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覆灭——一起来看两晋史》
第15节

作者: 胡御龙vince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也是活该他命好,在一次调动中,他遇到了此生最重要的伯乐——羊祜。羊祜一生阅人无数,看人十分精准。在别人看来,王濬是个志大才疏的吹牛爱好者。但在他眼中,王濬是个没有找到舞台的潜力股。所以在历练了几年之后,羊祜保举王濬为益州刺史,让他在益州训练水军,为讨伐东吴做准备。
  王濬果然不负所望,在益州组建了一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舰队。他造的战舰,不仅能容纳两千多人,还可以供骑兵在上面往来奔驰,可以说得上是冷兵器时代的航空母舰。舰队组建完成之后,王濬每天的工作就是喊打喊杀了,作为革命激进分子,他极度渴望把孙皓扔到海里喂鲨鱼。
  日期:2019-06-05 20:44:27
  与他持相同看法的,就是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著名诗人杜甫和杜牧的祖宗。
  关于这个人,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文武奇才。

  三国时期,曹操由于能力出众,文武兼备。荣获了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的头衔,引得吃瓜群众赞叹不已。
  杜预却比他还要猛,他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法学家、发明家、农学家、建筑学家、天文学家和经济学家。
  他主持修编的《晋律》影响了后世数百年。
  他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左传》的注解。
  他推算出来的《二元乾度历》替代了从汉代传下来的错误历书。
  他主持修建的富平津黄河大桥解决了周朝以来存在的出行问题……
  由于他一生战果辉煌,著作颇丰,人送绰号“杜武库”(这个称号跟现在的王仓管、张门卫有着本质的区别,武库在古代是专门存放兵器和古董的地方,里面什么稀奇古怪的都有,包括“王莽的头”、“刘邦的斩蛇剑”和“孔子的木屐”之类的玩意儿,形容杜预肚子里干货多)。

  在杜预的诸多头衔中,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军事家”。据说杜预连马都不会骑,射箭也不在行(身不跨马,射不穿札)。但他的军事谋略和战略眼光,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羊祜对他十分欣赏,并在临终之际,向司马炎保举他为镇南大将军兼荆州都督,主管荆州军务。杜预甫一到任,就着手整军备战,厉兵秣马。
  当马隆开始西征的时候,杜预和王濬这两位激进分子受了很大刺激,纷纷上疏要求跟吴国开战。
  奏疏到达的时候,司马炎恰好跟张华对弈。司马炎看过之后,沉默不语,转而征询张华的意见。
  机会终于来了。
  张华始终牢记着羊祜的嘱托,他的意见还用问吗?于是他当场赞成了王杜二人的意见,并力劝司马炎火速出兵。
  在三人的紧密配合下,司马炎终于妥协,下诏对吴宣战。

  消息传出去之后,贾充、荀勖和冯紞怒发冲冠,组队进宫要求司马炎收回成命。
  但这一次,司马炎没有再给他们面子,直接叫他们滚蛋。
  按照羊祜生前的战略部署,司马炎下令兵分三路进攻:
  西路军指挥官王濬、唐彬,负责率水军东下。

  中路军指挥官杜预、胡奋、王戎,负责攻打荆州。
  东路军指挥官司马伷、王浑,负责截断东吴援军。
  张华兼任度支尚书,负责调配粮草。
  为了缓和与贾充之间的矛盾,司马炎下令贾充挂职总司令,屯驻大后方襄阳城。
  同时安排外戚杨济为副司令,陪贾充一起吃人血馒头。
  以上三路大军,共计二十余万,相当于东吴全国总兵力。
  日期:2019-06-05 20:50:40

  而这个阵容也很有意思——基本上全是关系户。
  贾充自不必说。杜预是司马炎的姑父,胡奋是司马炎的岳父,司马伷是司马炎的亲叔叔,杨济是杨皇后的叔叔,王浑是司马炎的亲家,来自一流士族太原王氏。另一个王戎,他的老爸也叫王浑,虽然和这个王浑不是同一人。但他的来头也不小,他来自琅琊王氏,还是竹林七贤之一。
  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充满亲情的战争。
  唯一没背景的就是王濬和唐彬了,他们只是个普通的官二代。
  但王濬不在乎,对他来说,这或许是最后一次效命疆场的机会了,他已经为此苦苦准备了八年。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估计得让老王失望了。
  问题还是出在东吴那边,这群哥们实在是不给力了。
  老王大老远从成都出发,还没走出三峡,就听到一个噩耗:东吴荆州防卫部队不堪一击,被杜预吊起来打。再去晚点,只能参加孙皓的追悼会了。
  是时候拿出看家绝活闪电战了。
  一月下旬,王濬率军走出三峡。
  二月初一,打败丹阳监盛纪,攻克秭归。

  初三,攻克吴国重镇西陵城,杀西陵督留宪。
  初五,攻克荆门、夷道,杀陆抗长子夷道监陆晏。
  初八,攻杀陆抗次子偏将军陆景。
  不费吹灰之力,仅用一周就打掉了东吴四个沿江重镇,跟春游差不太多。
  与此同时,杜预攻克了乐乡城和江陵城,端掉了东吴的荆州指挥部。吴军群蛇无首,瞬间崩溃。就连远在南边的交州和广州,都先后宣布脱离东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东吴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建业城就是阴沟里的咸鱼,谁都能拿下。
  但此时司马炎却突然下令,杜预不再东下,而是去南边镇守桂阳、零陵等地。把攻打建业的好事交给了王濬和唐彬。
  表面上,是司马炎尊老爱幼,实际上暗藏玄机。王濬和唐彬跟其余这几位不一样,他们既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一流士族,根基很浅。哪怕他们打下了建业,也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

  司马炎能考虑到这些,说他是糊涂虫,也没人信。
  荆州沦陷之后,远在建业的孙皓这才如梦初醒,连忙派丞相张悌率领最后一支生力军出战。但为时已晚,不久,张悌被王浑所部击败,全军覆没。
  王濬率军长驱直入,直抵建业。
  孙皓的末日终于到了。
  咸宁六年(280)三月,黔驴技穷的孙皓向王濬投降,建国52年的东吴至此灭亡。

  司马炎称帝15年后,终于完成了大一统,正式走上人生巅峰。
  日期:2019-06-07 02:21:52
  第八章 帝嗣之争
  【功臣迟暮】
  孙皓投降之后,参与伐吴的大将们兴高采烈,等着升官发财。
  司马炎也十分大方,给他们都封了侯,以前是侯爵的晋升为公爵,以前是公爵的增加食邑。

  连亡国之君孙皓都封了个“归命侯”,虽说带点嘲讽意味,可还算凑合。
  按说应该皆大欢喜,可事实并非如此。
  安东将军王浑是最不爽的一个,虽然战后他由京陵侯晋爵为京陵公,弟弟和儿子也都封了侯。可他还是很不满,因为他觉得,龙骧将军王濬得到的封赏太多啦。
  战后,王濬被加官辅国大将军,晋爵襄阳县侯,听起来十分霸道。可仔细一看,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辅国大将军,只不过是个杂号将军而已,连属官都没有。襄阳县侯是侯爵,还比较靠谱,食邑有一万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