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
第39节

作者: 宗承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无字牌 一个女人留给历史背影述说着千年的烟云往事

  
  武则天
  
  唐朝的盛世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看看那时的建筑风格,看了让人心怀大开。
  
  再来一张
  
  唐代是一个社会开放的历史时期

  
  当女人武则天遇上男人李治
  有人说武则天与唐高宗之间有爱情,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是唐高宗的确爱武则天,他为什么爱她呢,一方面由于唐高宗有“恋母情结”。即儿子有一种渴望母亲的照料、保护、无处不有的爱和赞许的欲望。对于唐高宗来说,就是他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依恋和爱,这爱在母亲不在时,就使其想找一个代替母亲形象的女人。而武则天又刚好有着与长孙皇后性格上许多相似的地方,并且这些性格又正是唐高宗所依恋和热爱的。比如武则天有着与长孙皇后一样的精明能干,英武果断以及很强的议政参政能力。这些都成为唐高宗增强执政信心的源泉,他觉得找到了从生活到执政都能给自己以力量的理想女人。另一方面,从唐高宗对待武则天的一些史实中也可以看出。如武则天从感业寺被召二次入宫,进宫便被“拜为昭仪”,入九嫔之列。接着是专宠,让其议政参政,直至最后干脆把李家天下委政于她,这都足以说明唐高宗在内心深处是爱武则天的。为了保全李唐的江山,这种爱最后成了一种欲罢不能的上瘾毒药,他对她的信任饱含着深深的无奈,一种不是选择的选择。

  可是爱情是双方的,唐高宗的确是爱武则天的,可反过来呢,武则天爱唐高宗吗?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有人说武则天也爱高宗,因为有那封传了千年写给唐高宗的一首情诗为证。即武则天在感业寺为尼期间,曾给唐高宗李治写了一首表达想思之苦的《如意娘》诗:(情诗也只是野史,野史很多时候还是坚挺的,但也不可全信。)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情诗有待商榷,但那个时候武则天青灯黄卷下等待的人非高宗莫属。我们可以把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548年)至永微二年(公元651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武则天对唐高宗虽有功利目的,比如看好李治的政治前途,还有尽快脱离感业寺的青灯孤寂生活,但总的来说爱情成分还是主要的,这个时候月亮还是可以代表她和他的心的,虽然不一定是满月,但至少在彼此的心中还是有半个月亮爬上来的。从永微二年至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武则天则更热衷于政治,对唐高宗的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唐高宗对她也是半警惕半无奈吧。所以从整体来说,在武则天的眼里,她和高宗的相逢也不过是逢场作戏,各取所需,与真正的爱情相去甚远。

  一是挂着爱情的羊头,卖着政治的狗肉。
  看一看武则天与唐高宗之间的史实,武则天与唐高宗共同走的每一步似乎都带有很浓的世俗目的,开始向李治传情是看准了他的政治前途;写情诗诉怨是为了早早脱离感业寺;进宫后“屈体以事后”,是为了争得专宠;与唐高宗生孩子,是为了争太子位,从而使自己获取宫中女人的最高位置――皇后;帮助唐高宗理政是为了最终的取而代之等等。这种天天在算计中的生活还是爱可言吗?公元664年废后事件的起因是武则天在660年之后开始参决朝政。本来,唐高宗通过废王立武事件铲除了一批元老重臣集团,成为真正有权力的皇帝。但在660年,高宗突发风疾。也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这是李唐皇室的家族遗传病。李治经常头痛难忍,无法正常处理朝政。怎么办?他有三个选择:第一,委政太子;第二,委政大臣;第三,委政皇后。当时,太子李弘刚刚8岁,无法管理国家;而自从清除了元老重臣之后,李治对大臣也丧失了信任。相比之下,武则天涉猎文史,在以往的政治斗争中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实干精神,而且当皇后期间又有意裁抑外戚势力,赢得了唐高宗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高宗选择把国事交给武皇后。然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随着武则天影响力的增长,二人的关系也出现了变化。武则天开始作威作福,让唐高宗非常气愤。就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他找到了宰相上官仪商议。

  上官仪就是武则天赏识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儿的爷爷。他是读书人出身,对儒家经典学说颇为认可,对女人参政议政有抵触情绪;另外,长期读书造就了他单纯的性格,对处理皇帝家庭关系这样复杂的政治问题了解不深;一帆风顺的仕途经历又让他恃才傲物,出言草率,不计后果。于是对皇帝说了非常轻率的话:废了她。唐高宗心里正憋着对武则天的怨气,再加上这么一位高参的激励,怒火一发不可收拾,立刻命令上官仪草拟废后诏书。武则天通过她的后宫情报系统迅速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刻直接面见唐高宗,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唐高宗的态度也发生180度的转变,他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他收回成命,把责任推给了上官仪。一场废后风波烟消云散,武则天的权力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就此上了一个台阶,垂帘听政,与唐高宗合称二圣,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上官仪倒是当了替罪羊,以谋反罪处决。

  二要弄明白武则天需要什么样的男人。
  虽然武则天60岁才成了寡妇,可她和唐高宗的床第之欢却早已没有了。这是由于唐高宗身体太差的缘故,从史书看,唐高宗自唐太宗死时就“哀毁染疾”,这时他才22岁,接着又得了头痛的怪病,后来视力也急剧下降,直至病魔缠身,终入膏盲,溘然而逝。性爱也是爱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唐高宗的身体却使武则天欲爱而不能。无论武则天的性格中多么有男人的坚强,从生理性别上讲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女人,从她个人的心理性别上讲,许多史实证明她也是把自己当做女人的。那么,是女人对男人就有天生的依赖,特别是感情的依赖。可是唐高宗不仅不能给她以感情的归依,反而总想在这个“庶母”身上寻找母爱的保护。这样的关系只会使武则天在情感上出现配偶缺位,心理上孤独寂寞,再加上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可想她是多么需要一个有坚实肩膀随时依靠,有多少的烦恼都可以任意向其倾诉的男人。可她心中这个理想的男人又在哪里呢?总之,唐高宗刚猛不足的性格和病恹恹的身体成就了武则天的政治生命,但武则天的感情危机也日益加剧,她曾爱过的唐高宗最终没有成为她爱情的归宿。之所以我说,武则天爱过唐高宗是因为我想到了。那年,刚刚即位的唐高宗前来清冷的感业寺探望武则天,他怔住了,曾经的粉色佳人虽然风韵尚在,姿色不减当年,但满头的乌丝消失了,露出了白净的头皮,犹如她不抱希望、枯竭了的内心。她泪眼模糊,眉宇间潜藏着无限惆怅。史书有记载:“武氏泣,上亦泣”。单说这一个“泣”字,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人之至情,才会流泪!也就是因为这份情,唐高宗作出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决定:马上召开回宫,赐封为“昭仪”。女人的眼泪是征服男人最有力的武器。

  二要弄明白武则天需要什么样的男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