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欠钱都得还啊!走,找皇上要债去》
第22节

作者: 大顺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完这番话,他又吩咐跟着他的侍书官毕酒城留下来问清楚兵丁的姓名籍贯并填写在令旨之上,才在众人或惊讶或感恩的目光中,转身出了帐篷。
  帐篷外面,吴襄、吴三辅、朱纯杰、李继周、黄三宝、邱致中,还有三个三四十岁的文官,都目瞪口呆的看着朱慈烺——太子爷真是做得出来啊!
  真的是折节下交啊!
  真的和一帮臭哄哄的大头兵打成一片啊!
  这还是太子吗?
  这都快赶上太祖、成祖了……

  朱慈烺冲他们招招手,笑道:“再去下一个……两百个帐篷,今天都得走一遍。”
  “太子殿下,您这又是何苦呢?”
  一个四十许岁,穿着大红蟒袍,头戴乌纱,留着三履须髯的黑面文官摇摇头,道:“您是万金之躯,怎可和匹夫相交?”
  “陈先生哪里话来?”朱慈烺一边走,一边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而且我家的天下,就是以这些匹夫为根基的,不是吗?”

  这位“陈先生”名叫陈锐,官拜太子洗马,是东宫的讲官,也就是朱慈烺的老师。
  听到朱慈烺的“怪论”,陈大先生先是一愣,然后又和另外两位被朱纯杰请来的讲官交换了一下眼神。
  三个讲官都有点不认识朱慈烺了!
  朱慈烺是好学生啊!对老师是非常尊敬的,而且学习很用功,是非常渴望当一个和崇祯皇帝一样的明君圣君的。
  而且朱慈烺还特别的规矩,胆子小得很,宫里的规矩那是一丁点都不敢违反的。
  可是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儿?整个都变了,不仅装病逃学,而且还染指兵权!这是身为太子的大忌啊!还满嘴的胡言乱语,说什么太祖托梦,这种是鬼神之说,靠谱吗?
  另外,身为太子应该自重,怎么可以和一帮当兵的打成一片?这是要干什么呀?就算要折节下交,也该和士大夫交,怎么能和这些粗鄙的兵卒交往?
  朱慈烺也不看几个先生的脸色,只是振振有词道:“三位先生也许以为士大夫才是天下的根基,其实是忘记祖宗家业从何而来的了?

  太祖高皇帝的确重视儒士,但他并不是依靠儒士得天下的。太祖布衣出身,起于草莽,趁着元失其鹿之时,百战而创帝业,依靠的就是长江淮河一带的壮士匹夫。
  开创大明后,太祖爷爷也没有忘记这些追随过他的匹夫,在天下四方遍设十七都司,一留守司,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所辖军户一百数十万户!皆给授田土,耕战合一,足可自给。这一百数十万户军户,才是我大明立国治天下的根基啊!
  若天太祖高皇帝所置的都司、卫所、军户,还保持良好,和洪武年间一样,流寇算什么?东虏又算什么?他们怎么能和我大明百万雄师对抗?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时,他们女真人敢造反吗?
  三位先生好好想想吧……今日的灾难,并不是我大明没有照顾好天下的士大夫,而是大明没有照顾好一百数万户军户啊!洪武年间,一户军户至少有五十亩土地,一百数十万户军户起码该有八九千万亩土地。可现在天下的卫所还有几亩土地?大部分卫所连一亩地一顷田都没有了吧?
  没有了土地,军户自然不能负担兵役,都司、卫所也形同虚设。朝廷就不得不花钱募兵来平辽剿匪,辽饷、练饷、剿饷也由此而来。天下也因此而败坏!”
  这怎么可能!?

  这位太子小小年纪,怎么可能知道的那么清楚?一定是有奸佞在蛊惑太子爷吧?
  三位先生都把相当不善的眼神投向了看着就像奸佞,而且最清楚卫所军户这些事情的吴襄。
  吴襄被他们看得一阵心中发毛,不过他也和三位先生一样惊诧莫名。他是无辜的,从没和朱慈烺说过这种不该说的事情。
  而且这种话说了也白说,只能得罪人。
  都司卫所的田土已经给勋贵、世袭军官、军籍士大夫和藩王们瓜分完毕了,还有谁能向他们要回来?可能吗?凭什么?

  看着有六十许岁,长得瘦削,颧骨有点凸出的东宫侍读李士淳眉头大皱着,用一口标准的广东官话开口说:“殿下,您是国之储君,一言一行都要谨慎。殿下现在的所为,有没有圣上的旨意?”
  “有啊!”朱慈烺才不会说实话呢,他压低声音,“此乃密旨,万万不可让外人知道……闯逆将至,圣上为大明天下计,将在不得已时南幸留都,本宫和王承恩奉旨督办此事。今日请三位先生来,就是要商量朝中诸臣中谁是必须随驾而走的。另外,本宫身负重任,需要三位辅佐,三位从今日起,就跟着本宫办事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