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泣兮--北京流氓编年史》
第30节

作者: 我不折花花亦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1-21 15:59:58

  要不说这天无绝人之路呢,哥俩正愁没钱的时候,钱自己送上门来了!
  前文说过,常遇春给他娘一跪争了清白之后,街道为了安抚常家,给常遇春安排了工作,在区里一个废品回收站上班。工作不体面,也很辛苦,但是对于常家这种出身背景来说,有工作就比没有强。
  那年头,卖废品是家家户户都惦记的事,从牙膏皮到旧书报,换几毛钱就够买半斤肉包顿饺子了。还别说,这几十年,别的都涨了,就这废品收购价没涨,几百斤进口纸印的杂志,卖不了几个钱,大家伙这热情也就不高了,所以说起这环保意识来还真比不得当年了。

  能卖得起废旧报纸的,那个都是干部,单位给报销或是工资里就有书报费这一项的,这也是跟着级别和工作性质走的。那时候家里订着参考消息和中国画报的人家,老NB了。一般老百姓家里,除了过年的年画,孩子上学的作业本,剩下的就是上厕所的手纸了,想写封书吧,还得跑到百货店的文具柜台买本信纸去。
日期:2010-01-21 16:03:04

  也就因为这个,那年头的废品收购站虽算不得体面工作,但是和老百姓的生活关联挺紧,有的老太太家里糊个顶棚贴个墙围子,就赶星期天一大早跑到收购站门口等着,遇着卖挂历的就截住人家买了去,常遇春遇到这样的有时候也帮个忙,把已经收上来的象样的给人家挑出来,再按原价卖出去,几年下来落下个好人缘。
  平日里不忙的时候,常遇春就在那些旧书报杂志里挑挑捡捡,这个也算是当年大炼钢铁时候落下的后遗症吧,总觉得能挑出宝来。除四旧的时候,有不少人害怕,把家里的东西大捆小捆往过搬,遇到这时候他就给老二留着,放在仓库一边堆着。还真别说,老二在这些故纸堆里没少淘涣好东西,旧时的书藉画稿,还有些来往书信上的旧邮票,甚至于书里夹着的书签,偶尔还能抖落出几张电影明星的旧照来。这些东西开始的时候就在仓库角里堆着,拿个旧纸箱板一围,风头过去之后,常遇春才敢慢慢往家里搬了去,可把老二高兴坏了。

日期:2010-01-21 16:20:58

  这天常遇春正在收购站后院忙着清点,大秃子和二秃子兄弟俩鬼鬼祟祟的从后门进来了,见面先递给他一支大前门。这哥俩,是常家的老街坊了,隔着几条胡同,爹早年就没了,全靠他娘给人洗衣服接点加工活把他们养大的。两人打小就在街上疯跑,招猫腻狗,惹是生非,邻居们看在他们孤儿寡母的份上,除了平日里躲着,倒也不计较。前些年,两人都进了工读学校,和遇夏前后脚,这几年就是到处混,哪热闹往哪扎。常遇春知道哥俩找他就没好事,说有话说有屁放,没看我这儿正忙呢?

  大秃子看院子里就常遇春一个人,说大哥我们当着真人不说假话,我们哥俩在郊区捡了些废铜烂铁,可是没有介绍信,不知道卖到哪去,这不就想到您了吗,大哥您看能不能帮我们个忙给收了。常遇春说你们拿来我看看再说吧,记得从后门进来,一次少拿点,边上有人我也不好办。
  哥俩听常遇春这话,不但是答应了,还给指了个明道,就把那些所谓的废铜烂铁一点点给捣腾过来了。常遇春看了看,都是些边角废料,倒也不是太打紧,于是就过了下秤,按公家的标价给他们收了。这哥俩倒是也会做人,每隔几次,就把其中的一部分塞在一包大前门里见面时递给他,几来几去的,常遇春就有了百把块的私房钱。
日期:2010-01-21 16:23:48

  于是,他把这钱交给老二常遇夏,让他赶紧着该找谁找谁,把那倒粮票的事给办了,钱不够的话,他慢慢给凑。
  遇夏没见他哥说这钱怎么来的,也就没多问。这哥俩这些年早已达成一种默契,所以不用多说也能猜到个几分。

  就这样,老大出钱,老二出力,加上两个人交游多,人缘好,办事牢靠,常遇夏手里平常总有个几千斤的全国粮票在手,因为是给现钱的,所以慢慢这些散户都集中到常家兄弟手里了。常遇夏再通过一些街上的小兄弟,发到火车站和西单附近,卖给那些需要外地人,渐渐的把这个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的,常家的大小开销也让这哥俩给补上了,连老四常卫东,都成了当地知青里的红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