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吏》
第18节

作者: 镜中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管没事,一管就要赔他们的铜?”潘二傻傻地问。
  “嗯。”韩秀峰点点头。
  “可是丢的铜哪去了?”
  “云南穷啊,据说大多州县的赋税从来没收齐过,留下许多亏空,而运铜又是最苦最累的差使,所以每次运铜的差使都委给亏空最多的官员。藩司会直接扣掉运费,要是还不够填补亏空,就扣即将启运的铜斤填补。”
  潘二惊呼道:“这也太黑了,要是做上这种官还有啥意思!”
  韩秀峰笑了笑,接着道:“刚才说铜在启运时就因填补亏空有所短缺,运费更是一文没有,就这么一路敲诈勒索到京城,入库这一关又不好过,因为户部和工部的胥吏会百般刁难。不使钱,不把他们喂足了,他们就会说成色不好、纯度不够。”
  “那运铜的官咋办?”

  “破罐子破摔呗,还能咋办。”
  潘二追问道:“咋个破摔?”
  韩秀峰轻叹道:“运官从被委的那一天就晓得不管他咋做乌纱帽都会不保,所以这一路上就纵容船夫敲诈勒索,不然运费从哪来?他自给儿也不会闲着,走一路盗卖一路,反正要被革职查办,不如先把钱捞足,把家小安顿好。”
  “他们就不怕杀头?”
  “这个还真不怕。”
  “谁会不怕杀头?”
  既然已经说这么多了,不如说个清楚,韩秀峰喝了一口茶,耐心地解释道:“不是不怕,而是不会杀他们头。这个道理很简单,你想想,朝廷要是杀一个,今后谁还敢接这个差使,谁还敢往京城运铜?而那么多省好像就云南产铜,滇铜运不到京城,户部和工部用啥去铸钱。”
  潘二越想越不可思议,喃喃地说:“没一个好人!这哪是坐顺风船,这分明是上贼船!”
  韩秀峰深以为然,轻叹道:“咋才能上他们的船,上船之后咋跟他们相处,想想是有点头疼。可是除此之外我们又没更好的法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上午见韩秀峰把一堆账册卖出高价,下午听余有福说衙门里那些捕快把翻身的希望全寄托在韩秀峰身上,潘二之前那拔凉拔凉的心又热乎起来,觉得韩秀峰还是有几分本事的,此去京城应该能补上缺。可是问清楚啥叫“铜天王”,晓得要坐贼船去京城,心里又变得七上八下。
  韩秀峰却像没事人一般,守在门口边看书边帮柱子看店,一下午居然还做了两个生意。
  潘二无所事事,干脆找了个由头出去转转。
  城里的路不熟,也没敢走远,在街口看了一会儿热闹,见柱子提着东西回来了,也就跟着一起回纸人店。
  潘二跟进店里,好奇地问:“一天没见,干啥去了。”

  柱子从布袋里取出用油纸包着的熟食,抬头道:“少掌柜,我跟你不一样,你啥都不用做都有吃有喝,我要是啥也不做这日子咋过?”
  “别阴阳怪气的,到底干啥去了。”
  “会仙桥那边死了个人,一大早喊我去帮着收敛,忙了一上午,下午朝天门那边又有几个脚夫从江里捞出一个。说是不慎落水溺死的,但看那死相鬼才相信是淹死的,不过老爷们说是那就是,拉去埋了,省事。”
  “城里的人命就这么贱?”潘二惊诧地问。
  “就这么贱,”柱子回头看着他,又道:“少掌柜,听我一句劝,你还是别跟我四哥去京城了。像你这样的少爷,何必吃那个苦,又何必受那个罪,在走马过过太平日子多好。不是吓唬你,要是非跟着走,搞不好真会客死他乡!”
  城里没想象中那么好,潘二真有那么点后悔非要来。可想到就这么回走马,在老大和老三面前就永远抬不起头。

  “不跟你说了,除了吓唬人你还会干啥,”潘二懒得再搭理柱子,跑到正生火做宵夜的韩秀峰身边,没话找话地说:“四哥,下午你说钱掌柜的官司打不赢,他要是打赢了咋办,这不是砸自给儿招牌么。”
  “我又不给人写状子,我有啥招牌,”韩秀峰回头看了他一眼,用笃定地语气说:“况且他也打不赢,不信我们可以打个赌。”
  “依我看那个寡妇是蛮不讲理,就许她开染坊,别人却不能,天底下还有王法吗?”
  “别人可以开,只是要跟她家的染坊相隔三十家,不能挨那么近。”
  “这是啥规矩?”
  “这是行规。”韩秀峰看火候差不多了,把剩下的木屑放到一边,直起身解释道:“我之所以敢断定钱掌柜和梁掌柜打不赢,不只是确实有这个行规,而是大老爷前些日子刚判了一个官司。依例而不是依律,并且那个官司比这个官司看上去更不会输。”

  “啥官司?”潘二这次是真好奇。
  韩秀峰并没有直接说那个官司,而是反问道:“潘兄,一斤多少两?”
  潘二不假思索地说:“十六两。”
  韩秀峰又问道:“要是走马的豆腐店,收人家一斤豆腐的钱,却只给人家十五两二钱的豆腐,你说会咋样?”

  “不晓得没啥,晓得还不砸了他的店,乡里乡亲的,谁敢短斤少两!”
  “可是城里有家磨坊就不是一斤十六两,而是一斤十五两二钱,并且全城就他这么一家。前些日子遇到几个较真的,被那几个较真的人给告到了衙门,你晓得县太爷是咋判的。”
  “咋判的?”
  “判较真的人输,判磨坊赢。”

  “县太爷是不是不识数,这官司咋能这么判!”
  韩秀峰拍拍他胳膊,笑道:“县太爷识数,就算县太爷不识数他那些幕友也不可能不识数。之所以这么判,是因为乾隆十二年,时任重庆知府认可他家的这个做法。乾隆四十四年,时任巴县正堂也认可了,据说还给他家颁了个‘秤并铁制每斤只有十五两二钱’的公文,有案在册的。所以现在的县太爷只能萧规曹随,也认可他家一斤只给人家十五两二钱。”
  “这也太荒唐了……”
  “少掌柜,别少见多怪,这是城里,不是走马。要说荒唐,荒唐的事多了去了,估计到了京城会更多。”柱子走了过来,又给他泼起冷水。

  “我跟四哥说话,有你啥事?”潘二一如既往地不待见柱子。
  “这是我家,我说句话还不行?姓潘的,给我听清楚喽,这是看四哥面子才让你住这儿的,要不是四哥,我早把他打出去了!”
  “你个小仵作,打个我瞧瞧,我看你是皮痒了!”
  这俩人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韩秀峰不想被他们搞得鸡犬不宁,回头道:“好了,都少说两句,去洗手,洗完手吃宵夜。”
  “说你呢,去好好洗洗,洗干净点。那双手整天摸死人,不光脏还晦气,要不是看在四哥面子上,我才不跟你呆一个屋。”潘二怕读书人,也怕衙役,就是不怕小仵作,越来越说来劲儿,说着说着竟然嘲讽道:“就你这样还想娶幺妹儿,这不是害人家吗?”
  “日你个先人板板,看我咋收敛你!”

  柱子怒了,顺手抄起火钳就要往他头上砸,韩秀峰手疾眼快,急忙一把拉住,正准备说他们几句,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韩秀峰狠瞪了他俩一眼,回头问:“谁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