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覆灭——一起来看两晋史》
第26节

作者: 胡御龙vince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6-30 14:55:43
  第十三章  致命危机(上)
  【迷失国度】
  关中成了人间炼狱,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洛阳权贵的幸福生活。
  在洛阳城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里居住着全国最有钱有势的人,这些人每天都很忙。
  有的忙着搞学术研究,有的忙着搞行为艺术,有的则在为吃腻了山珍海味而发愁。
  他们干的事很多,但就是不干人事。
  王戎和其堂弟王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两位老王来自琅琊王氏,他们在当时十分有名。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王衍则是著名的美男子。他们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玄学领袖。
  所谓玄学,是依托道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体讲什么,谁也搞不清楚。因为该学说的宗旨就是讲别人听不懂的东西。

  听不懂就对了,越是神秘,越有规格。
  但他们还是有理论依据的,玄学的教科书包括《老子》、《庄子》和《周易》。
  由于这三本书都不太好研究,各有各的说法,所以玄学很快就成了万精油,席卷了各个阶级。当时的名士,大多是玄学的狂热爱好者。
  比如著名的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就整天聚在一起清谈。
  某一天他们突发奇想,提出了一个让玄学愈加壮大的宗旨: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就是说要打破封建思想,让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不得不说这个思想十分前卫,21世纪了都还在用。但他们当时的想法,不仅仅是想打破封建思想,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彼时的曹魏帝国已经是司马氏的天下,司马兄弟不仅杀皇帝杀大臣,还经常号称是诗书传家,既当失足妇女又立贞节牌坊。
  这就不太好了。
  所以满身正气的阮籍、嵇康和刘伶三人,决心要扒掉司马氏虚伪的面纱。
  但正面交锋成本太高(详情见曹髦和夏侯玄),所以他们用学说做武器,同司马氏作斗争。这样不仅可以免祸,还可以让司马氏头疼。
  效果十分明显,很快,他们的观点就推广出去了,吸引了大批粉丝。
  但也彻底激怒了司马氏,嵇康因此被杀。
  嵇康死后,阮籍和刘伶被迫做官。却依然坚持非暴力不合作,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拿工资不干事,打算曲线救国。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这种做法。竟然发展成了一种时尚,搞的后辈争相模仿。

  到了司马衷时代,更是群魔乱舞。
  以二王为首的世家子弟,都是他们的忠实粉丝。这个粉丝团综合素质很高,王戎打过仗,立过功,又是竹林七贤中最小的一个。王衍潇洒倜傥,博学多才,从小就是流量明星。 
  他们的优点数都数不过来,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缺点:不办事。
  虽然当着高官,拿着高薪,但这俩兄弟好像没融入组织,完全拿自己当外人。朝廷的事情他们毫不关心。没事就旷旷工,旅旅游,搞的手下经常都见不着人。偶尔上上班,也是聚集一群狐朋狗友搞清谈,过着一杯茶一张报就是一天的官僚主义生活。

  他们这么做,也是效仿阮籍,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不做错事自然就没事。
  在他们的带领下,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虽然有张华和裴頠苦苦支撑,但依然于事无补。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风气的全面崩坏。在当时,王戎和王衍的名气,不仅没有因为他们尸位素餐而受损。反而人气暴涨,远远超过了实干家张华和裴頠。在群众眼里,像二王这种官才是真性情。而踏实办事的,只配一个字:俗。
  在玄学的推动下,当时的社会风气甚至变得比八十年代还开放。
  如果你有幸生在那个年代,见到路上有一群裸奔的汉子。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非洲难民或者脑残人士,相反,他们很有可能是玄学专家。如果你见到一群小女孩和大妈一起在马车后面奔跑,千万不要以为她们是在挤公交或抢鸡蛋,很有可能车里坐的是潘安或王衍,她们只是在追星思密达。
  除此之外,晋朝男风盛行,男人不尊崇豪迈豁达,而追求肤白貌美。贵族们经常举行party,一起嗑药(寒食散)和干各种不可描述的事情。
  这些事在当时都是常事。
  人们在欢乐的气氛中,甚至忘记了关中还在打仗,人民还在逃难。在他们眼里,这些事情实在是关他们屁事。
  日期:2019-06-30 14:56:37
  【孟观】
  张华和裴頠却不能这么想。
  作为执政者,周处的死,他们难辞其咎。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却拿罪魁祸首司马肜毫无办法。
  关中的形势还在恶化,司马肜被齐万年按在地上摩擦。

  当务之急,是要找个人顶这个屎盆子。经过深思熟虑,张华找到了老朋友—孟观。
  孟观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是贾南风的贴心豆瓣,连司马肜都不敢坑他。无疑是当统帅的最佳人选。
  孟观不负众望,火速带领精兵入关,并且亲自挥刀砍人。也许是齐万年欺负司马肜这种废物习惯了,一下子遇到了硬骨头,短时间还不适应。
  经过数十次恶战,齐万年被打的毫无脾气,最后兵败被杀。
  持续四年之久的战乱至此平息。
  但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远远没有终结。

  那些因为战争失去土地的难民,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些难民在逃难的路上结队而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史称:流民。
  这个类似丐帮的组织,将成为晋王朝的梦魇。但晋王朝的贵族们对此毫无察觉,他们只是随便派了个人前去安抚了事。
  【徙戎论】
  在战略眼光上,晋王朝的上层精英充分展现了群瞎精神。
  但明眼人还是有的。

  太子洗(xiǎn)马江统就是杰出代表。就地位来说,洗马只是个负责管理太子宫图书的小官(不是洗马的),人微言轻,根本排不上号。
  然而事实证明,江统的眼见远远超过了王衍、王戎,甚至张华。齐万年死后,基本上所有人都觉得战乱消停了。
  唯有江统觉得,暴风雨才刚刚到来。托晋武帝司马炎的福,灭吴之后,各州郡的兵都被裁撤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抓个把强盗还可以。派去镇压叛军,玩笑就开大了。
  所以州郡的防务一般都是由当地的诸侯王负责,但司马肜和司马伦两位蠢猪用实力证明,诸侯王靠得住,老母猪都会上树。

  而且关中这地方,地势险要,遍地都是氐、羌、匈奴人。这些人没事还喜欢闹事,要是遇到个灾荒啥的,更是二话不说就直接反了。
  在江统眼里,这些人本不该属于这里。关中自古就是帝王之地,华夏文明的摇篮。从周朝以来,秦汉先后定都长安,把关中打造成了令人神往的富庶之地。后来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没人种地,没人当兵,也没人交税。政府才决定引进外来劳动力。
  然而这些外来人员很快就凌驾在原住民头上,加上他们并不安分,经常一言不合就起兵造反。虽然最后都是被吊起来打,但他们从没消停过。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
  所以江统认为,惹不起躲得起,应该趁消灭齐万年的大好时机,让这些大爷滚回老家。即使他们再造反,也是长路漫漫,威胁很小。
  值得一提的是,他并不是针对在座的氐羌兄弟,而是所有的大爷。
  他还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论文,是为《徙戎论》。

  文章写完了,就没下文了。因为皇帝司马衷不管事,贾南风忙着约会隔壁老王。至于其他人,要么在修仙,要么在裸奔,哪有时间管这个。
  江统的努力白费了,若干年后,当匈奴铁骑踏破洛阳城,人们或许会想起那个卑微的太子洗马,但为时已晚。
  坦白的说,西晋灭亡有许多因素。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皇室成员内斗,自己作死。江统的观点充斥着狭隘的民族主义,是要不得滴。再说把这些人赶出去有多大的把握,也没人知道。或许还会引起更激烈的反叛。
  但从事态发展来看,谁也不能否认,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江统无疑是正确的。此时的羌胡匈奴,因为造反失败而元气大伤,短时间之内无法死灰复燃。
  而关中这地方,连连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根本无法生存。如果此时政府提出护送他们回老家,估计很有把握。

  退一万步说,即使激起了叛乱,比起以后发生的事情,也实在是微不足道。
  令人遗憾的是,江统忽略了晋王朝与生俱来的内斗属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