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这群野蛮人,任何仁义道德都不管用,只有暴力,只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才能消除他心的恨意。
这时何成看这眼前的惨剧,看见数万义民的尸体,在阳光下暴晒、腐烂,忽然跪在地,失声痛哭。
赵铭忽然回头,一把将他提起,面目狰狞,怒吼道:“长庚,我不许你哭,你该愤怒!”
何成一愣,硬生生的止住了哭声。
说着,赵铭又瞪着扶墙狂呕的王德顺,反手是一个耳光:“是想吐,也给我咽下去!”
王德顺被赵铭抽得脸火辣辣的疼,脑子一阵空白,回过神来,心一阵恼怒,一手捂脸,神情幽怨,心疑惑,“姓赵的,建奴做恶,为什么打老子。”
这时赵铭环视众人,沉声喝道:“两军交锋,死人不稀,可建奴这是在做什么?他们将尸体摆成这种形状,将全城百姓杀得干干净净,妇孺都不放过,是想要恐吓我们,想让我们屈服。所以,收起你们的恐惧和懦弱,和他们拼了!”
吃了一巴掌的王德顺,听了赵铭的话,整个人呆住了。
“啊!”他忽然一声野兽般的怒吼,发泄心愤怒,振臂大吼,“和建奴拼了!”
国礼仪之邦,讲道义,满清起自蛮夷,素无信义。
入关之初,他们妄图在北直隶推行剃发令,结果反抗激烈,连脚跟都站不稳,于是多尔衮立时下令,取消剃发令,并表示绝不强迫绅民剃发。
可等清军稳定了北直,站稳了脚跟,他们却又变卦了,推行武剃不剃,兵剃民不剃的政策。
天下间的士绅百姓,对此却并没有提起警惕,因为在天下人以往的认识,朝廷说话是算话的,皇帝更是金口玉言,不可能朝令夕改。
原化,讲的是人无信不立,没人想到一个政权,可以如此的不要脸,满清重创了华化,拉低了道德底线和明程度。
所以,当清军南下时,多铎发檄,“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绅民们又信了,于是清军顺利接收了江南。
可是谁知墨迹未干,清廷将前面的保证全部推翻,要求江南百姓一律剃头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真的太无耻了!
当清廷认为汉族绅民,对他们的统治已经难以构成威胁时,终于撕掉了自己的伪装,露出了野蛮、无耻的本来面貌。
对此,发觉受骗的汉族绅民,奋起反抗,却已经迟了。
江阴举义,近十万义民被困城,昆山绅民起兵反清,四万余尽数被屠杀,江南绅民虽奋起反抗,无奈大势崩坏,已经不是清军的对手。
这让赵铭心异常悲愤,看着眼前的惨状,一个声音不停的在脑海里回响,“这只是个开始,昆山之后,还有嘉定,徽州,江阴,南昌,广州,大同……”
“博安,我们现在怎么办?”何成看着赵铭,嘶声问道。
赵铭一挥手,神情决然,“我带你们去救人!”
“去救人?”何成疑问道。
赵铭重重点头,“对,去救人。”
夕阳的余晖下,大地萧瑟,赵铭一行人打马东奔,身后昆山城浓烟滚滚,烟柱冲天而起。
远处树林里,一群裹着头巾,穿着布衣的人,神情狼狈的走出树林,看向昆山方向。
“归兄,这是?”一名书生指着浓烟问道。
另一名儒生道:“顾兄,我们回去!”
江南,嘉定县。
城池外,清军连营,营火炬点点,戒备森严。
城门前,壕沟纵横,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十多名百姓趁着夜色,从城门内冲出,壕沟后的矮墙箭矢嗖嗖,鸟铳齐鸣,扶老携幼的百姓,还没冲出门洞,全部被清军射死。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与江阴绅民一样,拒不从命。
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两军会战,嘉定各地乡民集合了十几万人,可都是平民百姓,熙熙攘攘,拥挤堵塞,属乌合之众,毫无纪律,更谈不组织和战斗力了,李成栋虽只有不足五千兵力,但均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十几万义民被李成栋杀得大败,溃入嘉定城。
这时,战败后溃逃至城的乡民,遍布城,或立,或站,或卧,已然没有了刚举义时的士气,许多乡民抱着枪杆,靠着城墙而坐,目光呆滞,神色凄惨。
乡兵和清军间战力存在巨大的差异,一场大战下来,被清兵屠杀好几万人,让溃入城的乡民,感到绝望和恐惧。
清晨,天未亮,清军营地里,便开始活动起来,准备列阵攻城。
城内,侯峒曾坐祖宅内,面色煞白,嘴唇干裂,身多处创口将道服染成乌黑色,他一夜未眠,使他双眼通红。
这时一名衣甲残破,吊着左胳膊的汉子,端着一碗正冒热气的汤递到他面前,“先生,清兵要攻城了,您喝碗热汤吧!”
侯峒曾默默站起身来,面对祖先牌位,忽然跪下,顿首叩告:“峒曾不才,举义抗清,然敌强我弱,未必能守,愧对乡亲!愧对祖先!若今日城破,吾唯有一死,以全忠节。”
语毕,他又连连叩首,然后决然站起身,取了一把宝剑,对汉子道:“走,城杀虏!”
嘉定城外,炮声隆隆。
县城的城墙,经受不住红夷大炮的轰击,坍塌出一道四丈宽的缺口,腾起浓浓的烟尘。
城墙下,扛着长梯的清军,如蚂蚁一般遍布。
一队精悍的清军,未等烟尘散去,便一头撞进垮塌处,顺着斜坡和砖石,向面攀爬,眨眼间了坡顶。
城几名乡勇,一矛刺来,并未捅穿清兵衣甲,反而被清军一刀砍翻,尸体滚落斜坡。
战场,清军的号角冲突而起,喊杀声嗡嗡响彻天地,其还夹杂着,不少满人督战队的夷语。
城墙下,李成栋骑马驻立在大旗下,冷骏的目光注视着嘉定城。
“贝子!今日嘉定必破!”李成栋微微笑道。
李成栋是高杰部将,属于弘光朝江北四镇的徐州镇,是弘光朝最有战力的军队之一。
只是高杰被叛贼许定国所杀后,史可法处置失当,徐州镇离心,加军阀素无忠义之心,清军南下徐州镇未发一矢,便全部降清。
贝子屯齐,注视着小小的嘉定城,心里倒是十分感叹,“钱谦益告诉豫王爷,说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不想事情并非如此。这天下间的汉人,要是都如嘉定之民,我大清国岂能入关。”
这话让李成栋不好接,脸色沉了下来,屯齐继续道:“幸运的是,汉人并非都是如此。”他毫无顾忌的瞟了李成栋一眼,沉声道:“李总兵,嘉定这伙人不能留,攻破城池,鸡犬不留!”
李成栋冷着脸,重重点头,“贝子放心!”
“快,一起,堵住缺口!”城墙坍塌处,侯峒曾大吼一声。
拿着各种兵器,穿着布衣的百姓,顾不得害怕,一拥而,挥舞兵器,阻拦清军。
破空之声响起,却是抢占了垮塌处两侧城头的清军,开始放箭、射铳,没有衣甲防备的乡民,被纷纷射倒,损失极为惨重,不过乡民们却依然死战不退。
嘉定众人心里十分清楚,城破的结果,是满城皆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