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宗子》
第53节

作者: 沙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守门家奴又道:“家主人曾言,刘君登门,不必通传,刘君请。”
  刘景点点头,跟随守门家奴进门,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轻车熟路的穿过层层亭榭院墙,直抵后庭。

  刘宗早就得到家奴禀报,和一名儒雅青年迎出门,朗声道:“仲达,我知你今日休沐还家,奈何家弟游学归来,为兄实在脱不开身……”
  刘景长揖道:“弟有愧于从兄,自当亲自登门道歉。”
  刘宗笑道:“你说的可是周卫一事?区区小事,何足道哉仲达,这是家弟刘承刘仲嗣,你应该认识吧?”
  “弟景见过从兄。”刘承年十八,比他大一岁,是以刘景称兄。
  两人年龄相近,却不怎么熟络,盖因刘承少有才学,性格稳重,而刘景之前只是一个才能平庸的寻常少年,两人少有交集。
  刘承不敢托大,急忙还礼:“在下虽然才归家不久,却已从多人之口听闻足下大名。”说完,刘承心下感慨不已,谁能想到,当初平平无奇的少年,如今已是德才冠于长沙,成为龙丘刘氏一面新的旗帜。
  宋忠宋仲子真的就这么厉害吗?可以将石头打磨成美玉。
  刘景洒然而笑道:“从兄叫我的字仲达即可。”

  刘宗上前一把揽住刘景手臂,说道:“别在门外站着了,走,随我进去。”
  刘景入座后再次向刘宗致以歉意。
  刘宗沉吟一声道:“不瞒仲达,我初闻消息时,确实对你有所怨言,不过周卫以我之名欺压良善也是事实,此事你处置的没错,我还要谢谢你为我挽回名声。”
  其实这是两件事,周卫败坏其名是一事,刘景扫其颜面是另一事,岂能混为一谈?然而刘景登门而来,两度道歉,刘宗心里就是有再大的怒火也只能熄了。
  刘景笑道:“从兄心胸开阔,能容舟船,听从兄这么说,在下终于可以把心放回原位。”
  想起答应周卫的事,刘景又道:“从兄,在下冒昧替周卫求一句情,希望从兄看在他苦劳多年的份上,给他一次赎罪的机会。”
  刘宗闻言一愣,说道:“本来我已有意将他打发到浏阳别业看家护院,既然仲达替他求情,那我就再给他一次机会。不说他了,仲达,你昨日是不是在市中抓了区元伯的门客?”
  “是。”
  “我可是听说,区元伯为此大动肝火,仲达,你要当心。”昨日酒宴鱼龙混杂,区雄一言一行事无巨细传入刘宗耳中,包括刺杀他云云。区雄想必也知道瞒不住他,才故意出言挑衅。
  刘景摇头道:“我若畏惧他,就不会抓他的门客了。他有什么手段,尽管放马过来就是。”
  “好!”刘宗拍案而起道:“他若敢对你不利,我必取其狗命!”
  刘景面露讶色,他当然不会傻乎乎以为刘宗全是为了他,看情况,两人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早晚必有一战。
  刘景与刘宗、刘承闲聊之际,邓氏监奴郑当和其随从侍卫经过十余日奔波,跋涉千余里路途,终于顺利回到南阳新野。
  邓氏一族居于新野邑北十里,有肥沃美田千倾,广阔宅第百间,背靠大山,前临江水,沟渠池塘,交接环绕,富甲冠于南阳、收获胜过封君。区氏与之相比,便如同乡下土鳖,即使龙丘刘氏,亦远远不及。

  中平以来,作为光武帝乡的南阳郡就屡遭兵祸,少有安宁之日,大族为求自保,不得不效法边地家族,修筑坞堡、壁垒,发展部曲、私兵,邓氏自然也不例外。
  郑当和其随从侍卫穿过坞堡门楼,来到一处屋宇徘徊连属、重堂高阁林立的庞大建筑群落前,这里就是他主人邓攸的家。
  “总算回来了!”郑当立身于邓氏门庭前,几有热泪盈眶之感。
  此次长沙之行,往返耗时超过一个月,期间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逼仄矮狭、空气浑浊的船上度过,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仅他亲眼所见,便有三人身染重病,一命呜呼,客死他乡。
  而且长沙潮湿多雨,历来瘴气横行,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染上疫病,简直和赌命没什么区别。
  他十年前曾跟随主人邓攸去过长沙,可那时正值年富力强,身体还吃得消,如今年龄大了,身体也差了,他觉得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自己可能要少活好几年。
  邓家不仅宅邸建筑奢侈华美,其内奇树异草,靡不具植,花圃如田,美不胜收,水注其内,构石为山,仿佛人间仙境。
  邓攸身处书室,于一张金丝楠木书案上挥洒笔毫,他正在临摹《熹平石经》《春秋篇》。

  其所写之字用笔方圆兼备,点画匀称公整,可谓无懈可击,没有数十年苦功,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邓攸今年虽已年过五旬,但是由于保养得当,看上去不过四十许,身高七尺七寸,五官俊整,不同凡俗,一部胡须长及二尺,垂于胸前,甚有威重。
  邓攸既是南阳名士,又是贵戚子弟,前后任侍中达十数载,侍中乃天子近臣,常年身居君侧,顾问应对,地位尊崇。
  自从灵帝驾崩后,朝局就陷入动荡之中,宦官、外戚、士人皆欲致对方于死地,其等不顾社稷,大打出手,直到武人董卓将兵进京,关东诸侯群起而攻之,由此正式揭开天下大乱的序幕。
  邓攸眼见弘农被董卓毒杀,天子亦朝不保夕,他继续留于禁中,早晚罹祸,当即弃官还家。
  邓攸膝下子嗣不多,仅有二子一女,二子皆为凡庸之辈,即使承平之世,也做不到两千石之位,更何况是乱世,以他们的智慧,非但难有作为,更有性命之忧,唯有留于身边,加以照看。
  惟一令他欣慰的是,他生了一个好女儿,其女邓瑗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凡之处”,不爱女工,而喜欢经书、史籍,早晚讽诵不休,学问之高,常会把她的两个兄长辩得哑口无言,羞愧不已。
  今年才十五,刚刚及笄之年,身高就已长到七尺二寸,姿颜绝世,冠于南阳,简直就像……简直就像第二个和熹皇后。
  若非天下大乱,且有婚约,她是有机会入宫竞争皇后之位的。
  邓攸对自己的女儿信心十足,他认为以女儿的出身、容貌、智慧,只要入宫,一定能够击败群芳,母仪天下,成为继邓绥、邓猛女之后,南阳邓氏第三位皇后。
  可惜,这终究只是一个奢望。
  女儿有皇后之姿,却没有皇后之命,如之奈何?
  正因为女儿是如此之优秀,被他视若珍宝,独得宠爱,邓攸才会纠结于她的婚姻大事。

  每至夜深人静之时,他常痛恨自己当年戏言,以致夜不能寐。
  刘景小时候还算聪明可爱,可惜好友刘尚在他七岁时因病去世,刘景自此返回家乡长沙。
  可能是长沙边鄙夷郡,多质少文,他又缺乏长辈教导,养成了懦弱鄙陋的性格,前年他来拜访,邓攸与其言谈之后,心中大失所望,多有不喜。
  这样鄙陋的人,如何能配得上自己的女儿?
  即便如此,邓攸心里也没有生出悔婚之意。可是接下来两年,刘景竟然一次也没有登门,而他在襄阳犯下的诸多荒唐事,则源源不断传入邓攸耳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