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欠钱都得还啊!走,找皇上要债去》
第30节作者:
大顺民 “去武清召集子弟家丁,准备好骡马大车,再准备好可供万人食用十天的干粮……子弟家丁和骡马大车多多益善,尽可能备齐刀枪弓弩。至于族中妇孺,可先去大沽口等待。”
“小爷是想……”
朱慈烺看着曹化淳,低声说道:“父皇、母后和本宫即将南行,要从天津走海路……命公公携子弟家丁在武清接应,并一路护送。等到了南京,公公和曹家上下,就都是我大明的克难功臣了!而且你曹家可是全族护驾南幸,到了江南,必得重用,无疑是一等的望族名门啊!”
曹化淳的老家武清正好位于北京和大沽之间,距离北京150里,所以非常合适充当出逃的中转站。
一百五十里的路程,如果日夜兼程,最快一天就能走完。但是人困马乏的,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整,也是非常危险的。搞不好遇到小队敌人偷袭就炸了营!
所以曹公公这位武清县的头号人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只要武清曹家可以发动起来,就能让仓惶而来的人马能有个安全的落脚地方。
而且曹化淳、曹化雨两兄弟一直都是管军事的,族中子弟一定多有习武从军者,肯定还有一群家丁(指看家护院的丁壮)仆役可以驱使。拉出一两千人都是有可能的。
而这次举族南迁,对于武清曹家而言,也是个难得的良机!
曹家不仅可以离开日益险恶的北直隶地区,而且还能成为护驾南幸的第一大家族!到了江南,还怕得不到重用?
曹化淳当然想走,可是京师城门在十二日就关闭了,没有旨意谁都出不去,可他还是对天子南幸的消息有点怀疑。
“小爷,皇爷真的要走了?内阁同意了?可安排了护卫的兵马?”
朱慈烺道:“本宫将纳吴襄幺女为妃!吴襄已经给吴三桂写了亲笔信,关宁大军正日夜兼程赶来京师。至于内阁,到时自会有票拟的。”
“吴三桂来了?真是谢天谢地……”
“曹公公,事不宜迟!”朱慈烺看着曹化淳还在磨叽,便催促道,“流贼将至,晚了就来不及收拾了!不如先叫你的家人收拾东西,具体方略,本宫再详说与你知晓。”
曹化淳知道,这事儿无比重大,能落在自己身上,就没有推辞的道理,否则就是对大明有贰心了……太子爷身边的大块头侍卫(王七)好像捧着一把尚方宝剑!
所以当下不再犹豫,马上接下了差遣。而且他也够明白事理的,也不要家里窖藏的白银了。领了朱慈烺的令旨后马上带着子侄家丁,在朱慈烺的讲官李士淳的陪同下,一起骑马出了朝阳门,向天津武清飞马而去。出城的时间,比王之心还早了半个时辰。
而朱慈烺又从曹化淳的府中拿到了五万两白银!可真是收获颇丰啊!
看来史书上说曹化淳开门迎降的事情也是诬蔑,曹公公也和王之心一样,都是值得信任的好太监啊!
就在他准备再去司礼监排名第三的秉笔王永祚家要钱的时候,之前派去找朱纯臣的朱纯杰却飞马而来,还带来了一个让朱慈烺要“骂爹”的消息。
成国公朱纯臣被崇祯召进宫了!
崇祯这个爹办事怎么那么不牢靠呢?朱纯臣家可有钱了,三十万两都能挖出来……这个财主现在却被召入宫去了,估计还在谋划什么对付自己的阴招!真是孝子难当啊!
“走,回内校场!”朱慈烺对左右道,“再派人去各处城门传令,告诉他们,本宫奉旨出宫抚军,总督直隶军务,让各门守将到内校场参见,并领取军饷……每处城门都给5000两白银!”
“给那么多?”朱纯杰听到这数目就是一惊,这位太子爷的派头也太大了吧?
朱慈烺吐了口气:“要给的!明天多半是初战,初战必须告捷啊!不用重赏顶着,还能用什么?
另外,再派人去检查封堵内城六门之事进行得如何?马上来报。”
“喏!”
第二十七章 好消息,都是好消息
负责把守北京城内九外七十六个城门的守将听说有5000两白银可以拿,当然不会躲着不来了。当他们陆陆续续赶到的时候,正好是克难营开饭的饭点儿。
明朝的普通人都是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一般巳时之前用完。第二顿名曰夕食,在酉时吃完,军中也不例外。
不过朱慈烺的克难营现在却是一日三餐,今儿早上克难营的士兵们一入营,马上就是一顿白面馒头夹肉的早饭,还是朱大太子陪着大家一块儿吃的。
早饭吃完后,就是兵将入营。帐篷早就由净军搭好了,军袄战袍也都是从净军库房中取出的,所以入营和发放军袄战袍很快就完成了。接着则是朱慈烺一一走访营帐,发放银两犒赏和册封令旨,同时还是兵将们的午餐时间,又是一顿白面加肉食。
下午则有一部分克难营的部队移动,吴三辅带人去接管了朝阳门的防务,还有一队人跟着朱慈烺去德胜门逛了一圈。大部分的兵士,则由吴襄负责给他们发放兵器和盔甲。也都是从净军军营里搜刮来的,兵器人人都有,大部分都是长枪,剩下的是刀盾和火铳。
其中火铳只有300支,全都属于从净军里面调入克难营的火铳兵。他们是成建制的部队,并不需要额外花时间整编。不过在十六日下午的时候,这群火铳太监也挺忙的。忙着制作定装弹药,就是用信纸包裹火药、铅子儿,搓成一个长条,再用一个小布袋装好——这都是朱慈烺在早饭的时候交给他们的办法。这300个火铳太监可是朱慈烺手中最强的武力了!没有他们,克难营就是没牙的老虎,只能吓唬人了。所以吴襄、吴三辅父子为克难营制定的战术,就是围绕着300个火铳太监展开的!
他们的火铳、火药都是上等货,比关宁军中的装备不知好了多少。持铳的太监因为训练时间较长,因此也能熟练的装填和射击。但问题是这些太监没上过战场,胆气不足,难免会有滥射。
而吴襄的应对之法,则是组成专门的督铳局。是由上过战场的老兵组成,其中一部分还充过火铳军,可以随时充当太监们的替补。他们的任务是一对一监督火铳太监,不让他们滥射或逃跑,同时也有保护火铳兵的职责。
除了这两个局,吴三辅和祖大寿的次子祖泽溥还成功整理出了一个约300多人的骑兵局,现在驻扎在朝阳门的翁城,由吴三辅亲自掌握——这支骑兵就是在万不得已时逃亡的保证!
一个火铳局、一个督铳局、一骑兵局,再加上一些掌握部队的司局旗队的官长,还有朱慈烺的贴身护卫,总共不过1000余人,就是朱慈烺的克难营的主要战斗力了。另外还有两千人,不过就是壮声势的存在。
而在十六日入夜的时候,无论是充当主要战力的三局精兵,还是余下的酱油兵,全都以局为单位,围着一盆盆馒头、大肥肉和酒坛子,在畅快的吃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