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覆灭——一起来看两晋史》
第2节

作者: 胡御龙vince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炎也履行了他的承诺,让曹奂享受最好的待遇,他不仅可以吃穿用度跟皇帝一样,甚至可以不称臣,曹家只要不死绝,可以代代为王。更可怕的是,曹奂的陈留国,竟然传到了南朝萧齐时期,比晋朝存在时间还长好几十年。
  不过话虽如此,失去了皇位的曹奂,还是得收拾行李回老家。他已经不指望还有人来送别了,文武百官早就改头换面,端上了司马家的饭碗。
  然而,他还是错了。司马家辈分最高、资历最深的五朝元老司马孚不顾旁人眼色,握着曹奂的手痛哭流涕,哀不自胜。成了唯一一个给他送行的大臣。
  俗话说破船还有三斤钉。在封建社会,皇家是一个大集体,除了皇帝,还有诸多皇室子弟。在皇室要破产的时候,这些天潢贵胄往往会站出来拉兄弟一把。而且成功的例子也不少。前有刘秀,后有刘备。那么,曹魏的皇室子弟,为何没一个站出来的呢?
  日期:2019-05-22 11:24:00

  第二章  改  革
  [前车之鉴]
  历朝历代亡国的时候,总有宗室子弟站出来。但是司马炎堂而皇之地把曹家洗劫一空,为什么曹家的子弟不站出来阻止?哪怕就是死,也可以溅司马炎一身血嘛。曾经有不少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对此,我只能无奈的表示:“监狱不放假。”是的,你没有听错。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话说曹丕当皇帝之后,为了防备他的亲戚造反,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为防止诸王勾结地方官,曹丕规定,王府的属官由中央任命,藩王过几年还要轮一次岗。其中最惨的曹植,新家还没坐热又要搬家。王府里面也只能配备几百个老弱病残充当护卫,这些人跳跳广场舞还行,要弄去造反,玩笑就开大了。
  曹丕还充分发挥了一视同仁的精神,派人对这些王爷进行监视,不准他们离开封地。跟养猪差不多。而猪只有被杀,不能杀人。所以曹魏几十年,能跟中央对着干的藩王,一个都没有。

  但是,事情还是有转机的。
  司马懿专权的时候,楚王曹彪召集了一些人马,打算另立中央。然而由于实力不足,很快就失败了,曹彪本人也被迫自杀。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司马懿觉得曹家这群人吃饱了没事做,迟早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于是他下令把宗室子弟迁到了邺城,统一进行劳动改造。
  所以说别说是皇帝倒台,就是地球炸了,他们也只能干望着。
  日期:2019-05-22 13:07:56
  [司马炎的大手笔]]
  司马炎是个善于总结的人。
  他是靠曹魏内部空虚才上的位,很明显,他没有“皇帝轮流坐”的觉悟。
  他钻过的空子,就不会允许别人再钻了。他会拿水泥把这个洞死死堵住。
  既然曹魏是因为皇室软弱涣散而垮台,司马炎就反其道而行之。
  于是司马炎决定大封宗室,增强皇室实力。由于河内司马家是世家大族,人丁兴旺。光司马懿兄弟就有八个,号称“司马八达”。这八达又差不多都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一大箩筐。
  司马炎从中挑选了27个,将他们全部封王,一举刷新了封王纪录。并且这个数字随着时间推移,还在不断增加。

  司马家的藩王,虽然比不上西汉前期,但可比曹魏强多了。他们可以收藩国的赋税,可以自己任命官员,掌握军队。还可以当官,参与朝政。另外,他们也不受约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曹魏的藩王跟他们比起来,就跟叫花子差不多。这些诸侯王在后面发展成了有权有势有钱有兵的土皇帝。
  自西汉末年以来,沉寂了几百年的分封制又满血复活了。
  可能有人会说司马炎傻,毕竟汉朝七国之乱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司马炎这么重用亲戚,难道他就没考虑过他们有一天会窝里反吗?
  司马炎这么聪明的人,当然考虑过,但是他并没有办法。
  由于他没有带兵打仗的工作经验,在军队里并没有威信。他也不是司马集团的创始人,充其量只是个继承遗产的富三代。他没有爷爷司马懿那种老谋深算的本事,也没有老爸司马昭那种乾纲独断的实力,只能依靠别人帮忙管理业务。而用外人,还不如自家人可靠。
  当然,光用自家人也是不行的。别人跟着他老爸闹革命,是压上了家族的身家性命的。而且在司马家遭遇危机的时候,这些人紧紧团结在司马家周围,立下了赫赫战功。
  作为大晋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们也是有股份的。
  现在公司建立了,一脚把别人踢开,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在给自家人官帽子的同时,司马炎对开国元勋,也是重重有赏,人手一个公爵,世袭罔替。这就是晋王朝的开国十一公爵。他们将形成可怕的政治力量,影响晋王朝的一生。
  但为了防备他们过分扩张,司马炎也是留了一手。
  当时职官制度是延续秦汉时期的。
  最高的官职是上公,包括太师、太傅、太保。这些官职往往是虚职,只有名分,没多大实权(权臣担任时除外)。
  其次是丞相(相国),三公:包括司徒、太尉、司空,在各个朝代,这三种官职可能会换个马甲。
  司徒有时候代替丞相,太尉有时候代替大司马,司空有时候叫御史大夫。他们的职责也不一样,司徒(丞相)是实际上的文官之首,太尉(大司马)是最高武官,司空(御史大夫)是最高监察长官。这些官职在晋以前是实权派坐的,但是往往不会同时存在。比如一般有大司马就不会设太尉,有司空就不会设御史大夫。
  这些人品级都是第一品,也就是传说中的一品大员。
  再往下就是骠骑、车骑、征镇、九卿、刺史之类的。

  作为开国元勋,自然是要妥善安排。但是功劳差不太多,官位自然也不能相差太大。而且别人跟你闹革命,总不能给个刺史就了事吧。司马炎权衡再三,决定趁机改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开国功臣:
  上公:太宰司马孚、太傅郑冲、太保王祥。
  三公:司徒何曾、太尉司马望、司空荀顗。
  另有:大司马石苞、大将军陈骞。
  前朝的官都聚在一起了,可以说得上是大杂烩,很多职务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马甲。然而已经无所谓了,因为这些职务,都将成为废物。

  而且其他都有了,唯独没设丞相。司马炎这么做的真正目的,是防止别人复制他长辈的成功经验。坚决把开国功臣养成废物。钱可以给,权你少碰。这些老油条见惯了官场起伏,也是十分配合。大部分都以养老为由待在家里坐吃山空,不问朝政。让人不禁联想到700多年后,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用一杯酒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被千年传颂。算起来这专利,还是属于司马炎的。
  日期:2019-05-22 13:11:48
  原来的制度被打破了,司马炎决定启用另一套制度——三省制。
  所谓的省在古代是中央的部门,直到元朝的时候设置行省治理地方,才演变成今天的省。
  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