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泣兮--北京流氓编年史》
第15节

作者: 我不折花花亦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1-06 14:29:40

  常知冷回到家的时候,慧凤的灵堂已经撤了,堂屋正面的条案上,摆放着慧凤的遗像。
  像中的慧凤,两条梳起来的辫子盘在脑后,高高的额头,悬直的鼻梁,周正的嘴唇,上挑的眼梢儿,和赵老太太有几分神似,放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一个标致的美人。加上出身正宗旗人,和汉地的女性相比,眉眼中多了几分英气,显得刚毅且略带着一些决绝。
  看着遗像中的慧凤,知冷才第一次注意到,原来慧凤是如此的标致,过去的二十来年,他怎么就没看到呢?从嫁到常家那天起,这个温顺的女人几乎没正面迎视过他,不管是人前还是私下里,一直是半低着头,而他也是一样的姿势和她对着,大事小情,有商有量,不曾红过脸,连那次要求他和外面那对母女有个了断,也是柔声细气的和他说,虽是口气坚决,可依然是半低着头。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做出了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让他常知冷的后半辈子,如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再也提不起精神儿。人都不在了,还有什么对错,还有什么谁欠谁?这个决绝的女人啊!

  依照常老太太的意思,知冷放下随身的行李,拜过慧凤的灵位之后,就由遇春和遇夏两兄弟陪着,来到慧凤的娘家。进了门,和仁龙寒喧后,来到堂屋,三个男人一起跪在赵老太太面前,任由她连哭带骂,呼天抢地,大气也不能出一个。仁龙一边劝着老娘,一边陪着掉泪,遇春遇夏哥俩不停在地上磕着头,连平日里不露声色的仁虎媳妇,也看不下去,哄着几个孙儿孙女到躲到旁边的厢房里。
  赵老太太这一折腾,中风不说,还半身不遂,起不来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几十年的兵荒马乱都过来了,谁能想到这和平年代也能出人命啊!她这个大闺女,打从懂事那天起,就一路替她分担着,到了年纪话都没多说一句,依着老太太的意思就嫁进了常家,虽是进门当少奶奶,但是赵老太太清楚,慧凤是用自己的青春,换着娘家的安稳日子,她在常家的德行口碑,直接关系到她娘和两个弟弟的生计,所以没有一天一刻不小心,没有大事小情不盘算。但是这些年,这个厚道的女人,从没在自己的娘家倚德卖乖,她知道什么是本份。想到这里,赵老太太忍不住又号淘起来,不过一屋子人里,只有赵老太太自己知道,她这个哭,是因为觉得对不住慧凤,觉得这孩子一辈子太委屈了,这些都是她这个当娘的错,都是她教出来的,每一步都是她逼的。

日期:2010-01-06 14:34:45

  哭差不多了,赵老太太收了声,说看在常家老太太的面子上,不和知冷计较,两家人该怎么来往就怎么来往,孩子们没了娘,就靠知冷这个当爹的了,所以他无论如何得对得起死去的慧凤。最后,赵老太太当着仁虎和两个外孙子的面,让知冷答应自己,在赵老太太有生之年,不得再娶。知冷低着头,说妈您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今后您就把我当儿子使唤,慧凤那份心有我替她尽了,养老送终,我常知冷哪样也不会缺了!

  赵老太太说,我这老婆子现在站都站不起来了,我还能活几天啊?养老送终我有儿子呢,我就是替慧凤看着这几个没长大的孩子,我不能看着这些孩子受了屈。哪天他们长大了,我就能闭眼了。
  常遇春听老太太这么说,跪着走到老太太身边,扑在老太太膝盖上,把这几年和这些日子的难处、委屈,全都哭了出来,那个哭声,只有受过的人,才能明白,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肩膀上,他都担过些什么。
日期:2010-01-06 15:20:37

  多年之后,我有幸和这位传奇人物照过几面,那时常知冷已经移居海外,而且随着他的日本遗孤媳妇,换了国籍。在国内省亲的这段时间,不少人谋着想和他做些生意,但是都被他客气的拒绝,似乎对北京的一切,除了亲人,他不想有任何的瓜葛。
  常遇春和他的弟弟们相比,个子稍矮,长相上更象他爸常知冷,圆脸盘,哪儿长的都挺饱满,话不多,举手投足也和常知冷有几分象。具体说来,就是话少,气沉,和乍乍乎乎的北京人比,说话和动作都慢半拍。初打交道,你可能觉得这人不起眼,进一步时,你会觉得他深不可测,再了解了,关系特别近的,才会明白,他就那样,没藏着掖着什么,这个就是多年的坎坷,把人给削磨成的样子,吃过大苦遭过大罪又见过大世面享过大福的人,才会有的一种气质,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气质,叫作沉着。作为常家的长门长孙,人们对于常遇春最早的印象,也是常家后来最不愿意提起来的事,就是十几岁的常遇春如何大葬他屈死的娘。

  当赵家老太太看到慧凤的尸首就中了风昏过去之后,仁虎赶紧就把老太太送进了医院,此时常家院里院外除了看热闹的,再没了帮忙的,就算是想帮忙也不知道从何下手。这种方式走的,娘家人不吭声,婆家不敢轻易发丧,就算娘家人不找茬儿,常家上下除了老就是小,难不成问一个老太太,您这是打算把儿媳妇怎么发送了?怎么听它不象人话啊,欺负常家没人不是?
  谁也没想到的是,常家孙子里平日不声不响的老大常遇春,在此时站了出来。他先招呼众人帮忙,拆下一扇门板,把慧凤安放好了,找了两只条凳,把门板架在凳子上,盖上慧凤平日里盖的被子。之后,交待二弟在堂屋守着,和邻居大妈大婶们扶着老太太回了房,然后在老太太房里,问这些老邻居们,后面该置办什么,再问常老太太行不行。常老太太此时已经恢复了平静,当着众人的面,说是一定要把这个儿媳妇风光大葬,常家在西山有现成的阴宅,慧凤按辈份入土归宗。至于棺裹仪式,老太太的意思是,但凡新社会还能容得下的,按最隆重的来。接下来请各位四邻帮忙,把慧凤的灵堂摆放起来。晚间的时候,常遇春带着弟弟妹妹,披麻戴孝,在慧凤的灵堂里点燃了长明灯,开始给他娘守灵。

  第二天天亮了,几个弟弟妹妹昏昏沉沉醒来的时候,不见了大哥常遇春。不一会,有人来常家报信说,不好了不好了,遇春跑到街道给他娘喊冤,半条街都堵上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