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28节

作者: 汪公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刚看完前言内容,报亭老板就拿着一张折叠好的崭新的明报,喊道:“给你。”
  中年男子闻言,连忙抬头接过了对方手上的《明报》,顺势挥舞着手上的《东方日报》说道:“哦哦,这份报纸我也要了。”
  “两张一共两毛。”
  “给你。”
  等中年男子付了钱以后,恰好此时等候的巴士车到了,他连忙将两张报纸随手塞到了公文包里,奔着快要到站的巴士车跑去。

  好不容易挤上了巴士车,见没有位置可坐,中年男子只好站到车窗边。
  在前往公司的路上,中年男子想起公文包里的两份报纸,他没有先拿明报的出来看,而是先把那张“东方日报”给拿了出来。
  略过了头版内容,看起了副刊的那篇小说。
  “…陈大胆听着这瞎眼算命先生对岭山墓葬分析的是头头是道,忍不住把心中的疑惑询问了出来:[先生您怎么对这墓葬如此熟悉?还有您刚刚说的那看天文地理寻龙脉风水的秘术是否真的存在?]
  瞎眼的算命先生呵呵笑道:[秘术的确是存在的。]
  陈大胆眼前一亮,问道:[先生可会?]

  瞎眼算命先生摇摇头:[不,这是摸金校尉不传之秘术。]
  陈大胆疑惑道:[摸金校尉是什么?]
  [摸金校尉啊!]
  瞎眼算命先生仿佛是回到了曾经的记忆之中,带着心中无限的感概和追忆,缓缓的说道:
  [1911年,中原大地正处于动荡的大时代,那时候盗贼横行,马匪肆虐,洋人持强凌弱,霸我大好河山,我们中华儿女正可谓是受到了百般欺凌……
  在这样的大时代中,有那么一位强人,立于江湖之中,召集十八省三十六行绿林好汉,响应国父孙先生的号召,汇聚一起纷纷揭竿而起,联合推翻了封建迂腐的大清王朝……]
  随着瞎眼算命先生的缓缓阐述,孙大胆一想到在那动荡的大时代中,有如此英雄能够召集全国十八省三十六行绿林好汉纷纷揭竿而起,不由心生向往,内心激情澎湃,忍不住再次询问道:[不知这英雄是何许人也!]

  [自古谋生三十六行,行有行规,行行不同,行行不连。但在这位强人的手段下,不仅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整合了天下三十六行,收拢数十万绿林好汉,更是创立了全国三十六行大行会,统一南北谋生行业,成为了第一任行业龙头。这位威震八方,纵横天下的龙头霸主,就是我刚刚所说的最后一位敕封有令的摸金校尉。]
  [厉害厉害啊!统一全国三十六行,收拢绿林好汉数十万,成立南北行会,担任第一任行业龙头,正可谓自古英雄,当不过如此尔!!]
  张大胆听到这段民国秘闻,捏紧拳头,整个人的情绪激动不已,每每想到这位英雄统一南北绿林,成为自古从未有过的史上第一任三十六行绿林龙头霸主,恨不得早生二十年,亲眼目睹这位英雄真面目,亲生经历他的传奇之路。
  瞎眼算命先生追忆道:[那时候民国绿林之间有这么一句歇语:三十六行,摸金为王;英雄揭竿,群雄逐鹿;龙头号令,莫敢不从;天下攘攘,唯我盗王!!]
  张大胆实在忍不住激动之心,一把抓住瞎眼算命的胳膊,苦苦哀求道:[先生莫要如此,莫要如此,快快告诉我,快快告诉我这位英雄到底是何许人也,到底是何许人也啊!!]

  瞎眼算命先生闻言,放声哈哈大笑,良久,才面露笑容,带着敬佩的神情一字一字的说道:[叱咤民国三十载,统一南北绿林,身兼三十六行行长龙头,受国父孙先生封令“为国为民”四个大字,有着盗墓之王称号的最后一任摸金校尉…龙头霸主盗王霍英雄是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年男子渐渐沉迷在了这篇名为《鬼吹灯--盗墓笔记》的故事当中,看的是如痴如醉。
  直到章节末尾,那算命瞎子道出了一段叱咤清末民国绿林三十载,三十六行的外八行龙头,盗墓之王的传奇故事。
  中年男子才意犹未尽的叹了口气,忍不住想起刚刚文中的一段歇语,张口念道:“三十六行,摸金为王;英雄揭竿,群雄逐鹿;龙头号令,莫敢不从;天下攘攘,唯我盗王!!这真的是好威啊!!”
  此时,男子身后有一人激动的连连赞叹:“厉害厉害啊,没想到民国时期居然有如此了不起的人物!”
  那人又道:“先生,您刚刚看的是那份报纸?等会我也去买一份。”
  “《东方日报》”中年男子不耐烦的随口说了一句。
  此刻中年男子跟文中的张大胆一样,满脑子都在想着文章中那位“三十六行行长龙头,统一南北绿林,最后一位摸金校尉,盗墓之王霍英雄,”到底是何许人也!!
  一想到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有这么一位强人,作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心里犹如张大胆一样,恨不得早生个二十年,回到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一下盗王霍英雄的传奇之路。
  浑然不觉,这么厉害的一个民国传奇英雄,只是一篇虚构小说中的男主角而已。

  [……最后一任摸金校尉,龙头霸主盗王霍英雄是也!!]
  霍耀文看完报纸上连载的大约四千字左右《鬼吹灯--盗墓笔记》的内容,又看了一下副刊内别的文章和小说,初步估算都只有一千字到两千字左右。
  霍耀文不由心里舒坦的很,能够在惜字如金的报纸上连载四千字,这就说明自己的书很受《东方报业》的青睐。
  毕竟就连金镛先生还有梁羽生先生的作品,刊登到报纸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两千字左右,自己比他们多一半,可想而知霍耀文的心里是有多高兴。
  浑然不觉,《东方报业》才刚刚创刊不久,今天也才发行第一张报纸,名声不显,自是没有什么人投稿,哪来的那么多内容刊登到报纸上去。

  当然,霍耀文就算是想到了这个事情,也不会放在心上,反正自己的作品刊登到了报纸上,这就足以令他高兴一下。
  而且今天的内容是直接把小说前期的铺垫高丨潮丨部分给刊登出来,想来这应该是能够吸引到很多很多读者的关注吧。
  等看完这份《东方日报》,霍耀文也刚好把咖啡还有三明治吃完,喊来服务生付了账,转身便朝着外面走去。
  他没有直接回学校,而是找路上的行人问了一下最近的书舍在那,霍耀文要买几本有关民国的书籍,这之前在学校写稿子的时候,老是去图书馆借阅,麻烦的很,所以现在出来了就顺道买几本记载民国历史的书籍,也免得回学校后,还要往图书馆跑。
  等霍耀文回了学校,已经是上午十点了,他先回了一趟自己的宿舍,把东西放好以后,又拎着准备好的文稿,前往单人公寓附近的一栋学校专门提供给已婚教师的宿舍楼。
  昨天正式开学前,张承颐就已经带着师母搬回学校住了。
  大约十分钟后,
  霍耀文敲开了张老师的宿舍门。
  屋里面张承颐喊道:“是谁?”
  “张老师,是我,耀文。”
  第二天上午,八点多。
  霍耀文打着哈欠起床跑到公共卫生间洗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