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可怎么处置呢……李牧有些犯愁了。这藏宝图和传国玉玺不同,传国玉玺是一个物件,把它交上去了,就没后患了,因为仿造不了。但藏宝图这个东西,可以描摹出附件来,还能记在脑袋里。背后牵扯的是宝藏,别管他是真是假,李世民知道了,心里都会留一个疙瘩。财帛动人心,谁知道你看了藏宝图之后会不会去找,要是把它交了上去,功劳不一定得到,或许还会因此招祸。
李牧想了一下,把黄袍扯开,只留了图的部分收起来,其余的借着蜡烛的火点着了,让它烧城了灰烬。
“可是着了什么东西?”
门外传来了守卫的声音,大概是闻到了糊味,李牧忙把留下的布片,稍微叠了一下,塞到了袖子,答道:“蜡烛翻了,点着了衣角,已被我扑灭了,没事了!”
“天干物燥,多加小心。”守卫说了一句,便没了声息,李牧长出一口气,把锦盒抱在怀里,蜷着身体稀里糊涂地睡着了。
几十米外的帅帐内,李绩正在写奏本。
义成公主授首,他也算完成了李世民交代的任务,有必要禀告一声,再者,传国玉玺的事情非同小可,他也必须第一时间让李世民知道。李绩不是一个贪功之人,他在写奏折的时候,详细地把事情的经过一一写下,从他得知消息给李思文送信开始,一直到李牧拿玉玺出来,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的过失,比如应该早派援兵,不该把定襄城的安危寄托在李思文的决断之类。写完之后,奏本已是厚厚的几页了。李绩从头再看一遍,忽然发觉没隔几行就会出现一次李牧的名字,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少年英才,锋芒毕露,是好事,还是坏事?”
说完,他摇了摇头,把折子浇上火漆,唤来亲兵,道:“八百里急传回长安,一路换马不换人,一定要亲手交给陛下,不得沾他人之手。”
亲兵肃然应下,把折子贴身藏好,转身去了。
时至三更,李思文一行终于赶到了大营。程处默把他们带到了帅帐,连理都没理李思文,径自进去禀告了一声,就回自己的帐篷休息去了。李思文恨得牙直痒痒,在长安时,他就跟程家哥几个是对头,程家的老大程处默,更是对头中的对头,程处默比李思文要大上几岁,从小欺负他到大。李思文不是没想过报复,奈何这程处默人高马大,武艺娴熟,加上老程家哥儿六个,他家只有哥儿俩,他的哥哥李震又喜文不喜武,从来不参与打架,李思文连个帮手都找不到,他一对一都打不过任何一个,更别提一对六了,一直被欺负,从来也没赢过。
直到程处默成年之后,到了他爹李绩的帐下听用,程家哥儿几个才总算给了一点面子,不再欺负他了,但对他的轻视却一如既往。这次跌了这么大一个跟头,李思文最不想让知道的人就是程家的哥儿几个,没想到第一个就让程处默知道了,让他觉得非常没有面子。
第59章 父子相见
“父亲!”
李思文垂首跪在地上,不敢抬头。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暴风雨的准备,此番丢了城池,不管怎么说,他都有推卸不掉的责任,这一路上,他已经做好了心里建设,此时内心一片平静,无论李绩如何责备,他都能够接受。
“二郎……”李绩唤了一声,李思文低着头,道:“父亲,儿子不肖,丢了父亲的脸,辱没了门楣,儿子无话可说,无言语可辩,父亲打、骂,儿子都受了,唯有一事相求。”李思文鼓起勇气,缓慢抬起头来,直视李绩的眼睛,道:“我只求父亲能准许我留下,定襄城已经化为一片焦土,我想留下来重建。哪怕不做县令,只做一小吏也好,父亲,请让我留下。”
李绩看着李思文的眼神,为他眼神中的坚定所感染,起身走过来把他扶起来,道:“二郎,你不必过于自责,这件事,也有为父的错处。”
李思文大惊,连声道:“父亲何错之有?都是儿子的错,儿子无才能,又无智谋,搞得一团糟,跟父亲有什么关系!”
李绩摆了摆手,示意李思文坐到旁边的胡椅上,李思文战战兢兢坐下,就听李绩道:“你不是没有才能,而且为父我,从来没有培养过你这方面的才能。我本来想,我有二子,当一文一武,你哥哥是要继承爵位的,我乃武将,因此想培养你哥哥从武,故此给他起名为震,意为震慑三军之意。却不想你哥哥身体孱弱,不喜武,反好文,整日读书作诗。而你,我本想让你从文,才给你起名思文,可你偏偏读不进去书,每天在街上打架,慢慢我想让你入朝为官的心思也就淡了,只想你能好好做一个富家翁也可,从不跟你提及这行伍之事。现在想来,都是为父之过也。”
李思文更加惶恐,跪在地上,道:“都是孩儿不肖,父亲哪有过失,请父亲千万不要这样说,否则,孩儿无地自容了。”
李绩叹了口气,道:“罢了,往事已矣,此时说来也无益处。当日我给你送信,是以为你收到信之后,会立刻带着城中百姓逃走,没想到我儿还是个有血性的,血战了一场。”李绩笑道:“此事大大出乎了为父的意料,但也颇觉欣慰,我儿临危不惧,敢于迎敌,倒是令我刮目相看了。”
李思文垂着头道:“父亲切莫夸赞,现在想来,儿子浑身冷汗直冒,李牧的话言犹在耳,儿子自私了,只为保全自己的忠臣气节,差点断送了全城百姓性命,惭愧已极。”
“这倒是一句中肯的话。”李绩又把李思文扶起来,道:“不过你能有这份决心,已经很不容易了。你也没错,为臣者,气节为重。但是为将、为帅,却要考虑得更多。你固守城池没有错,但固守的目的,你要思考清楚。若你为中军屏障,明知不保,也要守,此关乎全局。但此次定襄城之战,我方无兵,敌有千人,兵法有云,穷寇莫追,一伙穷寇而已,以命相搏,不值。不过事有特殊,你们胡闹似的守的这一天,此时看来,却有了大用处,算是立了一功。萧皇后和杨正道的事情,你也安排得很好。”
“大用处?”李思文懵道:“什么用处?”
“定襄城中发现了一座宝库,为颉利藏历年掳掠中原财宝所用,刚刚粗点完毕,约有二十万贯左右银钱,珠宝字画无算。若你们没守这一天,这些财宝不就没有了?”
“二十几万贯!”李思文惊得下巴都合不拢了,这可是二十几万贯啊,陛下的内帑有没有这么多都不一定,这个颉利,当真是没少抢钱。
李绩也叹道:“是啊,没想到有这么一大笔钱。大唐立国以来,连年战事,百姓们已不堪重负了。有了这笔钱,这次出兵的用度便着落了大半,百姓们也可少交点税,得空喘息。”
李思文忽然想起传国玉玺的事情,赶紧询问。李绩立刻谨慎了起来,问道:“此时你也知道?”
“啊?”李思文有点懵,道:“我当然知道啊,李牧跟我说的,他说义成公主此番回返,一是为了杨正道,二是为了传国玉玺,难道猜错了?”
李绩看了看他,问道:“除了你们俩之外,还有谁知道?”
“爹,这么要紧的事情,我们怎么可能到处去说,您放心,只有我俩知晓。”
李绩松了口气,道:“只有你俩知道便好,兹事体大,越少人知道越好。李牧猜得没错,义成公主却是为了传国玉玺而来,他已经杀了义成公主,拿到传国玉玺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