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欠钱都得还啊!走,找皇上要债去》
第18节作者:
大顺民
毕酒城也一脸纠结。
“因为本宫有太祖托梦!”朱慈烺的语气忽然严肃起来,“太祖告诉本宫,居庸关已经被奸臣献给了闯逆,闯逆的大军马上就要到北京城外了!现在能救大明,能救我父皇的,只有本宫了!为了大明,为了父皇,本宫有什么好怕的?
而且今日本宫做了什么,你们也知道了……上个月吴襄可是开出百万军饷的价码,今天他什么都没要,就给吴三桂写了调兵的书信,还把女儿献给本宫了!你们觉得没有太祖高皇帝的庇佑,吴襄会那么好说话?”
他这是在给自己的心腹打气鼓劲,好让他们能牢牢团结在自己周围。
朱慈烺正说话的时候,端敬殿门外忽然响起值守太监的通报声:“千岁爷,王督公求见。”
王承恩来了。
“有请,”朱慈烺目光扫了眼和他同桌吃饭的几个人,低声道,“居庸关沦陷的消息到了!”
王承恩已经脚步匆匆走了进来,脸色苍白,看见朱慈烺坐在那里,就急急地说:“千岁爷,居庸关,居庸关真的丢了!唐通、杜之秩有负皇恩啊!”
朱慈烺点了点头,“太祖爷梦中所言,焉能有假?对了,王伴伴,吃饭了吗?没有的话,一起用一点吧。大宝,去添一份碗筷来。”
王承恩上前行了一礼,接着就道:“千岁爷,事情紧急了,您怎还能安坐如常?”
“不急不急,”朱慈烺一笑,“吃饭睡觉的时间还是有的……居庸关至此还有百多里,而且八达岭山路险峻,不利于大军通过。估计闯逆明日才能陷昌平,后天才能围京师。今晚还可以休息安睡,明晚乘夜便走通州,一定能脱出虎口的。
王伴伴,你不要急,急是没有用的。一起吃点,然后回去睡上一觉,明天开始,只怕又得没日没夜忙活了。”
听了朱慈烺和王承恩的这番对话,朱纯杰、毕酒城、黄大宝、邱致中等人,全都忘记吃饭了,都张大了嘴巴看着朱慈烺,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朱慈烺笑着扫了一眼自己的手下:“大家都累了,吃晚后就各自安歇吧!
朱纯杰,你的人今儿都不许走,全在端本宫休息。明天一大早,你亲自出宫,去请陈锐、李士淳和林增志三位先生,带他们去内校场。
毕侍书,从现在起,你跟着本宫,做本宫的文胆!”
第十六章 听说大明有救了
崇祯皇帝躺在床上,又翻了个身。
他是十五日下午的时候才得到蓟辽总督王永吉发来的塘报,得知居庸关失陷和唐通附逆的。
这个消息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在居庸关之前,还有大同、宣化两个重镇先后附逆降贼。大明王朝已经有了雪崩山倒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唐通附逆降贼一点不奇怪,像周遇吉一样死守到底反而是咄咄怪事了。
可是崇祯皇帝在得知唐通献关降贼后,却依旧有一种掉进冰窟窿里的感觉。
如果不考虑尚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所部,唐通的八千人就是崇祯守住北京城的最后希望了。在如何运用唐通所部的问题上,崇祯可是好一阵犹豫,最后才选择了居庸关这么一个易守难攻,距离北京城又近的地方让唐通去守。
也不是真的指望唐通能把李自成挡住,但只要迫使李自成绕道,也算是完成任务了。
因为李自成只要绕道从长城沿线的其他地方破口,就得浪费一点时间,北京城也就赢得一点宝贵的时间。而且在李自成破口长城后,唐通所部也能迅速回援,在北京城继续坚守。
这样两次拖延,应该就能等到吴三桂的援兵抵达了。有了吴三桂的四万大军,北京城的守军可就有五六万之多了,而且还相当精锐。
到了那时,守住北京,击退李自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只是关外的虏丑,单靠吴三桂、唐通的兵马,想要同时击败李闯和虏丑是不可能的,所以南迁终究是要实行的。等击退了李自成,就能再次设法推进南迁了……可是现在,如意算盘完全落空,北京城马上就要遭到闯逆大军的围攻。
而迁都南幸的准备又一点没做,如果仓皇出逃,就是孤家寡人一个,到了南京,还能像现在这样号令天下吗?他在北京城内发布的旨意外面的人都不怎么听,要不然大明何至于此?如果失了祖宗陵寝,丢了百官勋贵,凄凄惶惶的去了南京,还不威信扫地?
崇祯皇帝翻身而起,重重的叹了口气。
外间值守的太监顿时警醒起来,蹑手蹑脚凑近帘幕,听着里面的动静。现在是十六日的寅时了,是时候准备上早朝了。和那些不爱上朝的先帝们相比,大明当今的天子真是太勤勉了,登基以来就是日日勤勉,天没亮就开始的早朝就没怎么断过,而且大部分时候他都比臣子们更早到奉天门。上完朝后还要批奏章,还要听讲官讲儒家的大道理,还要召见内官外官,还要琢磨剿匪和平辽的方略,每天都要忙到亥时以后才能就寝,每天也不知道能不能睡上两个时辰?真是铁打的金刚也受不了啊!可这位天子愣是坚持了十七年!
那可真是日夜操劳,日理万机啊!放眼大明列祖列宗,大概也只有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才有这般的勤勉吧?
不过更加难得的是,在这位皇爷如此兢兢业业的治理下,大明朝居然到了风雨飘摇,眼看就要亡国的当口了……为了这大明江山,三十三岁的天子连头发都愁白了不少,可就是止不住各方面的溃败!
真是老天不开眼啊!
崇祯皇帝下了床,轻咳一声。
“万岁爷,要喝水么?”值班太监轻手轻脚掀开帘幕,捏着嗓子,用轻柔的声音问崇祯。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刚才在床上的时候迷迷糊糊的,根本无法入眠,现在坐起来了就觉得头晕朦胧,浑身乏力。
值夜的太监连忙端来了白水,递给崇祯。
崇祯一饮而尽,问:“几时了?”
“五更了。”太监回答。
“该上早朝了……”崇祯叹了一声。
他已经隐隐约约觉得大事要不好了,也不知道这早朝还有几日可以上?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难过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一旁值守的太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慰崇祯,只好招呼其他当值的内侍点上灯火,同时亲自帮崇祯皇帝穿上鞋袜衣袍。不一会儿,乾清宫里就灯火通明,宫女太监们在这凌晨时分,沿着长廊毫无声息的穿行忙碌着,似乎宫外正在发生的剧变,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崇祯皇帝也和往日一样,净手净面,用了些茶点,很快就坐在了东暖阁的书案后面。书案上放着昨晚批过红的圣旨诏书,都是崇祯御笔亲批的。他是明君,当然不会让司礼监的太监代劳了。不过这些批好的圣旨诏书,还是得让司礼监的人等带着去上朝。
司礼监的掌印太监高宇顺和次席的秉笔太监王之心都已经到了,给崇祯行了礼后,就开始收拾今日要发布的圣旨。
“王承恩没有来?”崇祯皇帝问了一句,话才出口,自己已经想起来了,苦笑着自答道,“对了,他去守城了……”
让王承恩主管北京城的防务实在有点瞎胡闹,也就是崇祯皇帝能想得出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