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泣兮--北京流氓编年史》
第51节

作者: 我不折花花亦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2-09 14:02:41

  远远的,赵远洋就看见南南和北北兄弟两人正在门口和一帮孩子在闲聊,北北那个盖儿头在一群的小寸头儿里格外的显眼,再加上一副小白边眼镜,赵远洋怎么看怎么觉得他象电影里的叛徒。过了些年之后,大家改口说,北北就是张雨生的翻版,连那半男半女的嗓音都象,北北听了也不急,反而是靠着这副装扮嗅了不少大飒蜜。
  凑到一块儿,见过了,北北和远征先互相打量了一番,接着开始流程性的盘道。北北先说,远征你看着不象这片长大的,怎么混到这儿来了?远征好象事前知道得有这么一番对话,说我还真是在胡同里长大的,只不过有时候去部里我姥爷那儿转转。北北一听说部里,眼神一亮,问哪个部,远征看似貌不经心的说了句,财政部,我大舅也在那,是下面研究所的。北北听了,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脸上明显的缓和了许多,接着问那我怎么没在三区见过你啊?远征说我姥爷不住那,部里给安排到后海那边的小楼里了。北北知道那小楼意味着什么,语气变得亲热了,说怪不得呢,我这眼毒,一眼就能看出来,还真让我给猜着了。

  这两个年长的你一句我一句试探深浅的时候,南南和远洋则抱着萌萌在边上玩。南南听他哥没完没了的在那儿得瑟,说行了哥,快看这小丫头,多好玩,长的跟个小木偶似的,北北听了这才把脸转过来,一起逗起了萌萌。北北看着萌萌感慨说,怪不得我爸老说再生个丫头,这小丫头是挺好玩的,就是我妈一听这个就不乐意了,说要真生个丫头啊,这家里就没她的地方了。几个人听了,哈哈大笑。

日期:2010-02-09 14:04:56

  远征说我爸也这么说,可惜啊,我们家就是生儿子的命,就是没女孩儿,我妈倒是也想要,就是生不出来。在家的时候我妈就老念叨,说这老了没个闺女可怎么办,我心里话了这不还没老呢吗,急个啥啊?我到时候娶个媳妇伺候她不就行了?
  远征说洋子你人不大志气还不小,这才多大就媳妇媳妇的,你知道媳妇是干嘛的?行了,有你这话哥哥我就省心了,以后这娶媳妇的任务就归你了。远洋听了这话,脸都憋红了,南南看了想替他解围,说娶媳妇有什么不好,谁长大了不娶媳妇啊,萌萌,长大了给叔叔当媳妇行不行?一边说着,南南一边从兜里掏出昨天剩的半块巧克力,剥开纸放到萌萌嘴里。远洋看见了,说南南可真有你的,还没吃完呢?你比我奶奶还会算计。你要是真娶了萌萌,那你得叫我叔了,知道不?

  南南头也不抬,自顾喂着萌萌,只见萌萌那脸上的表情异常复杂,又是皱眉又是笑,黑汤儿顺着嘴角就往下流,远征把手里一块手绢递给南南,让他给萌萌擦干净。北北看他弟弟这个样,拉着远征说,别理他,自己还小屁孩儿呢,还媳妇媳妇的,哪天再打架让人给花了,看你还娶谁!
日期:2010-02-09 14:06:41

  说到这个了,远征也跟着数落开了,说你们两个小孩,昨天那架,叫险胜,不叫真本事,别以为日后遇着事了自己都能拔了份,这拔份的事且轮不上你们这样的小屁崽儿呢。以后踏踏实实在家多呆着,有空看看书,学校乱去不去两可,字还是得认的。
  北北也说,可不是吗,昨天南南回来跟我一说,我当时就一激灵,以后再遇到这事赶紧跑,回来找你哥我来,老子从三区组织一个团的人过来跟他们丫的干,用不着你们两个小崽冲在前边。南南你昨天要是让人给花了,我在外面这脸往哪放啊?
  远征说算了,别老打打杀杀的了,这也就是那些哥哥姐姐们都下乡了,要不哪轮得到他们在这儿犯混啊。还是别惹事,自己不惹,事儿不上身,你们俩肯定是有什么事惹着他们了。南南和远洋互相看了一眼,不吭声了。
日期:2010-02-09 14:09:32

  这时候,远征看到南南兜里塞着几本小人书,说你们这不是有书看吗?多看书才能长见识,打架打不出见识来。北北说远征你这话说的对,我这不是正跟他们讲平型关大战呢,要不然他们就知道有个地道战,弄得咱们真成了土八路了,好象炸几个炮楼儿截几辆火车,这日本人就给打败了,真是,没见识。
  边上那几个小孩说,是啊北北哥,你接着给我们说吧,刚听到一半儿。远征忽然就有了一个主意,说我那也攒了有不少小人书,干脆南南你把你的那些也拿过来,你们小哥俩在这胡同里摆摊儿租书得了。北北说这主意好,老让我说我也累,还是他们自己看吧。南南,去把家里那书都搬出来。
  南南接到指令,跑进院里,一会就抱出一大撂来,有<向阳院>,有<山乡巨变>,有<南海风云>,还有几本彩色的。远征翻了翻说我那还有几本你们这儿没有的,还有一整套的<西游记>,凑一块吧,能办一个小互助会了。
日期:2010-02-09 14:11:01

  就这样,赵远洋和郑南南在他们的两个哥哥的帮助下,办起了小书摊儿,平时挎着两个书包,塞一张报纸,拎着个小板凳,开始了走街窜巷的租书买卖。到了人多扎堆儿的地方,报纸往地上一铺,小板凳儿上一坐,也不用吆喝,刚摆上这孩子们就围过来,二分钱一本,自带小板凳儿在荫凉地里看,边上家长们一听说孩子看书,也都高高兴兴的掏出5分一毛的来,街上的小混混就是想捣乱,看到那些厉害的大爷大妈围在边上,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所以小哥儿俩的生意做得顺顺当当的。

  除了2分钱一本出租,还有拿家里的小人书来换着看的,哥俩也都答应,慢慢的人缘也攒起来了。再后来,天气越来越热,有的小孩干脆把自己家里不看的小人书5分8分的卖给小哥俩,落得个冰棍钱,所以远洋和南南手上的书越来越多,最后背不动了,就用南南他舅舅家一个用不上的小竹车推着走。
  这个夏天,在自给自足的冰棍的酸酸甜甜中,赵远洋和郑南南这对朋友兼兄弟,做了他们凭生第一次既合理合法,又满足市场需求,还合乎商业规则的正常的商业行为,谁也没想到的是,这竟然还成了唯一的一次,日后再也不曾有过。
  那时候的小人书,是中国的艺术工作者们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奉献的高水平的精神食粮,自古至今,没有文人能放下身架来干这种下里巴人的活儿。十几年后,那些绘画者纷纷办起了画展,作品价格也一路飞升,绘画的内容从工农兵变成了达摩和隐士。很少有人再提及那个小人书的年代,阳春白雪也离普罗大众越来越远,成了少数人茶余饭后吹NB的资本。
  当市场上充斥着各类粗劣的日韩漫画,当非主流渐渐占了上峰的时候,主流早已成为了一段朦胧的记忆,越来越淡,甚至仿佛不曾存在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