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情的皇朝,一个让无数人哀叹的朝代》
第33节

作者: 吴名之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消息一公布,就好像是鼎沸的油锅里撒了一把盐,不光是每一个民兵热血沸腾,就连那些民兵家属也眼红心热起来。
  “五缗钱呐,足够一家子整年的用度了,千万要好好打,就算得不到第一,捞个第二也是不错的。”父亲嘱咐当民兵的儿子时这样说。
  “若是打输了,就不要进这个门儿,自打嫁进这个门,连件像样的衣衫都没有置办过,全指望你打赢了过一过好日子哩。”媳妇儿对丈夫这样说。
  夏收夏种过后,在一个晴朗的好天气里,第二届小吴庄民团演习正式拉开了序幕。
  沿河十三庄的乡亲们,只要是能走动的全都来了,这可谓万人空巷。
  男人女人,老人娃娃,全都围拢在大旗庄打谷场之外,实在没有空闲地方就上树上房也要瞧个红火热闹。
  那些个民兵家属们则更是足尺加三,竟然带着唢呐锣鼓组成了乡土版的拉拉队,在民兵们激战正酣之际摇旗呐喊助威鼓劲。

  这一日,安详宁静了半年的小吴庄如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好不热闹!和第一届的嘈杂纷乱相比,第二届小吴庄民团对抗赛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经过张万三这个总教官的训练之后,绝大多数民兵都具备了最基本的战术素养,能打出像样的协同配合,甚至可以做出防守反击这种比较复杂的整体战术动作,而不是象上一次那样演变成为大规模的群殴械斗。
  经过一番“激战”之后,“乙”字队最终以微弱的“点数”优势取得一场险胜,摘得这次对抗赛的桂冠,顺便把彩头揽在手中。
  曾经在上一次对抗赛中获得冠军的“丁”字队惜败,夺得第二名。
  训练时间最短的“戊”字队竟然得了个季军,看似有些意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这个队中全都是年轻力壮的棒小伙儿,得个第三名也是很正常的。
  对于小吴庄的乡亲们来说,这个结果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不管怎么说,那片让人眼馋的水浇地都没有落在外人手中,而是留在小吴庄,这就够了。
  而那些冲着奖金来的外村人也相当满意:平日里作训之时能赚钱了粮米,比赛的时候还能得到不菲的奖金,这么美意的事情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和那些因为得奖而欢天喜地的民兵相比,张启阳显然更加高兴:民团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战斗力,至少已经成长为一支事实上的武装力量。
  付出了那么多银钱粮米和心血,不就是为了这个嘛。
  虽然此时很高兴,但张启阳心里还是明白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已经拥有五个大队六百来号作战人员的小吴庄民团,看起来已经发育成熟,但却还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而只能算是地方武装。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小吴庄民团还缺少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军魂!
  民兵们能够快速成长,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利益驱使,这个民团其实就是张启阳用揠苗助长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民兵们根本就不知道为何而战,也没有核心的军事思想,就好像没有灵魂的傀儡一样。
  小吴庄民团已经有了最基本的架构和组织度,和同时代的军队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看起来很象那么回事,其实距离“强军”二字还相差甚远。

  军魂的建立需要相应的思想建设和血火考验,军队可以速成,但军魂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
  就算是张启阳再怎么着急,也是没有用的。
  比赛过后,当场颁发奖金,这种事情必须立刻兑现,才能极大的调动民兵们的训练热情。
  当然,张启阳并不会直接把成堆成堆的银钱直接发给民兵们,而是使用布帛、粮米等物品抵冲。
  自古以来,民间就很少真的使用银子和大堆的铜钱,而是在交易的时候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
  在乡民们的心目当中,粮食、盐巴、布帛这些东西就是比铜钱还要硬挣的硬通货,张小公爷给大家发东西,比直接给钱还要实惠一些,这样可以避免商人的盘剥。
  领到粮米、盐巴、布帛的民兵们欢天喜地,一个个全都笑的合不拢嘴儿,那个民兵家属更是心满意足,盘算着如何才能进一步改善家里的生活水准。

  颁奖环节结束之后,出手阔绰的张启阳又抬出早就准备好的杂和面馍馍和风干的腊肉,还专门从酿酒作坊里拉来两车自产自酿的“高粱烧”,作为一种福利就地款待民兵们。
  拿了奖金,还有酒有肉,这样的好福利哪里找去?民兵们全都敞开肚皮山吃海喝,仿佛一场狂欢盛宴。
  在这场狂欢的过程当中,张启阳又当场宣布了一个重大的消息:每一个民兵大队的队长都会得到一个队总的职衔,每个小旗的旗长也会被任命为旗总,并且很快就会上报官府等待批准。
  按照朝廷体制,队总是个从九品的武职,芝麻绿豆一般简直低的不能再低了,但是对于这些捏了一辈子老锄头的乡民而言,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就意味着当官儿了。
  作为民团的小头目,甭管几品官都不能拿到朝廷的一文钱或者是一粒米,但却相当于得到了一个朝廷认可的出身。
  哪怕这种任命仅仅只是一个荣誉称号性质的东西,也让那些个刚刚“出民为官”的队长们有了种“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的荣誉感,这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啊。
  至于说更低一级的旗总,根本就没有品级,充其量也就算是官军当中的小兵头目罢了。

  但是对于这些乡民而言,却代表着升官的希望,只要肯卖力气好好干,说不准明年的这个时候也能混个“有品级的一官半职”呢。
  从这一刻开始,张启阳就给了小吴庄民团一个自创的建制:四品指挥使张启阳张大人自然是绝对的一把手,总教官张万三是二把手的军事长官,下设五个从九品的队总和二十五个没有品级的旗总,一百多个小伍长,总算是象那么回事了。
  这一百多个刚刚被张启阳提拔上来的军官无比志得意满,纷纷上来向自己的直属上司敬酒,搞的好像梁山好汉的分赃大会!
  这场所谓的酒宴持续时间很长,一直到了暮色降临之际,作为校场使用的打谷场上依旧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就在这个时候,陈寡妇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在人群拉起张大娃的手就要走。
  现如今的张大娃已是一名光荣的民兵,正式身份是小吴庄民团“乙”字队二旗四伍的士兵。
  这孩子对外宣称已十七了,其实真实年龄是十五岁,嘴巴上刚刚冒出一抹细密的绒毛。
  如同所有急于长大的少年一样,为了证明自己是条真正的汉子而不是孩子,咬着牙吃了几碗酒劲很大的“高粱烧”,脸色红的如同猴子腚,嘴巴里喷着酒气对自己的亲娘说:“干啥哩?俺还要和大家伙儿一起吃酒呢!”
  “还吃个屁!”陈寡妇高声的叫骂着,一巴掌拍在儿子的脑袋瓜子上:“再吃连命都没了,快跟娘回家去。”
  不管怎么说张大娃都是民团的正式成员,平日里总是装的象个大人一样,现在被老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打了一巴掌,落了个没有脸面,心中很是不忿,将身儿一扭挣脱了陈寡妇的拉扯:“民团的事情还没有完,大家都没有走,我也不回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