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荡的年代》
第42节

作者: 纵横大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博洛将一大块肥得流油的猪肉送到嘴边,撕咬下一口,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遂问道:“对了,那个赵铭赵博安有消息没有?”
  赵铭给博洛留下了深刻映像,这人每隔一段时间,要搞点事情,现在没听到他的消息,还真不习惯。
  “不清楚,好像还在太湖那边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刘良佐开口道。
  博洛闻语笑了笑,正要吃喝,忽见一将匆匆步入帐内,也不打招呼,直投博洛而去。到他身边,俯下身来,是一阵耳语。
  博洛一听完,脸色忽然大变,猛地一下将手酒杯掷于地,暴怒道:“岂有此理!”

  八月秋雨微凉,苏州城东南方向,清军吴江水寨外,炮声隆隆激战正酣。
  苏州城门打开,数千绿营兵,在巡抚土国宝的率领下,急速向吴江方向挺进。
  次清军水师围剿太湖义军,被义军伏击后,清军水师缩到了水寨,准备等待清军调来战船增援,再重新一战。
  不过,吴易并未给清军机会,而是趁你病要你命,太湖义军驾着缴获的大船,还有湖近千艘大小渔船,席卷太湖沿岸,将湖边的船只缴获一空,然后竟然攻起了水寨,意图消灭太湖所有的清军战船。
  义军啸聚五六万人,大小船只两千余艘,吓得清军水师残部,急忙向尼堪请援。
  这让尼堪震怒,他刚准备先放水贼一马,先为多铎筹集钱粮,不想水贼这么不开眼,居然敢主动攻击清军,于是急调兵马增援。
  在吴江县,太湖边,义军与清军激战时,赵铭来到了东乡岛水寨,再次见到了胡伟宗,并直接说明来意,“胡兄弟,我有个凶险的买卖,九死一生,你干不干!”

  胡为宗正色道:“即是九死一生,赵堂主还要做,想必这个买卖是非做不可了。”
  “非做不可!”赵铭颔首道。
  胡为宗爽朗大笑,也不问什么事,“既然如此,那干吧!”
  傍晚时分,东乡岛聚义厅前,擂起点将鼓,五百名身穿布面甲头戴碟盔的汉子站在校场前,他们打着一面绿旗,面还写着一个“李”字。
  这是绿营兵的标准打扮。
  赵铭穿他那身铠甲,佩刀铿锵的走过来,检阅了胡伟宗的属下后,开始训话:“东乡岛的弟兄们,我们抛家舍业,聚集于此,是为了和鞑子对着干。现在苏州府的鞑子,已经被引向吴江,我今天过来,是要带着你们,去掏了尼堪的老窝。”
  赵铭扫视众多坚毅的脸庞,振臂说道:“兄弟们,反清复明,大家以后困在岛,天天吃糠咽菜,还是夺回江南,封妻荫子,吃香喝辣,看这一回了。”
  说完,赵铭双手抱拳,重重给众人一礼,“弟兄们拜托了!”
  五百名汉子齐刷刷的单膝跪下,膝盖和衣甲发出呼啦啦的声响。

  胡为宗一挥手,早在一旁准备的士卒,给每一个壮士都斟满了太湖水和江南稻米酿成的米酒,赵铭捧起酒碗道:“干!”
  饮罢,他将碗摔在地,壮士们也都把头一仰,咕咚咕咚将酒干了,五百只碗同时摔碎在地。
  “出发!”赵铭抬头看了看天色,挥手喝令。
  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秋雨,五百壮士鱼贯船,躲进了船舱内,离开东乡岛,准备绕一圈,自望亭进入大运河,然后扮作粮船向南进入苏州城。
  苏州这样的大城,义军硬攻不可能攻下,只能靠智取,但智取也需要一队精兵才行。
  太湖义军众多,可大部分都是乡民,没经过训练,无法承担大任,赵铭思来想去,只有胡为宗和他的属下,或许能够担起大任。
  东乡岛的义军,与三山岛的义军不同,他们主要是码头苦力、运河纤夫、工坊雇工、甚至还有一些水匪盗寇。
  次伏击清军水师,数倍义军拿清军水师没办法,在伏击的情况下,还险些被清军翻盘,最后幸亏胡为宗的人赶来,才扭转了局势。

  这次赵铭让胡为宗选了五百壮士,准备与李元胤里应外合,冒险突袭苏州。
  五艘货船,甲板堆满了粮食,面盖着油布,悄悄起航,次日清晨刚进入大运河不久,有一艘清军哨船前来盘查。
  太湖周边,义军活动频繁,尼堪为了派出不少清兵四处巡查,防止有人给太湖义军运送粮食物资,不过船队从北面来,加打着吴淞总兵李成栋的旗号,清军并未生疑。
  清军跳帮过来简单查看一番,船堆的都是粮食,并无不妥,收取几袋米的孝敬之后放行,货船再度前行了数十里,接近了苏州城。
  虽说吴易攻打吴江水寨,引走了大部分清军,但是城依然有李成栋部两千人,吴兆胜部三千人,以及一个牛录的三百汉旗军。
  这是赵铭远眺苏州城,心里有些担心凭五百人马能否顺利拿下苏州,还是个未知数。

  苏州城,四门紧闭,在尼堪的授意下,清军将城的士绅、商贾抓了大半,全都投入了牢。
  在府衙大牢里,火把哔哔剥剥的燃烧,一名士绅睁开被血糊住的眼睛,看见朱国弼站在面前,嘴角挂着笑容。
  “张举人,你敢给水匪通风报信,不怕大清兵杀了你么?”朱国弼悠悠的问道。
  姓张的举人,确实同情义军,也答应给义军筹粮,但还没开始行动,被清兵抓了。
  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也没啥好顾忌的,呸的一声,带血的唾沫糊住朱国弼的一只眼。
  朱国弼大怒,拔出刀来架在张举人的脖子,咬牙切齿,张举人怒目圆睁,丝毫无惧:“叛贼你杀啊,义师必会为我报仇,看你死后有何面目见先人于九泉。”
  朱国弼脸肌肉扯动,“哼,我偏不杀你,等把你家人拿来,看你招还是不招!”
  朱国弼收了刀,接过毛巾擦擦眼睛,一名属下颠颠的跑过来:“大人,贝勒爷找你。”
  朱国弼赶忙整理下官袍,扶正碗帽,来到尼堪面前。

  多铎大军将至,十余万旗兵的开销巨大,他的任务还很重,尼堪问道:“朱国弼,你那边怎么样,进展如何,筹备了多少粮草?”
  江南现在是清军治下,苏州已经归降,尼堪想得到粮食,也不好明着抢,否则清廷治下的人都没有安全感。
  他们本来是为了保命,保下资产才投清,现在投清后清军依然想弄弄,便会让人们心生顾忌,所以尼堪必须找个理由,才能说得过去。
  这个理由是他们通敌,暗示百姓你们不通敌没事,通敌抄家问罪。
  朱国弼忙行礼,“启禀贝勒爷,有一部分人已经认罪,不过还有几人,嘴硬的很,还嚷嚷着水匪会未他们报仇。”

  尼堪脸冷笑,“哼,等豫王大军一到,本贝勒剿灭这群水匪!”
  入夜,苏州城一片漆黑,百姓们人心惶惶,天未黑禁闭屋门,城寂静,只有府衙大牢里,不时传出非人的惨叫声。
  秋雨哗哗的下着,水门处,值哨的清兵穿着蓑衣屹立不动,城门楼子里,昏黄的油灯闪烁,窗户纸印着一个个黑影,正聚集在一起,不时传出一阵欢笑和骂声。
  日期:2019-05-25 09:1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