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明》
第23节

作者: 大人物
收藏本书TXT下载
  谁知黄汉笑着调侃道:“原来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炸膛,大部分边军老兵都不敢用的鸟铳就是你们打制的啊!你帮着我们修补铁甲可得用心,这都是咱们村的兄弟们要装备起来保命用的,性命攸关啊!”
  杨老实说经常为薊镇打造火器是为了显摆手艺,谁知大明造鸟铳在军队里遭到唾弃,只有傻兮兮新兵蛋子才敢按照定量装填射击。
  他一下子羞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分辨道:“鸟铳炸膛怪不得我们,上官该给二十斤苏钢最后有可能十斤都不足,咱们也要吃饭啊,最后真的耗用都不会超过八斤,这样的货色不炸膛才叫奇怪。”
  大明弊端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辩得明白,黄汉决定不跟老实人斗嘴,道:

  “今天咱们不谈这个,我给你十五两银子,你能不能用真材实料修补这些铠甲?”
  杨老实讶异道:“我的十二两报价就是准备使用真材实料,我知道轻重,给自家人打造铠甲,如何能够偷工减料?”
  “没关系,我就按照十五两给,期望你的手艺对得起传了十八代,哈哈哈……”
  黄汉大笑着走出杨老实的铁匠铺,杨老实还跟在后面纠正道:“打蒙元那时算起,我家打铁手艺已经传了足二十一代了。”
  眨眼间已经是腊月初十,数九寒冬的夜晚北风呼啸,九里台村黄沂州家的最大的一间屋子里济济一堂,男女青壮年坐了有近一百人。

  这里就是一间临时大教室,每天晚上都会点燃几支粗大蜡烛照明。每天一个时辰学习文化的时间,所有的家丁们都在这里度过。
  由于黄汉不仅仅教大家识字、算数还讲许多生动的故事,因此整个庄子里还没有上山躲入避难所的年轻人都来听课。
  一只羊和一群羊都是赶,黄汉不仅不拒绝外来蹭课的青年,还鼓励他们认真识字,要是到了默写的时候能够默写对了八成,所有人都会得到二十文钱的彩头。
  黄汉没有如同私塾先生那样从三字经开始启蒙,他是个实用主义者,第一堂课就摘选了神童诗里的一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开篇。
  接下来就是进行民族主义教育,讲岳武穆打女真人的故事,识字课就趁热打铁从岳飞的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开始。
  黄汉的小课堂从刚开始时不到二十人,发展到了近百人,九里台的年轻人都已经期盼每天晚上这宝贵的学习时间。

  渐渐的被启蒙的年轻人眼神不再空洞,他们知道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知道了汉民族的先贤和民族英雄。
  当然还有一种潜移默化也悄悄的注入这些青少年的心底,那就是对黄汉的认可,随着时光流逝,这种思维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就会对黄汉有了依赖多了盲从。
  从骨子里流露出的信任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黄汉不会辜负这些乡亲们,“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这些起家人马只要能够活下来,成为将军的可能性十有八九,最后封公封侯也未可知。

  黄沂州实在想不到三四年没有见面的儿子居然博学如斯,连他也喜欢来课堂听儿子讲故事说典故。
  他多次询问儿子又在军中跟了哪一位博学鸿儒学文,是不是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大老爷?
  没辙,黄汉只能编故事,他告诉父亲,自己经常跟着几个在总兵府做幕僚的秀才相公读史书,因此有了点一知半解的文化。
  能够得中生员的当然是读书人,在四乡八壤也是受人尊敬的存在,这样的人可不是很多,最起码九里台村一百年里都没有出一个。
  自己的儿子能够得到几个秀才公的指点,黄沂州顿时觉得与有荣焉。
  他再也不怀疑儿子学问的长进,毕竟书中自有颜如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等等神话读书人的言语已经深入人心。
  这个时候不确定性太多,黄汉心里纵然记得许多东西的制造方式也不敢开金手指做从来,万一这些新技术、新产品被后金军缴获岂不是有可能给敌人攀了科技树?
  黄汉只不过买来一些烈酒通过土办法来蒸馏,反复几次后,虽然得到的酒精不如后世酒精纯度高,但是用来洗伤口的消毒效果一定是这个时代的飞跃。
  蒸馏酒在明朝叫做烧酒,元末明初就广泛在民间出现,只不过酒精度不是很高,有可能是蒸馏的次数不多。、
  黄汉知道酒精在常温下也会挥发,沸点温度不到八十度,蒸馏买来的烧酒之时掌握好火候,只要做到低于一百度,避免水沸腾大量产生水蒸气,得到酒精度大于八十的土酒精不是很难。
  以人为本,每一位家丁都是将军的种子,一定要爱护他们尽可能避免战损,战场救治是否及时有效,是否能把面临死亡的袍泽从阎王爷那里抢回来很重要。
  这个时代的伤员死亡率极高,最大的威胁就是死于细菌感染。
  第二十六章:搏军功
  黄汉当然会准备许多经过高温蒸煮的纱布,不仅如此他还准备了一些桑皮线,做了几根如弯钩装的缝合针。
  所谓桑皮线,即取桑树之根皮,去掉表层的黄皮,只留取洁白柔软的长纤维层,经锤打泡制加工而成的纤维细线。
  桑皮线不仅制作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且不易断折,更有药性和平,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的治疗作用。这不是黄汉的金手指,远在隋唐时代就曾经有医者用作伤口缝合。
  只不过汉人敝扫自珍,许多家传绝学都是传子不传婿,导致许多秘技失传而已。
  有了酒精消毒,再有桑皮线缝合伤口,敷上金疮药,内服止血化瘀散,除非受到了严重的内伤,否则伤兵死亡的可能性会很小。
  大明的金疮药只要是货真价实的疗效都类似于云南白药,只不过没有云南白药效果好罢了。止血、生肌、消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黄汉在抚宁城老字号药店回春堂买了最好的金疮药和止血化瘀散,以后这两样药物要成为军中必备品。条件具备之时需要找一位医术高明的郎中随军。
  黄汉知道如何缝合,但是没有亲手做过,为了熟手他带着大弟子宋鹏飞用猪肉练习了几个时辰。
  最后发现宋鹏飞的手指比自己灵活,干脆就嘱咐他认真练习,告诉他这个技术会在战场上救活许多战友的性命。
  宋鹏飞很聪明,早就看出来这是为了缝合伤口而准备,他觉得相当惊奇,难道人的皮肉也可以缝缝补补?
  其实十几人的家丁队里神经最粗大的应该是宋鹏飞,他毕竟亲身经历过实战,曾经面对面用虎枪扎穿过建奴,还亲手砍下了几颗后金军脑袋瓜,估计他用针线缝合冒血的伤口,心里承受力应该没有问题。
  腊月十二,黄家来了一彪铠甲鲜明的明军骑兵。
  那是二十四个家丁护卫已经官升一级的韩志宽来看望老部下,他还带来了人头赏银合计三百二十两。
  如今局势不明,韩志宽只在九里台逗留了一个时辰就回去了,从他口中得知后金军正在京师附近跟明军激战,大明的形势不妙,又一位能战且敢战的猛将满桂折戟沉沙。

  满桂弓马娴熟性格很粗鲁,但是为人忠诚勇敢,不好声色,肯和士卒同甘共苦,因此能够得到麾下效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