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之王》
第15节

作者: 小糖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点小钱何足挂齿!你看看这是什么!”李思文满面红光,从怀里掏出一块黄绸递了过来。看到这个颜色,李牧便猜到了八分。再看李思文的面色,八分变成了十分,看来这家伙的事情成了!
  果不其然,李牧把黄绸打开,上面写的内容正是委任李思文为定襄城县令。只不过多了两个字‘暂代’,而且这个黄绸上的笔迹,怎么看也不像正式的圣旨,倒像是随手写就的。
  李思文看着李牧的脸色,猜到了他心中所想,解释道:“这确实不是正式的制书,只是陛下的一道手谕。不过你可不要小看啊,这也有效力的。陛下手谕等同于中旨,命我暂代定襄城县令一职,恢复生产和贸易,只要我能做出一点成绩,暂代俩字不就去掉了?”说着他拉起一个架子,咳了一声,道:“本官不日即将走马上任,衙内缺少一名县丞,怎么样,跟我一起干吧?”
  李牧忍俊不禁,这话怎么听起来像是鼓动人落草为寇的语气。不过这件事正中了他心中所想,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如果能尽快恢复定襄城的贸易,获得物资就会容易很多。他现在真正的指望只有系统,其他全都不重要,只要技能等级提升上去,走到哪里他都不怕。
  见李牧欣然应允,李思文非常开心,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你来大营找我。还有很多事情,咱俩还要商量。”
  看李思文这不靠谱的样子,李牧心里觉得不踏实,问道:“县令大人,现在府衙一共有多少人了?”
  “就你和我!”李思文爬到马上,语气轻松:“我得到消息就来找你了,县令是我,县丞是你,明天咱们再从营中找几个人当衙役,挑个顺眼的当县尉,这不就凑齐了嘛!衙门里的事情我熟得很,在长安时,我经常去县衙里逛。”
  李牧好奇道:“经常去县衙里?干嘛去?”
  “哎呀,非得这么刨根问底……跟老程家那哥几个打架被抓去!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不提也罢!明天早点来啊!”李思文一扬马鞭,马蹄蹬蹬,迎着落日消失在了街口。李牧怔怔地看着这个淹没在落日余晖中的男人,真的不太明白他的乐观和自信从何而来。
  李牧摇了摇头,返身回去领了工钱,又找到老铁头把事情说了一下,正好他原来的活干完了,老铁头也没说什么挽留的话,只是简单客套了几句。
  回到家里,李牧把这件事告诉了孙氏和白巧巧。俩人都非常高兴,在她们眼里,县丞可是正儿八经的官了。在马邑的时候,县丞可是出门都要坐轿的。唐朝县一级的官员结构是这样的,县令以下,设县丞、县尉各一人。县丞是文官,辅佐县令政务。县尉是武官,则主管侦缉逮捕等杂事。定襄城算是中县,中县的县令为正七品上,李思文是代理县令,按例要降一等,所以他的品级是正七品下,和他原来的录事参军正好是同一品阶。中县的县丞品阶是从八品下,县尉是从九品下,均在朝廷品阶之列,正式任命要由吏部行文。李思文没有任命官吏的资格,所以李牧这个县丞是没有正式官身的。不过在定襄城里,只要吏部没有委派人员过来,李思文这个县令的话还是作数的。当然正规的县,是不会这么安排人事的。也就李思文这个浪荡公子,才能干出这么不靠谱的事情来。

  次日清晨,李牧早早来到唐军大营,李思文起得竟然比他还早,已经在等着了。他身后站着十一个关中大汉,每人手里一口陌刀,但瞧这些人的装束,却分明是骑兵的模样,令人费解。李思文给李牧介绍这队人的头领,道:“李牧,这位是我父亲帐下亲兵,姓王名虎。年纪比你我都大,你就叫他一声王大哥吧!他以后就是我定襄城的县尉了,这一队人马,就是定襄城的衙役。你看怎么样,这个气势!够威武雄壮吧?他们可都是战场上以一当百的猛士!”

  李牧只看了一眼,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到底还是老子惦记儿子,这王虎分明是李绩派来保护李思文的人,否则王虎作为李绩帐下亲兵,现在前方战事未定,他又没有负伤,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李牧见这些人眼中不时闪过寒芒,不敢小觑,一一见礼,互相通了姓名。
  李思文叫人牵过马来,也给李牧弄了一匹,一行十五人骑着高头大马,列开阵势,把道路都占满了。李思文占在正中,左边是李牧,右边是王虎,身后十个人作为两排,每排五人,排面十足。李思文志得意满,感慨道:“要是有一日我能在长安街上这样跨马游街,此生足矣啊!”
  王虎冷冰冰道:“公子,不要妄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怎就不可能了?”李思文不服气地反驳道:“待我他日据城而守,立下不世之功的时候,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看着,你家少爷我,是怎么跨马游街的!”
  李牧心里一阵无语,看来‘据城而守’这一段,李思文是没少对人讲啊。他的嘴角刚刚扯动一下,李思文转过头来问道:“李牧,你觉得呢?”
  李牧忙把笑憋回去,一本正经道:“我认为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对嘛!”李思文把这话听成了肯定,更加坚定了信念,把马鞭往北街最中间一指,道:“本县令定了,衙门就选在这里了!”

  王虎看了一眼,提醒道:“公子,那里是突厥可汗的行在!似乎,有些不妥!”
  “有什么不妥的,这房子空在这里也是浪费,陛下又不可能来住。我把逾制的东西都拆了,不就没有问题了?放心好了,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咱们定襄城的衙门,就定在这里了!”
  第15章 李牧献计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思文也是一样。霸占了颉利可汗的行在,砸了逾制的石刻等物,再挂上了自己手书的“定襄县衙”牌匾之后,李思文宣布了自己的三条政令。
  一曰,给地!定襄城周边有很多良田,突厥人在时,他们不事生产,不会耕种,这些良田都荒芜着。因此李思文下令,只要是中原人迁入定襄户籍,立刻给地,你能开荒多少,就给多少,只要你能种得过来就行。

  二曰,给房!为了吸引商贾,李思文下令,凡是商贾来定襄城贸易,查验规模之后,酌情赠予南街店铺。规模小的商贾也有优惠,或租赁,或购买,都在原价上有折扣。
  三曰,免税!只要在定襄城定居,一年之内,种地免地税,贸易免商税,不需要交一文钱给朝廷。
  这三条政令,说明李思文肚子里还是有点东西的。若是换做中原腹地的县,这三条政令一出,必然能带来大量人口和贸易。不幸的是,这里是定襄城,一座刚刚从突厥人手里抢回来的边城,情况就有不同了。
  李思文自打颁布政令之后,就每日守在衙门。从日出到日落,兢兢业业。但是三日过去,一个来落籍的没有,商贾就更没影了。李思文火一样的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整个人都蔫吧了,蹲在衙门口看着往来的运粮车,不住地唉声叹气。
  “李牧……李牧啊!!!”李思文吼了一嗓子,打断了正在衙门后院做木工的李牧,他这几日闲着无事,正好借此时间做几样家具。木材是王虎等人去城外的树林里砍的,都是上好的冷杉,绝好的家具材料,在后世难得一见,唐朝却到处都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