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宗子》
第15节

作者: 沙梨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区雄前驱的几名持戟士,同样注意到了这名市门卒的异常,其中一人从旁经过,故意用长戟撞击对方手中盾牌,张口便骂:“死卒,敢瞪乃公,瞎了你的狗眼!”
  市门卒一时不备,被撞得倒退两步,听到对方狂言,勃然色变,按刀便要拼命。
  站在另一端、年纪稍长的市门卒飞快赶过来,死死揽住同伴,并替他向对方道歉:“他并非本地之人,因此不认识诸君,我代他向诸君赔罪,还望诸君多多包涵。”
  对方虽是一介微不足道的小卒,到底披着官身,不能真把他怎样,年长市门卒开口求情,生事者便借机下了台阶,不再继续纠缠,口中说道:“王朝,今日看你情面,就这么算了。”

  “多谢。”市门卒王朝感激地连连点头。
  那人临走之前,斜睨年轻的市门卒一眼,冷哼一声道:“死卒,日后小心点。”
  市门卒王朝体格强壮,牢牢抱紧同伴,不让他生事,直到区雄车驾进入市中,才松开他,忍不住叹气道:“阿周,早些时候我不是千叮咛、万嘱咐,在长沙,有两个人万万不能得罪,一个是刘伯嗣,一个是区元伯,你怎么一点都没听进去?你知不知道,今日稍有差池,便是血溅五步的下场。”
  市门卒马周眉眼桀骜,一脸不服,说道:“不是我不听大兄的话,大兄你刚才也看到了,对方乃是故意生事,找我麻烦,若不是怕牵连大兄,我早就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大不了再亡命”
  “住口!”市门卒王朝慌忙喝止。

  “对方似乎是在逃犯……”刘景听得心中一动。
  由逃犯摇身一变成为市门卒,看似不合情理,实则不然,市门卒属于供人役使的微末小吏,基本没有上升空间,且月俸只有二石米,仅够一人果腹,连妻儿都养活不了,但凡有点志气的大丈夫都不会担任此等职位,因此用一个外乡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前汉梅福,为了躲避王莽,就曾抛弃妻子,变易姓名,躲到江东吴郡当了一名市门卒。
  马周一脸失望的摇头道:“之前我在家乡时就常常听说刘伯嗣、区元伯如何如何轻财重义,结纳知己,深得江、湘人望,今日一见,区元伯实在是名不副实。刘伯嗣尚未遇见,若他也如区元伯一般,就太让人失望了,与之相比,酃县褚子平才称得上真正的豪杰。”
  刘景听得不觉失笑,他倒是想再听听,无奈身不由己,牛车被人群裹挟着进入市中。
  才一入内,刘景便感到一股气浪扑面袭来,眼前到处都是人,万头攒动,填街塞巷,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夸张的景象,是因为市井除了买卖商品外,还是城郭居民极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社会活动场所。

  汉廷治民严厉,郭中百姓平日各居其里,各里之间有墙垣、篱笆隔绝交通,即“门户之闭”,除非有事,否则轻易不会跨界。因此城内百姓劳作之余,如果想要有一些休闲活动,便只能去市井。
  市井同样有墙垣,但出入基本不受限制,市内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即使不买东西,到市中逛一逛,也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
  况且,市中不仅有商品,还有赌博、乐舞、杂技、弃市等娱乐活动。
  《礼记》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弃市,即处决犯人,也被视为一种娱乐。
  华夏百姓似乎对砍头一直情有独钟,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后的清末时期,每次菜市口行刑,也必定会吸引众多百姓前往围观,场面之热烈,不亚于一场庙会。

  “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
  市井的形制大同小异,一如古制,一条极为宽敞的十字形通衢大道,将市井分割成四块贸易区,各贸易区内皆建有三四列廊式建筑,排列整齐,井然有序,称之为“廛”。
  廛,也就是市场邸舍,乃是商贾存放货物的仓库。房屋前面则是一排排列肆,即依商品种类而集中陈列的摊位。
  一路前行,刘景所见货物种类之多,难以计数,酿酒、粮食、熟食、竹木、漆器、布匹、染料、皮革、药材、冥器、铜铁用具、牛马猪羊,几乎什么都卖,只要你出得起价钱。

  并且长沙是交州通往中原的水路要道,不乏犀角、象牙、流离、翡翠、瑁、珠玑等南海珍玩。
  随着接近市中心,一栋三层市楼矗立于街道中央,此处乃是市吏办公之所,方便登高远望,监察百肆。
  楼顶雕刻着一只振翅欲飞的朱雀,而楼上悬着一面大鼓,市吏正是通过击鼓宣告开市、罢市。市楼门口则站立着两名黑帻黑衣,腰佩长刀的门卒。
  马车越过市楼,继续前行一段,终于抵达目的地书肆。
  刘景牵着弟弟刘和的手走进书肆,肆内左侧,列着七排书架,上面依次写着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史书。显然是按照前汉学者刘歆的《七略》进行分类。书籍最盛者莫过于六艺,其次诸子,方技、术数寥寥无几。

  肆内右侧摆放着七、八张书案,除了主位空置,其他位置皆坐着布衣韦带的儒生,书肆不仅可以买卖书籍,亦可借阅,这些都是来书肆“蹭书”的人。
  历史上最出名的蹭书者非王充王仲任莫属,其少年时代“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最终成为一代儒家宗师,名垂青史,流芳后世。
  刘景目光匆匆扫过一众儒生,最后停留在一人身上,这是一位年约弱冠的青年,其头戴青丝巾,身着天青色细布葛衣,肌肤白皙,五官精致,不逊女子。
  刘景心道:“这可真是一个精致的人……”

  如今世风渐变,不乏“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异类,不过阴柔之美真正大行其道,还要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如今更欣赏身长伟岸、多髯长须的大丈夫形象。
  刘景暗暗打量俊美青年,对方亦目光湛湛的盯着他,秀眉扬起,面露异色。
  刘景不知缘故,但还是礼貌的点头致意。
  俊美青年微一颔首,注意力重新转回到手中的书卷上。
  这时一名短褐青巾的保佣热情上前,出言问道:“这位郎君面生得很,是第一次来鄙肆吧?不知是要买书,还是……?”
  刘景开口说道:“我准备以藏书质钱两万。”
  话音一落,刘景立刻成为书肆众人瞩目的焦点。
  此事非保佣能够处理,恭恭敬敬道:“郎君且稍等片刻,小人这就去后室请主人。”
  另外一名保佣麻利的取来草垫,供刘景兄弟坐下休息。
  没过多久,书肆主人便随保佣出来,他年约四十余岁,身穿白衣,面容富态,对刘景一揖道:“敢问郎君,不知准备抵押何书?”
  刘景不慌不忙道:“一共三部,第一部书,是故豫章太守、本州南郡名士王逸王叔师之作《楚辞章句》。王叔师曾担任朝廷的校书郎,参与编修(东观)《汉记》,学识渊博,知名天下。其所著《楚辞章句》是第一部完整的《楚辞》注本,价值如何,足下理当心知肚明,在下就不再多言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