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情的皇朝,一个让无数人哀叹的朝代》
第23节

作者: 吴名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今儿起了个大早,张启阳早早的起来绕着国公府慢跑。
  才刚刚跑完两圈儿,身后忽然传来一阵呼喊之声:“小公爷—小公爷!”回头一眼,竟然是昨日的那江湖骗子——刘乾龙。
  由于小冰河期的关系,入秋的北京城,格外冷。这个刘乾龙显然是在野地里溜溜的冻了整整一个夜晚,满头满脸的白色霜花就是最好的证明。
  已冻的脸色青紫的刘乾龙拖着长长的鼻涕,踢踏着脚上的烂鞋跑了过来,尽管已经冷的哆哆嗦嗦,还是做出一副很热情的样子凑到了张启阳面前,还没有开口说话就先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吐沫星子飞到了张启阳的脸上,却依旧做出一副礼数周全的样子很客气的说道:“小公爷安好。”

  张启阳抹了一把脸,说道:“你这江湖骗子怎么还敢跑到国公府前来?真的不怕我把你绑了送到官府吗?”
  用袖口抹了抹流出来的鼻涕,这个江湖骗子嘿嘿的干笑着:“绑了我送去官府?我相信小公爷不会这么干。仔细想了想,昨天确实不应该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小公爷说那些话,实在应该找个私密的场合再说,毕竟小公爷是朝廷命官,表面上还是要掩饰一下的嘛。现在左右无人,正可以畅所欲言。”
  “你畅所欲言个屁,我可没有那个闲工夫听你胡说八道。”
  用力的擤了擤鼻涕,冻的瑟瑟发抖的刘乾龙往前凑了凑:“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小公爷想要做什么我是很清楚的。我早就听说了十八孩儿掌神兵,泥潭之中出大鲸的谶言,也听说了狐狸叫、鱼腹藏书的传言。这些个勾当虽然低级,糊弄糊弄愚昧的乡民应该还是可以的,只是小公爷做的不够彻底,若是更进一步就好了。我琢磨着,李老爷应该再弄个独眼石人什么的,最好上面再写上‘莫道石人一只眼,挑起大旗天下反’之类的字样。”

  “你在胡说些甚么?我怎么听不懂?”
  “此间只有你我二人,就不必装傻充愣了吧?”刘乾龙嘿嘿的奸笑着:“这等愚弄乡民操控人心的手段,真以为我看不出来?我就实说了吧,就是因为听到了这些个传言,我才专们跑过来投靠你的。”
  “你这江湖骗子,满口胡言乱语,那狐仙说出的谶言和鱼腹之内出现的文字,和我有什么相干?你该不会以为那我是弄出的鬼把戏吧?”
  “不是你难道还会是别人吗?”这个江湖老骗子笑嘻嘻的看着张启阳:“自从听到这些谶言之后,我老刘就晓得你小公爷是同道中人,所以才赶过来,为的就是和小公爷共商大计!”
  “同道中人?我和你?”张启阳很不屑的说道:“我有家有业的,怎会和你这样的江湖骗子是同道中人?还说什么共商大计,我和你没什么好说的。”
  “我老刘知道小公爷这么说是因为生性谨慎,毕竟时机未到,不好暴露自己的壮志雄心,我理解,我理解的很。”
  “你理解个屁。”被张启阳骂了几句之后,刘乾龙却一点都不恼火,反而笑的愈发得意:“我老刘没有别的本事,唯有这双眼睛看的很准。小公爷你舍财组建民团,难道真的是为朝廷练兵?还不是为了手握一支强兵?还不是为了将来局面有变之时横空而出?你我都懂的。”
  “懂什么?”

  “如今时局纷乱,正是大丈夫奋起的好机会,那李闯虽号称拥兵百万,但我看来却不过是为王前驱,注定是成不了大事业的。”
  看张启阳听的很不耐烦,刘乾龙赶紧加快了语速,“李闯纵横中原又回兵秦晋之地,看似势不可挡,其实不过是鼠目寸光之辈。若是他能老老实实的经营秦晋之地,稳定自己的基本盘,或许还能落个雄踞一方的局面。但他却称孤道寡开国称王,摆明就是要长驱直入直取京师的意思。就算他真的能够如愿以偿,也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经不起一败,说破天去也就是个董卓的局面而已。”
  的确,李闯看似实力雄厚,但却缺少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这是他的致命伤,这和他会不会直接进攻京城灭亡大明朝没有关系。
  刘乾龙用汉末的董卓来类比李闯,虽然不是很恰当,却也非常贴切:就算李闯真的打下了朝廷中枢,也不会真的拥有天下,到时候一定是诸侯并起群起而攻的局面。
  刘乾龙的推测和真实的历史有很大出入,但却能够看出李闯直取北京的巨大害处,能有这份战略眼光,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尤其是那一句“李闯经不起一败”的说法,简直就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几乎所有世人的眼光当中,李闯就是打不死的小强,虽一败再败却总是能够卷土重来,就算是再失败十次八次也能够东山再起,但这个江湖骗子一般的刘乾龙好似看到了未来的局势一般,直接点出“李闯已经不起一败”的关键,足见他对眼下的天下大势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老子没有闲工夫和你磨牙,也不想听你胡说八道。”
  “小公爷,刘某真心投靠。”
  “老子是朝廷命官,怎么会和你这种妖人为伍?赶紧滚蛋,若是让我再看到你,别怪我翻脸无情。”
  “你!”刘乾龙指着张启阳的鼻子似乎想要叫骂几声,却忽然笑了起来:“小公爷不敢轻易相信别人,老刘可以理解。换做我是你的话,肯定也不会随意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江湖骗子。我观小公爷的筹划和布置,确实已显出争雄天下的迹象。只是还有些小小的疏漏,愿为小公爷进言,以收遗补缺之效。
  今年这个天气,冬天一定会来的很早,用不了多久饥寒交迫的流民就会蜂拥而来,小公爷应该早做准备,尤其是多准备些粮米。
  到时候就可以广开粥棚,打着赈济流民的幌子收揽人心,同时还可以在流民之中选拔健者充实军队。”
  张启阳一脚踹开夸夸其谈的刘乾龙,厉声呼喝:“老子是看你一把年纪才没有真的为难与你,你却总是对老子说这些有的没的屁话,真当老子是好相于的吗?滚!”
  入冬之时,民团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四百余人的规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小吴庄的乡民,只有很少一些来自附近的其他村庄。
  这些人穿着黑色的“军服”,每日里拿着扎枪列队操演,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但张启阳却非常清醒的知道一个事实:这些民兵的战斗力基本为零。

  这些乡民之所以加入到民团当中,成为一名“光荣”的民练,绝不是因为他们心怀保家卫国之心,而是为了贪图那点谷子和盐巴。
  现如今的小吴庄民团规模不小,但却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的训练,除了能够列出一个还算能看的队列之外,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如果强要说这些所谓的民兵和一般的乡民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他们已经拥有了最基本的组织度。
  按照张启阳的编派,每五个民兵为一伍,五个伍为一旗,五个小队为一队,五五进制就是小吴庄民团的基本架构。
  现在的小吴庄民团总共有四个队,但每个队之间却相差极大。

  因为是自由组队,人们总是本能的靠近关系最亲密的人,于是乎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些数量众多的父子兵、兄弟兵会很自然的组成一个最基本的战斗单位—伍,各个伍之间又会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组成一个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