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累。
已经三更天了,潘秭灵在屋里想着刘安在使什么坏。
刘安呢,坐在书房睡不着,他在思考着,这镜子还要不要造,若造还敢放在府内吗?要不要去外面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呢?
自己是不是需要一些个同伙。
潘衮,这穷鬼似乎可以用一用,一个连自己女儿存钱罐都敢偷的家伙,肯定是穷到一种境界了。
可再一想,潘衮这种穷鬼,很有可能一清二白,他能帮自己在外找个合适的地方吗?
好累。
心好累!
刘安揉着脑袋,心说宋朝是那个家伙整的规矩,男主外女主内,家里的账由女人管。
可这就是宋朝的规矩,而且大门大户的少女,自小就要认真学习。
这是有规矩的。
比如,有书中就有写道惟妇人自识书算……不然,鲜不破家。
那意思就是,妇人若不识字,不懂计算,这家里肯定要破落。类似的警示之语有许多,而且大家族会特别开设女学,让族里的女孩子们从小学习知识,以及书算等。
除了管理家里的奴仆,巡查田庄、核查店铺账目等等,都是女子来打理的。
“换称呼。”
“听主君的。”铁头的身契已经在刘安手中,铁头赶紧换了称呼。
刘安点了点头“给工匠们发赏钱,然后告诉他们口风要紧,除了我之外,谁问也要说不知道。当时生产了多少,也不许告诉任何人。”
刘安则立即带着铁头跑到偏院,半道上刘安问铁头“铁头,我问你,你以后是听我的话,还是听夫人的话。”
“当然是听姑爷的。”
说句难听的,刘安若是今天挂了,潘秭灵就是寡妇。
霜儿赶紧点头“是,一切依姑爷吩咐,不过奴能否先回府复命,再去大娘子那里送香水。”
刘安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沉默着。
这会刘安心里想的是,这东西本少是准备问潘秭灵你要收钱的,你扣我的零花钱,那么我用自己的零花钱造的东西,你要用可以,拿钱来。
如此爽的事情,可现在这时间不对。
“主君放心,他们都是奴身,谁有半点不忠,就是乱棍打死,纵然逃了,官府抓到也是游街再乱棍打死。我已经选好的地方,让人挖了一个地窖,咱有好东西都能藏好。”
刘安很高兴,乐呵呵的说道“有你,这事让我放心。跟着我,以后吃香的喝辣的,我会私下再给你一份钱的,事要办好。”
第二十节 崇正殿听学
买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知已知彼。
潘秭灵这丫头读过什么书,学了什么本事,刘安准备先了解一下。
刘安买书刚进家门就见一个小太监等在院内,皇帝召见。
皇宫内,今日论政日,当今皇帝勤政的一种表现,在处理完必要的公务之后,皇帝会听三位平章事也就是宰相,说一说市井闲语,论一论世下百态。
刘安却被叫来了。
刘安到的时候,吕蒙正与寇准都有些意外,李沆不意外,因为是他建议皇帝把刘安叫来的,他想让刘安多听听,多学学。
铁头没胡说,他确实搞不清女学都读什么书。
刘安没再问什么。
依宋朝的法律,官员有大假,大婚、大丧等都是长假。有些外放的官员,离家很远的那种,还有两个月的探亲长假。
刘安正在休自己的婚假。
书店时,刘安买了许多关于女戒、女德、女学、女算之类的书籍,数量多,种类全。
看店员在把书装进书箱的时候,刘安问身边的铁头“铁头,你还知道有什么书?”
“主君,我就认识一百多个字,后院读什么书,我真不知道。”
刘安说道“新稻米臣猜测应该是来自占婆的占城稻。臣以为,官家下公文推广大可不必。”
“说说!”寇准是支持推广的,强制推广,因为产量确实高。
李沆不同意这种作法,他认为连田里种什么官府都要管,并不合适。
刘安说道“京城外二十里,有我家田庄。臣认为,臣到田庄去告诉佃户,种新粮,强制推选,佃户虽然不敢违背,难免会心升疑惑,甚至是有怨言。但若臣自己种上几十亩,收获之后,佃户看到一亩田的收成更高,他们会好奇,会去打听,也会认真的演习新粮的种植之法。”
三位宰相都没说话,各自内心对刘安这些话都有判断。
李沆最高兴,他喜欢这种无为而治的方式,让农民自己去选择种什么,怎么种。
寇准淡淡的说了一句“坐下吧。”
寇准没评价,也没说刘安说的是对,还是错。
刘安很听话,立即就回到自己的座位那里准备坐下,李沆因为刚才欣赏刘安的说辞,这时给了刘安一个机会“探花郎,你对市井为何见闻,也说来听听。”
刘安屁股刚碰到椅子,听到李沆问道,赶紧又站了起来。
“回李相公的话,倒是有件市井小事。”
“说来听听。”
刘安说道“前些日子在庆福楼宴客后,我派人暗中观察了一下,庆福楼每天食客吃不完的饭菜,若折算成钱,有两贯钱之多。若换成粮食,想来够福田院数百人吃一日。下官想提议,光盘行动。”
李沆追问“光盘?”
刘安解释道“就是盘子光光,不要浪费粮食。”
皇帝大喜“讲的好,朕以为制定光盘令,浪费粮食者当入刑。”
刘安站在那里低着头,这话他可不敢接,他只是记得历史上有记载当今皇帝虽然软弱,没主见,却是一个非常护农,而且自己也很节约的皇帝。
为了减少皇宫内的开支,皇帝让许多宫女都离宫回家。
倒是一个仁义的好皇帝。
皇帝继续说道“定下来,定个规矩,严禁浪费粮食,违者治罪。”
“陛下英明。”吕蒙正第一个附和。
皇帝冲着刘安招了招手“刘安,你跟着朕来,朕赐你一套书,你回去用心读。”
皇帝亲自去书架上取书,刘安赶紧上前。
皇帝赐了一套书,吕端所著一部书,内容刘安还不知道,只知道寇准是接了吕端的位置成为宰相的。
刘安双手接过,谢恩,然后捧着退回到自己坐的椅子前。
之后刘安再没说过话,只是安静的听着三位宰相讨论一些不值当放在朝堂之上大议的所谓小事,刘安听的认真,这些事情看起来小,每一项都是关乎民生的。
正所谓,小事不小。
比如拖欠田赋被关在牢里的人又多了些,比如那一路人口多田地少,那里田地多人口少之类的。
对于治国来说,都不是小事。
傍晚的时候,三位宰相与刘安一起出宫。
李沆年龄大了走的慢,刘安一直扶着李沆下台阶。
快到宫门前的时候,李沆说道“探花郎这几日家里应该很忙吧。”
“回李相公的话,还有几天就要大婚了,这事我从头到尾也插不上手,凡事都有个规矩,府里的人依规矩去办,倒也井井有条,就是有点紧张。”
李沆停下脚步“紧张什么?”
刘安回答“紧张大婚之后由夫人管账。”
李沆爽朗的大笑,轻轻一拍刘安“那老夫再告诉你,你的俸禄不是你来领,而是尊夫人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