始从对立向友好转变。
  作为《明报》的第二大股东,沈宝新很关心这件事。
  金镛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香港回归大陆已成定局,北京那边希望我参加香港基本法的起草。”
  沈宝新颇为意外,“你准备从政?”
  金镛作为武侠小说领域的一代宗师,可谓是誉满中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但作为一代报人,却为人知之甚少,其实在金镛眼中,《明报》才是其毕生的事业和声誉。
  “我1948年来到香港,身无分文,此后在这里成家立业,过了几十年自由自在的生活。香港给予我的实在极多。我在香港社会中受到爱护尊敬,能有较好的物质生活,心中常有感激之情,只觉得我比别人得到的多,而回报不足。这一次有机会为香港做一件重要的事,然后退休,心中会感到安慰。”
  见老朋友心意已决,沈宝新不禁在想,金镛之后,《明报》的主编该由谁来接任?
  虽然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才正式成立,但对于《明报》而言,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前不久报社收到了一份小说稿,老董看后大为称赞,极力向我推荐,说此文有我之余风,又自成格局,文笔情节皆有创新,大有开宗立派的气象。在大陆访问期间,我仔细看完了这部小说,觉得老董所言不虚,在我之后,香港武侠小说当属此人。”

  金镛口中的老董是《明报》副主编董千山,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其文字简炼有力,文字组织能力又高,能得到他和金镛如此之高的评价,想来那作者确实有些本事。
  沈宝新好奇地问了一句:“比倪诓如何?”
  在《天龙八部》连载期间,金镛受邀赴伦敦参加国际新闻协会主办的会议,并预备在欧洲做一次长途旅行,而小说又不能长期停载,金镛就找来倪诓代笔,可见金镛对倪诓的文笔还是相当信任的。
  “此子早生20年,倪诓必不如他。”金镛说得很技巧,言下之意却是那人水平不比倪诓差。
  “那人叫什么名字。”
  “你等我看一下。”金镛进书房找出了那份书稿,“叫……林宥伦。”
  沈宝新愣了一下,“真是林宥伦?”

  金镛见沈宝新神情有异,心中不免有些好奇,“怎么,你认识这人?”
  “我听说无线电视以10万1集的高价买下了他写的一个武侠剧本,不会就是你手上这部小说改编的吧?”
  沈宝新细说了事情的原委,金庸听后抚掌大笑,“能想出这主意,这小子真是妙人一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