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并不快乐》
第59节

作者: 天天贵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安这几句讲的还不错,但在李沆心中还不够,李沆又讲了许多民生,商路,所谓的恶性竞争,砸行坏事等等之类的担心。
  大商们与商会代表没一句反驳,都一一认可,表示马上着手搞章程。
  各行各业,有规矩可寻。

  李沆也没话说了,皇帝看了一眼刘安,刘安走到皇帝身旁低语几句,皇帝很疑惑的问:“这事,可行吗?劳师动众,花费巨大?”
  “官家,看臣的,这事收益巨大,花的钱让西州十倍补上。”
  “你试试。”
  刘安转过身:“官家有令,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明年正月十五,天下大比。今年为试行,比天下第一瓷,天下第一绣,天下第一锦。各位可有异议。”
  “官家圣明,我大宋千秋万代,万岁,万岁,万岁。”
  跪了。
  大商们,商会宿老们跪了,那怕老朽,让人扶着也要跪礼。
  皇帝不知道这种大比代表什么?
  他们知道。
  大比的这个天下第一,代表极致,会让行业再上一层楼。

  “尔等用心,若真有才,朕赐状元之名。”
  瓷器状元?
  这个可以有。
  皇帝起身离开,刘安走在最后,出门前给这里的管事说了一句:“告诉他们,这事要办好,没有惊天动地的名品,别在官家面前丢脸。”

  “还有,若这次办的好,大比就不止这三样。不需要他们出钱,但要他们出力,就这样。”
  刘安的交待李沆听到了,刘安也没有回避什么。
  回到宫里,李沆松了一口气。
  “官家,有几布产地的大商会出面,稳定布价,臣便是放心了。臣想暂时留在京城,看一看他们报上来的章程。”
  皇帝对李沆说道:“李公,复职吧。”
  “官家,臣!再等等。”李沆原本想着,自己的时代结束了,不想留了。
  可突然发现,刘安很能生事,所以打算回来。
  但是,刚致仕就复职,这老脸挂不住。
  皇帝也没再劝,他知道李沆的想法。
  这时,李沆看到了御案上的表格:“官家,臣可以看吗?”
  “李公请。”
  李沆看过之后,大呼一声:“好,妙。”
  “安哥儿之功。”皇帝指了指刘安,因为李沆现在不是官,所以不用官称。
  李沆点了点头:“有才华。”
  李沆又说道:“官家,这样吧。臣不上朝,这些日子也和刘正监一起,在这里整理公文,臣要教一教他。比如这两份就放错了位置,决堤听起来可怕,但也要看危害性,以及修复的难度,这种级别的,不应放在红签。”

  皇帝对刘安说道:“还不赶紧谢过李公。”
  刘安长身一礼:“谢过李公。”
  刘安心里苦,感觉好日子刚来,苦日子就跟着来了。
  这老头能把自己唠叨到哭。
  不过,苦中也有乐。自己可以从李沆这里学到处理公文的办法,甚至可以借李沆的手,作一些坏事。

  比如,将来时机成熟了,可以在表格后加上自己的建议。
  刘安低头偷着乐。
  李沆又说道:“官家,臣请刑部派一员,既然商立规,那么臣请刑部备案。”
  “此事,用不着吧。”皇帝心说,一群小商人的事情,竟然需要刑部备案,这事有点小题大作之嫌。
  李沆再次进言:“官家,臣以为,不是小事。”
  “李公请言。”

  “向敏中告诉臣,灵州开市,商户如过江之鲫、雨前之蚁一般,涌向灵州。臣初入仕时,商税一年约有四百万贯。臣虽没有查看灵州卷宗,但臣估算,仅灵州一地,商税一年不止四百万贯,臣请立规备案。”
  李沆第二次的请求,让皇帝有些动心。
  但依然认为,这是小题大作。
  皇帝思考后回答:“这样吧,下次大朝会,议。”

  李沆站出来把事情一提。
  虽然他还在怀疑,这能管用吗?
  但试一试,他还是可以接受的,封关不是小事,他也没指望皇帝能立即答应。
  “为我大宋,万死不辞!”众商异口同声。
  皇帝又说道:“这粮贱伤民,布贱亦伤民。李公回乡路上,亲眼所见两事,让朕担忧。”
  商人们内部也有阶层,没点身份的没资格在这里听皇帝当面训话,你们在外面听传话就行了。

  皇帝身穿便服,在坐下之后又看了一遍刘安写的小纸条。
  封关。
  皇帝不想封,因为他看到灵州关卡的税收,若好好经营的话,财富是海量的。
  刘安上前:“臣有一策。”
  李沆说完,当下有一人站了出来:“草民,万石。为白崖推举的这一任大坊主,也是几大名窑推举的这一任五老之一。臣代表大宋各窑向官家保证,各窑再有械斗,草民领罚。各窑若有械斗,永不入窑商。”
  一个个大商站出来表态。
  第七十六节 朕也要去
  可以说,大宋最最顶尖的印刷工艺,加上刘安提供的水印技术,以及棉花造纸术,创造了这一张纸。
  皇帝接过纸,最上方写着,大宋御票。

  然后是一千贯字样。接下来,有编号。
  小字写有,一千贯,然后是护军保路,钱货无忧。
  “这东西,干什么用的。”
  刘安解释道:“官家,汴梁城的商人从这里拉着钱去灵州,在灵州交易了又有许多人拉着钱回来。拉钱,就是给盗匪找乐子,就象是苍蝇闻到了臭肉。护军负责大额钱款运输,商人只需要拿这票去换钱就是了。”
  一张纸。

  不是普通的纸,纯棉花造纸,而且用网栅法加了水印,还埋了两条银线,以及使用了银版、凹版、双面对印、多色接印、叠印、折光潜影技术。
  这小动作,皇帝没注意,李沆却看到了。
  “安哥儿,有事上表?”
  “没。我是闲官,所以从来不上表。”刘安回避了。
  皇帝看了看李沆,伸手一指刘安:“有事就说,这不是朝堂,是朕的书房。”
  皇帝开口了,刘安只好拿了出来。
  可这还不够。
  皇帝又亲自提笔写了票样几乎全部的字,这还不算,还要赋诗一首。

  李沆倒没意识到,刘安这票有什么。
  大宋的交子第一次出现是在益州,也就是成都,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算,也在六年后。官方正式承认,并且官办在二十年后。
  刘安这票,放在后世叫汇票。记名,记号的汇票。
  刘安还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印钞票,给工匠们几年时间不断的磨砺,相信技术上可以作到,无人能够伪造。
  皇帝写完之后交给刘安:“这票,若有人敢伪造,诛!”
  刘安既然加了水印,搞的这么复杂,肯定是怕人伪造。
  有皇帝亲笔,谁敢伪造就是死罪。

  刘安的汇票只有三个版本,千贯、百贯、五十贯。没有再小的。
  此时,也不合适有再小的。
  刘安再进言:“臣请三衙司派一官负责此事,灵州往来汴梁,来回运钱何止亿钱,若有损失,商户承受不起,国库更承受不起。”
  “这等小事,你既然是兵部侍郎,自己去三衙司找他们,让他们安排一人,朕可给予都虞候之职。”

  这小事,李沆没往心里去,就是让士兵帮着护送大笔钱币,确实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李沆也知道,越往北,盗匪越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