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吏》
第34节

作者: 镜中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主要是看他可怜,从小没爹没娘,又是跟我和柱子一起耍大的,小时候我因为是乡下来的,柱子因为家里是做仵作的,我俩没少被周围的娃欺负。一时间想不起是咋遇到大头的,反正自打认识他之后,每次打架都喊他,我和柱子也就没再被欺负过,只有我们欺负人的份儿。”回想起孩童时的趣事,韩秀峰禁不住笑了。

  潘二忍不住笑问道:“四哥,这么说大头小时候就喜欢打架?”
  “也不是喜欢,是除了我和柱子没人跟他耍!他不是没爹没娘吗,平时吃了上顿没下顿,更别说衣裳了。那么个头还光着屁股在外面跑,浑身脏兮兮的,脑壳又不好使,街巷里那些娃不但不会跟他耍还怕他。”
  “你们不怕?”
  “柱子打小就给他爹打下手,死人不晓得见过多少,还怕啥子活人!我跟我叔一进城就借住在柱子家,死人也见过不少,一样不怕。再说大头那会儿比现在还好哄,只要给点东西他吃,你让干啥他就干啥,让打谁他就冲上去跟人拼命。”

  潘二突然有些羡慕韩秀峰,甚至有些羡慕柱子,觉得韩秀峰和柱子小时候比他小时候好耍,想到他小时候总是被老头子和大哥潘长喜教训,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连忙岔开话题:“四哥,不去布庄那我们先去哪儿?”
  “先去做砚匣,你平时不咋进城,哪晓得去哪儿找。”
  “也是,县城这么大,要是让我一个人上街,转着转着真会转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家。”
  “我正好晓得有个老木匠会做这些,他专帮胭脂店和首饰店做匣子,做得可好看了,有时还帮人家在匣子上雕花描金镶西洋的镜子,做个砚匣应该不在话下。”

  潘二沉吟道:“这是肯定的,就找他。不过四哥,我们要做的是砚匣,是给读书人用的,我觉得料一定得用上好的,但式样不能太花俏,看上去要越古朴越好,你觉得呢?”
  韩秀峰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不禁笑道:“潘兄,你家是开当铺的,你打小就看着你爹和你哥在柜上收东西,论眼光眼力我是远远比不上的。砚匣到底咋做,你做主。以后再遇到这些事,主意也由你拿。”
  “四哥,没想到我潘长生还有点用是吧?”
  “用孔圣人的话说这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用行话说你这叫术业有专攻。”
  “啥师不师的,也别说啥攻不攻,我潘长生也就这点小能耐,要是让我去干别的还真不行。”潘二油然而生起一股成就感,想想又问道:“四哥,做完匣子我们去哪儿?”
  “去道台衙门。”
  “去道台衙门干啥?”
  韩秀峰下意识摸摸揣在怀里的银票,无奈地说:“我不是捐了个官吗,我们不是马上就要去京城投供补缺吗?既然捐了官而且要做官,自然不能没身官服。本想着等到了京城再置办,毕竟京城官多卖官服的也多,置办起来能少花点银子,但解运滇铜的船又不是那么容易上的,没身官服会被那些个运官更瞧不起,只能多花点银子先置办一身。”

  潘二好奇地问:“道台衙门有官服卖?”
  “道台衙门又不是织造府哪有官服卖。”
  “你不是说去道台衙门买吗?”
  韩秀峰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道台衙门不卖官服,但道台的属官卖。前天晚上在道台衙门户房做书吏的六叔不是来过吗,他说道台衙门的仓大使刚捐了个七品顶戴,以前的那身九品官服自然用不上了,我们去问问他,看能不能便宜点卖给我。”
  潘二喃喃地说:“四哥,朝廷咋这样,你都捐了官咋还要你自个儿置办官服?”
  “朝廷就是这样,”韩秀峰摸摸鼻角,笑道:“别说我这个用银子捐的九品芝麻官,就是军机大臣和总督巡抚一样得自个儿去置办。说出来你不一定信,那些个大官把皇帝哄高兴了,皇帝赏他们个双眼花翎或赏穿黄马褂啥的,其实只是赏了个荣耀,双眼花翎还有啥子黄马褂到头来还得自个儿去买。”

  找到专做各类匣子的木匠铺,在铺子里挑了一块上好的紫檀根,跟老木匠交代清楚要做成啥式样的,留下木料钱和工钱,二人又直奔川东道衙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巴县城的路虽不是蜀道,但一样不好走,整座城本就筑在山上,大小街巷全是山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潘二从小没吃过啥苦,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看着他那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韩秀峰干脆停下脚步,坐在路边的石头上陪他歇会儿。
  “这儿咋就没个茶馆,有个茶馆就好了。”潘二擦了一把汗也坐了下来。

  “下面就有,坡底左拐不远有一个家。”
  “算了,我还是先歇会儿。”潘二腿肚子都在抖,实在走不动了,一边揉着腿一边好奇地问:“四哥,你们总说道署道台衙门的,这道台到底是啥官,到底是管啥的?”
  马上就要一起去京城,韩秀峰觉得应该跟他说说衙门里的事,随手摘下片树叶,边折弄着边说道:“道台是尊称,就像喊知县要喊大老爷,喊知府要喊府台一样,正四品,官名挺长,按公文上的说法叫分巡川东道加兵备衔兼理夔(kuí)关税务。”
  “道台是正四品,知府是几品,是道台大还是知府大?”
  “知府只是从四品,道台当然比知府大。”
  “这么说道台能管重庆知府?”
  “何止管重庆知府!”韩秀峰扔掉树叶,如数家珍地说:“重庆府你应该晓得的,辖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铜梁、大足、璧山、定远十一县。外加合州、涪州两个散州和江北厅,合称为重庆十四属。”

  韩秀峰说的这些州县,除了巴县潘二只去过江津和璧山,而且还因为这两个县与走马岗交界,想想带几分不好意思地笑道:“这些地方我晓得一半,还有一半没咋听说过。”
  “没听说过也没啥,没事谁会跑那些地方去。”韩秀峰笑了笑,接着道:“一个重庆府就管这么多地方,道台管的地方更多,不光辖重庆、夔州、绥定三府,忠州和酉阳两个直隶州,城口和石和两个直隶厅,还加兵备衔!”
  “管的地方大我晓得,加兵备衔啥意思?”
  “加兵备衔就是能管重庆镇,能管绿营!”见潘二似懂非懂,韩秀峰笑看着他解释道:“重庆镇总兵那可是正二品,可正二品又能咋样?不管前朝还是本朝都是文贵武贱,总兵虽说是正二品但终究是武官,别说见着道台要自称卑职,见着府台都要客客气气。”
  “我晓得了,我晓得了,这道台不就是戏文里说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嘛!”
  “差不多!”韩秀峰点点头,接着道:“川东道不光要盘查辖下各府各直隶州和直隶厅的钱粮、缉审命盗,遇地方词讼要听受审断,遇有犯上作乱要领兵弹压,同时还兼理夔关税务。”

  “兼理夔关税务啥意思?”
  “没听说过夔关?”
  “没有。”潘二摇摇头。
  韩秀峰心想你不管咋说也是同兴当的少掌柜,咋连夔关都不晓得,但还是笑道:“没听说过没啥,反正我们坐船去京城肯定要经过,据说那不光是我们四川也是全大清最大的商税榷关之一,就是对过往川江的商船征收商税的地方。”

  “江上的船只要从它那儿过,不管来还是去,全得交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