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水上》
第2节

作者: ty_14111447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家有一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气势。徐老头又发话了:"年轻人有张床就不错了,不抬连这个也没有!"说着想要关门。"李哥,怎么办?"王新科问李建伟"还能咋办?搬!"有了发话的大家也不嫌孬了,赶紧的,还能挑几根腿全货的凳子。
  矬子里选将军,苏小南林清好不容易挑了六根凳子,从屋里搬出来,马花已经坐在坐在三张摞起来的床面上。花大姐干活真麻溜啊!
  七月的天坐着不动,还出汗呢,甭说干活了三人后背都溻透了。好在这床极好安装,三个人坐在木板子,望着墙上的抽象画,还真不是个滋味!
  马花抬头看着屋顶说:"以后咱们三个就在这里过日子了。"林清想了想说:"不行,咱们得找个人拾掇拾掇这个屋子,整天看着这个破样,怎么过呀?"马花说"怎么拾掇呀?拾掇不得花钱吗?这是公家的房子,又不是咱们自己的。""吊个编织袋的顶,刷刷墙,整整地面能花几个钱呀?再说这心里舒坦是用金钱买不到呀!"
  达成协议,去找干活的。
  今天正好是宛平镇大集,宛平大集是二七集,在当时的名气是响当当的。
  这个大集是宛平人的骄傲,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源泉。
  宛平镇的人祖祖辈辈都是买卖人。镶牙的招牌是杨氏祖传牙科,炸油条的叫郭家油条,卖面的叫赵家面,还有什么李记豆腐脑,王家百货。
  宛平镇上的人因为自己有买卖比那些纯靠种地的农村人有种优越感,感觉自己像是城里人,又不敢自称是城里人,怕真正的城里人笑话,形成一个既不城又不乡的称号,叫"街上的"。只要有人问,你是哪的,眼睛一斜,嘴一撇,"街上的"。
  集市的布局合理,每条路的行当都分配得清清楚楚。有菜市、布市、成衣市、门窗市、条货市等等,最搞笑的还有一个鸡毛狗眼市(大概是这样写)。这个鸡毛狗眼是有鸡有狗可以理解,但是里面还有类特殊人群——算卦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算卦的归在鸡毛狗眼市里。
  今天三人来到最繁华的西街,太阳毒辣辣的直射下来,被晒得像脱了水的青菜。
  三人终于在人缝里转来转去找到了劳务市场,大约有二十几个男人,一字排开,蹲在那里。前面摆块石膏板,上面写着"吊顶、刮瓷"。马花四处瞅了一圈,找了一个面相看上去憨厚一点的汉子。

  "吊顶多少钱?"
  那人一看是三个姑娘,就知道什么也不懂的主。
  "那得看吊什么样的。"
  "都有什么样子的。"

  "PVC扣板、石膏,最次的是编织袋子,然后刷涂料。"
  "那就那个编织袋子的吧,价格多少?"
  "三块钱一平。"
  "三块就三块吧!"林清说,"这大热天的,赶快定下,热死了"
  "谁说三块呀?不都是两块五一个平方吗?"马花一开口,那个人说"你们多大的房子,几间?"

  "一间。"
  "一间大约几个平方?"
  "得十二三个平方。"
  "那算了,不要说两块五,就三块也不去。"

  "为啥?"
  "还为啥?一共十几平方,吊个编织袋子,就这点小活还不够俺来回得瑟搬东西的空,干不着。"说着又去搜寻别的主顾。
  林清只是干生气,苏小南更像个跟班的,晒得脸通红,说不出一句话。
  马花走到那个人面前,截住了他搜寻的目光,"你这人,怎么这么沉不住气,话说完了吗?我们没谈完,你怎么走了?我们是一间不错,但还有别人的五六间房也需要拾掇。我们只是个开端,你去了之后那买卖还不都是你的?"

  那人想了想,说:"中,啥时候干?"三人一合计今天是来不及了,"那明天吧,明天七点我们等你。""
  " 好,一言为定!"
  三人谈成了这笔生意,好像办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都乐滋滋的。苏小南说:"这都晌午了,咱们吃完饭再回家吧,我请你们吃赵家面怎么样?"
  林清赶紧说:"好啊,早就听说宛平镇的赵家面好,吃还没吃过。"
  "你们俩去吧,我……我还要早点回家。"马花本想说家里的棉花还要打叉子,没好意思说,毕竟还不太熟。

  林清一把拉住马花的胳膊说:"你可是今天的功臣啊!你不去,我怎么好意思去啊?"
  两人不分由说,拽着马花的胳膊就走马花也不好推辞了。
  三人穿过成衣市,边走,边摸,边讨论。一条街都被布棚罩着,里面的衣服悬挂起来,像一排很长的墙,这样的阵势在商场是见不到的。
  "价钱超便宜,样子太土。"一句话,把苏小南和马花的热情给浇没了。
  "到了!"苏小南说,"快点,晚了就没地方了。"
  林清看见一个大布篷,下面四五排垫起的木板。两边的人满满的,一人捧着一个大海碗,"滋溜滋溜"的吃着老香了。
  转了一圈,里面没座位了。今天的人怎么这么多呢?正在收钱的老板娘忙打招呼:"小南,几个人啊?"
  "三个,赵婶儿!"
  "过来吧,我这边还有个小桌,先在这吃吧!"

  "好!好!"三个人终于能坐下了。
  "三个大碗,赵婶儿!"
  "好嘞,"
  林清不是没有去过面馆,像这样的在街上,扯这么个大棚子,一排一排的乡下人都在"滋溜滋溜"的埋头苦吃,感觉有点怪怪的。一看这桌子凳子都油滋滋的,正在担心自己的白裙子会不会沾上油?却看见灶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用手抓起一撮面,放在一个碗里。"天呐,天呐,用手抓呀,用手抓呀!"林清大惊小怪道,马花赶紧用胳膊捅了她一下。
  林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走到灶台前,只见那老人用一个圆圆的柳编大笊篱,把在锅里的翻滚的面条一捞,随即放在旁边一个凉水锅里,一转,随手抓起一撮半米长的面放在一个碗里,顺手一拧,面在碗里安安静静的躺下,宛如女人的发髻一般漂亮。抓起,放下,抓起,放下!一眨眼的功夫他面前的一排碗已经躺满了面!最妙的是一排碗中的面都是一样的分量,一样的朝向,一样的姿势,像是用模子刻出来一样。老头又蜻蜓点水般给每碗浇上老汤,麻汁,蒜,红萝卜碎末,香菜。随着老人的手不停的翻飞,一排面已经让人垂延欲滴。

  "林青,快来吃面啦!"苏小南招呼道。林清这才回过神来,"再不吃这面可就热了!"马花幽了一默。
  林清挑起一筷子:"是凉面!"一吃格外的筋道,还有一股子说不出的清香气息。
  林清连着吃了好几口才说:"这面条子是手擀的吧!这么多面啥时候能擀出来?"

  "他们家平时不干别的,就擀面,然后放在一排一排的杆子上,晾着,第五天是大集,一天就卖完了。"苏小南说,苏小南家就是街上的,在马花和林清面前是个本地通!林清听着觉得新鲜,但是也顾不得多问了,"滋溜滋溜"一会功夫三个人吃饱了,赶紧腾地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