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突然来了一位素未谋面的叔叔》
第31节作者:
老烟斗 市面,秦汉、唐宋、明清的古董,如瓷器,字画,青铜,玉器之类,真的假的,如过江之鲫,流通甚广。唯独没有元朝的物件儿,一来,这元朝只存在了90来年,时间短,另一方面,元朝独特的丧葬制度,坟墓都埋的极为隐秘,不为世人所知,所以,从来没听说过有啥元朝的宝贝被盗出来。
但不盗出来不代表没有,元朝统治者掠夺成性,蒙古人差不多占领了整个欧亚大陆,所抢来的东西,有西辽的,花喇子模的,西夏的,金朝的,可不仅仅只有汉地的那些传统物件儿,要是能发现一个元朝古墓,哪怕只是个将军或者王爷的墓,里面的好东西,那可老鼻子去了!
两人商议好,二叔提供车辆,吃住,物资装备等所有费用,而徐耗子盗出来的东西,则要打包全部卖给二叔,价钱也要优惠。
俩人开着吉普车,在茫茫的科尔沁草原半退化草场闲逛着,二叔心里很没底,这寻找元朝古墓,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本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自己花了不少钱,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徐耗子,很怕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徐耗子却信心满满,他说,这附近,是他早相好的风水宝地,里面肯定有大墓,让二叔耐心些,不出一个月,一定能锁定了坟墓的具体位置!
徐耗子之所以称之为徐耗子,跟他找墓的手法有一定关系,他挖开了很多草场的地鼠洞,直接横截面儿的给剖开,从洞口,到地洞的最深处,两点一线,用细绳给连起来,锁定一条直线,再用指南针记录好该直线垂直于地平面的方位角度。
一个个地鼠洞给剖开,测量出的直线方向不同,所有直线最后延伸交汇到一个点,那个点,是大墓的所在地。
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的操作...何其的难!这不是土木施工几千平米的事儿,动辄几十,百公里,这些天,二叔陪着徐耗子挖了至少三四十个洞,徐耗子不停的在本子画着,还用平面解析几何的方法演算,二叔累的懵懵的。
在徐耗子锁定了古墓的位置,准备回去休整一下,第二天动手的时候,二叔的吉普车突然坏了,两人被困在了茫茫的无人区,离人烟最近的地方,最起码也要一百多公里。
天色渐黑,二叔钻在车底下糟心的修车,徐耗子则站在一旁,心不在焉的东张西望。这个时候,不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铃铛响,抬眼观瞧,但见几十个蒙古族同胞,赶着牛羊和马车,翻过草坡儿,正向他们的方向走来。
这些都是真正的牧民,即使个世纪九十年代,像这样的牧民已经很少了,他们依旧保留着传统蒙古族的生活习惯,随着草场的稀疏还有季节迁徙,那马车叠放好的蒙古包,是他们随时安置的家。
待到牧民们靠近,人家十分热情的向徐耗子打招呼,徐耗子也抬手点头笑脸相迎,令人吃惊的是,这些人都会说汉语,虽然讲的不是很好,但完全能听懂。
一番交流下,蒙古族同胞知道了,二叔和徐耗子都是解放军(徐耗子冒充呢),旅游被困在了这儿,车还坏了,正在修车,人家立即停下了马车,要在这里安营扎寨,热情的邀请两位解放军同志,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在蒙古包里住一晚,第二天天亮了再修车不迟。
蒙古族同胞无的热情,二叔和徐耗子盛情难却,加人困马乏也恭敬不如从命了,和人家一起支起了蒙古包,架起了篝火,烤了肥美的全羊。
这是一个大家族,男丁十几口儿,剩下的全是女人,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马头琴拉起,十几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围着篝火载歌载舞,那场面别说多红火了。
家族头领给二叔和徐耗子频频敬酒,说:“远方高贵的客人,这是最甘醇的马奶酒,谁要是不喝趴下了,不是真心跟我交朋友。”
面对如此炽烈的热情,二叔和徐耗子也彻底放开了,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草原的烤肥羊真鲜美啊!两人从来没这么爽的吃喝过,欢声笑语,嘻嘻哈哈,最后还跟姑娘们一起跳起舞蹈来。
酒足饭饱后,两人真喝的七荤八素了,被几个蒙古族姑娘搀扶着送进了专门给他俩支起的蒙古包。
正待二叔准备好好睡一觉的时候,突然发现,那几个送他俩进来的蒙古族姑娘,竟然开始解衣宽带,露出了雪白的肩膀,好像...她们也要在这个蒙古包里睡。
二叔很紧张,不知道这啥意思?心想,人家的蒙古包有限,他俩来了,占了一个,别人不够用了,可是...这几个十几岁的姑娘,总不能和俩大老爷们一起睡吧。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不可思议了,几个蒙古族姑娘脱的精光,竟然开始给二叔和徐耗子脱起衣服来!
二叔毕竟当过兵,思想境界跟徐耗子不同,猛的一下站了起来,逃出了蒙古包,结果,人家头领正在外面儿站着呢,跟二叔撞了个正怀。
“大叔,这...这咋回事啊?”二叔紧张的抬头问。
头领的脸色,一下子拉了下来,说道:“怎么?高贵的客人,我们把最肥美的羔羊,和最甘醇的马奶酒奉献给你,你连个种子也不愿留下吗?”
“种子?什么种子?”二叔一脸懵逼,酒一下子醒了一半。
头领大叔没有回答,脸阴沉沉的,一副很不开心的样子,那意思...像是在说:你揣着明白,装什么糊涂?
听见俩人在外面的说话,徐耗子跑了出来,冲头领大叔点头哈腰,不停的赔不是,说自己这个兄弟,没出过远门儿,不懂得草原的规矩,自己跟他解释解释明白了。
说话间,徐耗子把二叔又拉进了蒙古包。
“老徐,到底咋回事儿?”二叔吃惊的问徐耗子,余光瞥见,那四五个年轻貌美的蒙古族姑娘,正含情脉脉的看着他们。
徐耗子嘬着牙花子说:“老伙计,你这不懂了,草原重养不重生,这是从古至今留下来的规矩......”
二叔懵逼的看着徐耗子,听他娓娓道来其的缘由。
原来,满清统治者征服蒙古后,依旧十分惧怕这个强悍勇敢的民族,一方面通过联姻稳住他们,另一方面采取了一种极为缺德的办法限制蒙古族人口。
这个办法是强迫蒙古族青年去当喇嘛,一户人家,不管你生几个儿子,只能留最小那个结婚生子,其他的男丁,统统都要进入寺庙出家,供奉佛祖,吃穿用度国家养着。
这乍一听似乎很好,不干活,还管吃喝,实际极为恶毒,绝大部分男性都去当和尚了,不结婚不生子,人口一下子坍塌了。
剩下的那个男丁,浑身是铁,能碾几根儿钉儿?根本应付不过来那么多的女人,而且,渐渐的...整个氏族内部,几代以后,不管男女,全部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孩子,这也产生了近亲婚配的恶果,人口质量一代不如一代。
日期:2019-06-09 09:1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