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收养了我,然后又收养了她,这是我和她之间的故事》
第55节

作者: 袍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望江楼茶馆可以容纳茶客上百人,倘若包场花不了几个钱,偏偏这茶馆老板是“牛黄丸”(四川俗语:固执己见的人),软硬不吃,无论什么人都不答应,为此还惹恼了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说来也蹊跷,一直平安无事,黑白两道都不敢动他,传闻有人曾想教训甚至杀掉这个老板,最终都横遭不测,无声无息失踪了,给望江楼茶馆平添许多玄幻色彩。
  如此牛逼的老板却把包场给了程丹青,而且不限时,随便用。消息不胫而走,山城轰动一时,附近居民闻讯而来,丨警丨察也出动了,把围观群众挡在茶馆外一百米处,拉起警戒线,如临大敌。
  时家五兄妹原本结伴前往茶馆,刚走到洪崖洞上方就被丨警丨察拦住,一个肩膀上带三道杠的警官问道:“谁是时小米?”“我就是!”莫小米站出来回答,警官指着他说:“你可以进去,其他人在这儿等。”莫小米向四兄妹投以安慰的眼神,拨开人群走进茶馆。
  望江楼茶馆并不大,充其量能够容纳二十几张方桌,不知何故,如今空空如也,一张桌子也没有,摆茶阵不需要桌子吗?莫小米大惑不解,这程三姐想干嘛?
  莫小米走到窗边眺望两条大江,滔滔江水在此交汇,江水激荡蔚为壮观。一阵江风吹过,捎来深秋的凉意,莫小米不禁打了个冷颤。

  “怎么,怕冷啊?怕冷多穿点嘛?何必打肿脸充胖子!”——冷不丁响起一句问话,把莫小米吓了一跳。莫小米回头寻找说话人,左观右看都找不到,茶馆内哪有人?此时那个声音又再次响起:“小崽娃儿,准备好没有?我要摆茶阵咯!”话音未落,忽然飘进十几个青衣旦角——是的,莫小米没看错,确实是身穿川剧青衣旦角的年轻女娃,像仙女一般飘进来,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在茶馆排成一圈,宛若一簇簇盛开的荷花。

  “起阵!”——随着一声号令,这些青衣快速移动,形成两个圆圈:外层一个挨着一个,往圈内传递茶杯;内层接到茶杯后站立不动,不到半袋烟的功夫,茶阵部署完成。莫小米眯眼细看,只见八名青衣头顶茶杯,相互重叠,形成梅花图案,显然是梅花阵。莫小米大声吟诵出谣诀:“梅花朵朵重重开,古人传来二度梅;昔日良玉重台别,拜相登台观奇才。”此为茶阵第一步:布阵,莫小米已经识破,可以进入第二步:破阵。

  寻常茶阵都是在方桌上进行,移动茶杯易如反掌,如今茶杯置于人的头顶,极其简单之事变得复杂——与其说移动茶杯,不如说推动人变换位置,这些人怎么可能听莫小米指挥?
  莫小米正在思索如何破阵,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再次响起:“应对破阵!”——八个女孩犹如得到指令的傀儡,立即拉开架势,随时准备厮打。因为破解茶阵分为文解和武解,文解无须动手,吟诗应答即可;武解不仅要动手还要比试武功,换句话说,即是行家里手之间的较量。
  时老爹早为莫小米备下锦囊妙计,对常见阵法均有相应对策。莫小米打算使用少林螳螂拳中的腿法打乱对方阵势,达到破阵目的。
  打定主意后莫小米发起攻势,冲入梅花阵内,身躯下蹲,双腿交替,对准她们脚踝一通乱踢。女孩们失声尖叫,东倒西歪,茶杯跌落地上,噼噼啪啪一阵脆响,茶阵被破解了!
  莫小米以为大功告成,哪料到后面一圈青衣立刻上前把跌倒的女孩换下,须臾之间又变出新阵法:七名青衣头顶茶杯,五个站成一行,中间多出两个,左右站立。莫小米微微一笑,大声吟诵出谣诀:“七星宝剑摆当中,钱面无情逞英雄;传斩英雄千千万,不妨洪门半毫分。”——此为宝剑阵无疑。
  汲取了前面的教训,女孩们特别留意下三盘,不能再如法炮制,怎样破阵呢?莫小米无意中踩到地上的碎瓷片,灵光一闪计上心头,只见他弯腰捡起十几块碎瓷片,突然发力,瓷片如流星划过天宇,射向女孩头顶的茶杯!茶杯应声掉下,女孩们猝不及防乱了分寸,阵法立刻崩解,宝剑阵不攻自破。
  “退阵!”——熟悉的声音又响起来,只不过这回明显中气不足,显得十分无奈。十几个青衣旦角迅速撤离茶馆,留下满地茶水瓷片。
  莫小米双手抱拳,环视四周,说道:“请三姐现出真身吧,让小弟一睹尊容!”“哈哈哈!”——仿佛从地下冒出似的,一个身穿戏装的中年男子忽然站在莫小米面前,面如朗月目似秋水,莫小米不禁惊叹:好一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
  “好小子,你的功夫比我想象还要好!不错,总舵主没看走眼,帮内没几个人能达到这种水平!”侯丹青由衷说道,“明天按时开香堂吧,我同意了!”侯丹青说完转身离去——准确说,不是走而是跳下洪崖洞,从望江楼跳了下去!莫小米震惊之余赶紧跑到窗边观望,哪里还有侯丹青身影?就像一只花蝴蝶翩翩飞走了。
  哥老会和天地会、洪门、青帮都属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但又有所不同,譬如组织形式就不大一样,分为若干“堂口”,“堂口”下面又分列为若干“公口”。堂口多为“仁义礼智信”或“威德福智宣”,等级分明,不得逾越。
  重庆总舵便是按照“仁义礼智信”进行分类,歌乐山分舵属于“义”子辈,九龙坡分舵属于“智”子辈,还矮两级。不要小看这辈分,意味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加入“义”子辈的人以商人为主,工农军商学(工人、农民、军人、商人、学生)为辅;加入“智”子辈的则是些小贩、苦力、车夫等所谓“下九流”角色,也有商人、军人和学生,但人数较少。“仁”子辈社会地位最高,以士绅、财主、官僚、富商居多,根本看不起其它辈分的袍哥。此次莫小米入会开大香堂,“仁”子辈的大爷们会不会来呢?

  文总舵主把开大香堂的日子定在腊月下旬团年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基于三点考虑:首先团年会一年只有一次,除非特殊原因,通常不允许缺席,因此是一次难得的大聚会;其次开大香堂要求各堂口头目必须到场,可以让莫小米认识一些帮内重要人物,有助于日后行走江湖;还有一层深意,那些“仁”子辈袍哥自持清高,从来不把其他袍哥放在眼里,借这个机会能够联络感情,融洽帮会内部关系。然而文中华的良苦用心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给莫小米带来麻烦,让他进退两难,如果不是程丹青出面解围或许就与哥老会无缘了。

  开大香堂这一天热闹非凡,地点位于磁器口一处古庙内,这里既是千年古寺也是哥老会磁器口分舵所在地,古柏森森庙堂肃穆,是举行朝拜集会的好地方。哥老会重庆总舵除老迈重病者之外,大小袍哥悉数到场,足有两三千人。由于事先给丨警丨察局打过招呼,古寺方圆五里内全部清场,不知情者还以为是国民政府高官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