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神秘传说,午夜,请谨慎》
第56节

作者: 春界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那个收破烂的老头,还特别善意的提醒我,千万别贸然在雷雨天上山,那地方可是高雷击率地带,他唯一的那次雷雨天山上,就看见一个火球从天而降,落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把树还有草,烧焦一大片,那就是雷击。每次雷雨过后,山上都会有树木或者草丛被雷击烤焦。
  对于我的推测——瞎子之所以选择在雷雨天,出现在山上,可能与那场惨烈无比的战争有关——的结论,李姐的表舅很赞同,他进一步解释说,根据战争心理学,对于一场惨烈的战争,在人心理上造成的影响,是无比深刻的。
  美国有很多二战老兵,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们病情非常严重,甚至连身边的亲人都不认识了,但一提起当年经历的惨烈战争,很多居然还会有深刻的印象。
  如果高瞎子参加过那场惨烈的战争,那势必会在他记忆里,留下极深的烙印,从而对他的行为造成一系列影响。遇到雷雨天,他很可能会因为特殊的情感因素而山上去。
  令我毛骨悚然的是,那个高瞎子也许就藏在附近一带,凭借着他高超的伪装术,也许某个与我们擦身而过的人就是他。他之所以始终没有远离本地,是不是因为在守卫着这里明朝将士们的忠骨?
  我真想在雷雨天,到山上去等待高瞎子出现,近距离走近他,看看他到底是不是我曾近距离接触过的高爷爷,问问他这个奇人经历的一切,那将比世界上任何一部小说、一部电影都精彩一万倍。但我也知道,这只是想想罢了,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虽然雷雨天去不了,但平常去还是没问题的。

  一天,我和李姐约了表舅,去山上一探究竟。这座山我其实来过一两次,不过在深入了解了这座山和高瞎子有关时,所有的一切好像都感觉不一样了。
  其实,因为那场明军清军之间的战争,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已经看不出有什么痕迹了。虽然史书上记载,当时这座山,几乎变成了“尸山”——尸体覆盖了整个山。尸体上的蛆有堆积有一尺多高,并且最上面一层的蛆,常常会跌落下来,发出像炒豆子一样的沙沙声。那种惨状真是人间地狱。
  奇妙的是,那时的战争,虽然已经没留下别的痕迹,但却把战场实况的声音,阴差阳错的“录”到了石头上。山上倒是有一篇很大的墓地,确是本地抗日将领和士兵的墓,与明军和清军早已无关了。
  山上的风景很不错,我和李姐还有表舅,边信步走在山里的树荫中,享受着阵阵凉爽的山风,并听表舅滔滔不绝的,讲着各种有趣的历史典故,非常的惬意。
  我们走进了抗日将士烈士陵园,在一个亭子里坐下来休息。李姐贴心的从包里掏出几罐饮料,分给表舅和我。
  表舅虽然七十多岁,但因为经常锻炼,所以体力非常好,在山里走了这么长时间,竟然没有一丝倦色。
  “你老人家身体够棒的,比我体力还好,我走这么长时间都累了,你还神采奕奕”我由衷的说。

  表舅只是淡淡的笑了一下:“其实啊,我身体一直不是太好,年轻时可谓是体弱多病,一直到前两年,身体更是每况愈下,还得过轻度的脑溢血,不过多亏了那个人,使我这两年,身体生病反倒少起来,并且体力竟然有越来越好的感觉”。
  我顺着表舅的手指方向看去,竟然是不远处的一个墓碑,墓碑上写着“爱国将领王正魁之墓”——王正魁?不就是表舅上次讲瞎子的故事时,提到的那个国民党将领王正魁吗?难道他后来死在抗日战场上了吗?
  老头看到我一脸困惑,笑着说:“没错,就是上次我提到的那个王正魁,不过他是去年才去世的,上级为了纪念他在抗战中的功绩,省里统战部特批他安葬在这里”。
  “那您和王正魁一定有过往来吗?也肯定没少问他、关于那个神秘瞎子的事情吧?”李姐也好奇的问。

  表舅默默的点了点头,眼睛看着那个王正魁的那个墓碑,仿佛又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在青山环抱着的、荫凉而僻静的小亭子里,我和李姐又沉浸在表舅讲述的奇妙世界里。
  表舅和王正魁认识,还是在四年前。一次抗日胜利的纪念会上,王正魁作为嘉宾,被邀请上台发言,而表舅作为文化界人士,也参加了那次会议。当主持人报出“王正魁”的名字时,表舅马上浑身一震——他研究瞎子的奇闻异事时,对“王正魁”这个名字太熟悉了。
  难道这个王正魁,就是书里记载的那个、和瞎子有过直接接触的王正魁?难道是同名同姓吗?但从经历、年龄上,这个王正魁和书中的那个,几乎完全吻合。
  表舅在好奇和兴奋中,好不容易挨到会议结束。便有点迫不及待的过去和王正魁打招呼,凑巧的是,王正魁还是表舅的忠实读者,表舅写的好几本书,王正魁都认真读过,并很早就注意这个作家乡党的作品。而表舅则旁敲侧击,探问这个王正魁的家乡和经历。最后证实,这个王正魁,正是书里提到的那个。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表舅毕竟是文化人,心思很细,一开始并没有贸然问关于瞎子的事——因为这个神秘瞎子的身上,毕竟笼罩着太多的忌讳和隐秘,他怕一开始就谈这个,王正魁会有抵触情绪,就没办法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了。

  令表舅吃惊的是,其实这个王正魁,一直都住在这个小县城里!自己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从那以后,表舅经常去看望王正魁,两个老头只要一见面聊天,就要好几个小时。但表舅却非常慎重,一直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所以从未主动的问过关于瞎子的事。
  更多的是谈王正魁在和战场上,和日军的作战经历。王正魁既受过正规的军事院校的教育,又有那么多的实战经验,所以一讲起打仗来,便滔滔不绝。
  有一次,俩人在公园里锻炼身体,看着王正魁魁梧的身材,我表舅开玩笑的问:“王将军,以您这样的个头,是不是目标比较大,同样是在战场上的话,中弹的几率,是不是比个头小的士兵大很多,所以您能经历枪林弹雨而活下来,确实不容易啊”。
  王正魁听后哈哈大笑,但却很认真的回答说:“这是最直观的感觉,有人觉得一个战士的个子越小,好像他中弹的机会就越小。真是这样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日本鬼子打仗时,我有一个勤务兵个子非常瘦小,一次,在行军的途中,遭到日军飞机的狂扫时,他身上棉袄的两边,都被子丨弹丨打穿,但因为他身体瘦小,所以子丨弹丨只是打穿了肥大的棉袄。假若他的身体再稍微壮硕一点,这两粒子丨弹丨就不会仅仅“穿袄而过了”。
  个子瘦小的人,也确实中弹几率会小些。比如行动敏捷的四川籍战士,和同时参战的其他省份高大的士兵相比,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但除了个头的大小,战斗时的情绪,更能影响一个人在战场上的生存。
  两种极端的情绪——过度害怕,和过度“不怕”——都极易造成战斗个体,在没有充分发挥出战斗潜力前,就死掉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