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
第37节

作者: 路青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只是,在这次会议前,多方反馈回来的信息不大好。他在张昭面前几次欲言又止,只因是家族内部事务没说。现在,布匹销售数据出来,他决定摊牌。
  董鼎喝口茶,瞥一眼下首的董朗,微笑道:“老三,小朗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但是做生意,不能仅靠眼光。这样吧,青龙镇上的布匹带你就给小朗,算作奖励。”
  董二伯几人附和的劝着董父。议事厅中响起轻微的喧哗声。
  董鼎的长子讥讽的看董朗,冷哼道:“不自量力。”他们长房怎么可能放弃对家族生意的掌控权?
  董朗的脸瞬间变得铁青。这简直是一个笑话。他五十两银子买来的配方,给家里带来至少三成的增长。结果用一个二三十两的店铺将他打发?
  议事最终是按照董鼎的想法进行。对于董父、董朗而言,则算是不欢而散。
  穿过层层叠叠的院落、小巷,回到家中。董朗和董父二人到书房里去说话。
  董父四十多岁的年纪,白白胖胖,一副员外装扮,揉着胖脸,愤然的道:“你大伯就是这样。当年他就是这样霸道。什么东西都不愿意分给我们。”
  董朗低着头听父亲抱怨,心中的念头不可抑制,抬头道:“爹,我们不和他们玩了。分家!我们把家里生意的股份全部退掉。我们自己经营。”

  董父吓一跳,迟疑的道:“朗儿…”他经商的能力有,但是性格有些弱,怕他大哥。
  董朗道:“爹,你不想儿子日后给长房那几个废物践踏、嘲笑吧?我同学张昭派长随来邀请我去合股卖酒。我明天过去谈。”语气斩钉截铁。
  大丈夫活一辈子,岂能被几个废物压在头上?
  第三十七章 两成
  金秋的清晨有些凉爽。阳光从树梢掠过。距离青龙镇中不远的董家村中气氛宁静。

  堂屋中,董父和董母正在一起吃早饭。董母担忧的道:“老爷,你怎么不阻拦朗儿?”
  董父摸着半白的鬓角,叹道:“这怎么拦?朗儿自那年府试失败被那家退婚后,他的性子就有些倔。先不退股份,我们这历年来的积蓄先拿出来吧。”
  这笔钱是预备着给儿子娶亲,女儿出嫁用。
  董母点点头。

  在董朗带着张昭的长随陈康骑马往南口村而去时,董家的几名青年在镇中和余冠几人汇合,准备前往京城。
  提学大宗师已经行文顺天府,将今年秋顺天府的院试时间定在十月初十。府衙已开始接受学子们的报名。
  余冠几人是打算去府衙中报名,同时在京中玩乐几天。临考前,正是一个府的读书人汇聚之时。而董家兄弟,就是余冠的钱袋子。
  董家兄弟中为首的便是董鼎的次子董原,骑在马上,笑呵呵的问道:“余兄,这个张昭到底什么背景?他不是得罪徐郎中吗?怎么近来听说府学的李教谕很看重他?”

  余冠一袭蓝衫,书生装束,玉面郎君,骑在马上很是英俊,道:“怎么?怕你堂弟和他搅合在一起,对你们不利?我和张昭同窗数年,他能有什么背景?锦衣卫的事,可一不可二。”
  一旁的刘同学笑着道:“他和锦衣卫的人搅合在一起欺压富户,名声是迎风臭三丈!他要敢用锦衣卫对付你们,我帮你捅到大宗师那里去。”
  董原仰头哈哈一笑,心里的疑虑尽去。
  他早上听闻董朗往南口村去见张昭。他还怕张昭把锦衣卫招来帮董朗抢夺家产。
  董朗骑马和陈康一起抵达南口村。在村东的乡道前,看着眼睛的一幕,董朗禁不住勒住马。
  他这是一次来南口村。只见乡道边数亩大小的空地正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近百人在这里干活。四五座院落已经修建而成。这完全颠覆了他对乡村的印象。
  陈康十四五岁的年纪,身体瘦弱,眼睛灵动。他猜得到董朗的心思,笑呵呵的道:“董少爷,我们进去吧。”带着董朗穿过桑林,到庭院的门口下马。
  张昭正在后院里教婉儿新式记账法,陈康进来通报,他迎出到门口,欣然的笑着和董朗拱手见礼,伸手道:“元明,请!”
  让陈康先去休息并准备搬家的事宜,新的院落已经修建好,可以让陈康将他娘接过来住。张昭则是在前院里招待董朗,小黑胖子张泰平奉上茶水。

  寒暄几句后,董朗感慨的道:“子尚兄,你在这里做大事,我却还陷在家族的琐事中。陈伯宁把你的意思转达,我决定跟着你干。我可以投200两银子。”
  董朗很干脆。一来是家里的烦心事让他下定决心脱离出来单干。二来是他对张昭能力的信任。
  张昭微笑着点头,吩咐道:“平安,去把酒来拿。”张泰平的小名叫平安。
  张泰平诧异的看看董朗,这富家少爷是不是银子多咬手,刚见张少爷就一口答应?连要卖的东西都还没看到呢。你就不怕张少爷忽悠你?想归想,利索的去厨房里将酒拿来。
  张昭倒两碗酒,示意董朗尝尝。他做事情讲究,当然不是骗董朗来投资,他是有把握的。说道:“
  这酒名叫二锅头。走的是中低端路线。目标人群是体力劳动者。所以,我们的主要市场不在京师中,而在西边的煤窑,北面的九边,还有南面的运河。
  现在的生产情况,只有几坛酒可以用来先期打开市场。后面一批的高粱酒还在酿造中,十天后出酒。所以,我需要你投钱进来,继续购买高粱,同时早期的销售、渠道资金从这里出。

  这份生意,利润十倍之。规模能做多大,取决于生产、销售的能力。目前还不好说。我个人估计早期一年四五千两银子的销售规模总是有的。后续还会增加。”
  董朗拿着碗,品着这名为“二锅头”的烧酒,感觉口感比市面上同档次的烧酒要好的多,清冽醇厚。当然,和黄酒比起来,未必得权贵喜欢。
  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
  董朗想一想,道:“子尚兄,我信的过你。我拿一成的股份。另外,我得提醒你,如果这酒的生意真的能做那么大,咱们得防着被贵人们夺走。”
  锦衣卫的事情,董朗一知半解。在他看来,有锦衣卫背书,张昭这酒的生意不管怎么样,总能做下去。
  张昭颔首,并不解释,承诺道:“这事我来解决。”说着,竖起两根指头,“元明,我给你两成的股份。”见董朗还要推辞,摆摆手,“不必再说,我已经决定。”
  他一封书信,派长随过去邀请。董朗就来跟着他干,并投入大笔的资金进来。这是信任。他不能让“追随者”只喝口汤。同时,他也要调动董朗的积极性。他的时间很紧迫。

  董朗心中顿时一暖,表态道:“子尚兄,你放心。煤窑和京城那边,我家里有关系,我保证可以把酒卖过去。”自然而然的将自己放在从属的地位上。
  事情干净利落的谈完。权责主次清晰。时间正好到中午,张昭留心急回去的董朗吃饭。
  宴席摆在后院里。秋风习习。从后院中可以看到南口村的田野、村落、小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