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
第27节作者:
简约明亮
回到滴滴,我们怎么认识滴滴这个所谓互联网下新生事物,也就关乎到整个交通运输的良性发展的“行动上来”。
反过来我们看看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怎么来看待和发展网约车。从行业准入角度看:
大部分国家:德、法、意、西、日、韩、匈等等国家网约车为非法出租车,禁止私家车提供出租汽车服务。
允许网约车存在的国家美国少部分城市,虽允许,但其准入和监管极其严格。
英国由最开始的严格限制到禁止。
可以看出,网约车在这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更别说发展了。难道说这些国家是傻冒?不懂得互联网经济?
规则、规则还是规则,法律、法律还是法律。网约车在这些国家里首先是违法的。这些国家里,明令禁止私家车提供出租汽车服务;从事车辆汽车服务的,车辆必须取得营业执照,司机取得相应的驾驶营业车辆资格。没这个就是违法运营。
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中的法律明文稳定,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车辆和驾驶员都必须取得相关证书,《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才能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服务,上路载客。
再看滴滴,2012年正式上线,涵盖出租车专车、顺风车、快车服务,实质上讲已经从事了出租汽车经营服务,从2012年到2016年7月《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新规”出来前的四年了,居然非法运行和发展了四年之久,也正是这四年,滴滴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租汽车运行公司。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形同废纸一般。发达的欧美日韩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先证后运行,我们国家是先运行后发证,继续玩“摸着石头过河?”试问:共和国的法律权威何在?我们是不是一个法治国家?
日期:2019-03-22 12:40:52
我们秦皇岛地区,包车分为大包和半包。我是夜班,说是夜班也只干到零点左右,时间久了,身体受不了。每个月2000的月租。一天就是70元租金加60元气钱,表上显示的金额减去130基本就是纯剩了
日期:2019-03-23 11:44:24
《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纪实连载73)
昨天,看到了齐鲁晚报报道的一个新闻。
一名山东的哥,捡到乘客价值三万的包包,他提出归还这个包包的时候,送还过程打表计费,费用呢,算到乘客那里。
但是乘客对车费的问题不认同,投入到出租车公司,客运处,甚至闹到了派出所。
对于这件事,社会上就是两种声音:第一种,司机就应该免费送,东西是在出租车上遗失的。第二种,是乘客自己遗忘了东西,的哥好心归还你,凭什么不出这个费用?
我个人观点,持第一种观点的人纯属强盗逻辑,典型的索取型人格,这种性格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至于别人怎么样,别人好心帮你都是天经地义,甚至理直气壮。两个字:欠抽。
我本人呢,也曾多次捡到顾客遗失物品,当然乘客下车我都会嘱咐和提醒乘客不要遗忘物品。对于乘客遗失的物品我肯定不能据为己有,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信仰。顾客遗失的物品无非就是两种:一大类就是手机,只要手机没关机,失主一般都会打电话过来。手机呢,如果是在副驾驶座位上,我会直接和乘客说,叫住他,把手机递给他。但有的时候手机不是在副驾驶座位上,有掉到副驾驶脚踏的位置,有掉到副驾驶边上的缝隙里,还有就是后排座位及脚下。最搞笑的是第一次的经历:车里一直有“嗞、嗞、嗞的声音,收音机也没开啊,难道是车坏了?还是进老鼠了?刚刚去农村的路上,我时不时见到老鼠穿梭,我路边方便的时候(别笑话我),车门全部打开,习惯性换空气,这是我经常性的习惯,受不了异味。莫不是我车里钻进了老鼠?
我一激灵,赶紧停车,路边找个小木棍,车里的灯太暗,打开手机手电筒照着,车里循着声音,扒拉着找,在副驾驶座位下边,是“只”手机在响,当时我就乐了,原来是你这只“小老鼠”在响,赶紧拿起来接了电话。以后每次车里有声音我第一反应就是手机。曾三次捡到手机,我都是最快的速度送到遗失手机的乘客那里,除非车里有乘客,每次送过去我都提出和开始山东那位哥们同样的要求,只求车费。也许我这几次遇到的都是好人加菩萨,他们都给了我小费,苹果手机(200元)、华为手机(100元)、金立商务手机(100元),对此,我也不推辞,欣然接受。
再有一类就是其他物品。不能确定失主,我会第一时间先电话打到客运管理处,说明我的车号和捡到什么东西了。客运处会登记,不急我会第二天送过去。有乘客恰巧也电话认领,我会直接送过去。印象中记得也是三次。一次是宝马车钥匙、一次是学生的书包、还有一次是年轻人的行李箱。前两次当天晚上没人认领,第二天我就送到客运处了。第三次这个年轻人的行李箱是我晚间加气的时候看到的,电话打到客运处的时候,客运处说已经有乘客来电话了,给了我乘客电话,我当时加完气就给他送过去了,年轻人已经上火车走了,来得是个女的,这女的,对我送还行李不仅不感谢,对我多有不满,横加指责。当时我是“怒发冲冠”,气的要命:“心想,早知这样,我还不如把行李箱扔进臭水沟,管他呢,”,当然终归是想想,东西还得还,算了,不和她一般见识,敬而远之吧!
最后想说,人啊,总该保持善良,但是有时候善良应该给懂得珍惜的人。
日期:2019-03-24 14:17:04
《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纪实连载74)
这几年,滴滴如何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呢?
相对于城市公共交通,打车的基本特点是贵而快,花钱换取时间和出行舒适。其实在老百姓心目中,打车还算是中高档消费,并不是大众首选。而滴滴正是抓住了老百姓出行图便宜的心里特点,率先发起红包大战,狂砸十几个亿,用补贴司机甚至汽车减免乘客出租车费的方式来扩大业务,把原本坐公交的老百姓引诱到来乘坐轿车,另外大量的城市“待业者”还有“兼职者”的有车一族也都发现了一个好的营生,群起而为之,乱哄哄一拥而上,据不完全统计,仅秦皇岛这座三四线城市一时间猛增了几万俩滴滴车。只要是会驾驶汽车,都可注册揽客出行,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就埋下了安全隐患的定时丨炸丨弹,之后不出事才怪?真希望红包狂欢一直持续下去,但是别忘了,商人企业是逐利的,撒出去的钱是要收回且带利息的,这就是解释了滴滴自开始抢占市场份额之后红包力度锐减,涨价也成了必然趋势。滴滴这种靠“不公平竞争”的血本红包砸出的市场,同时也砸出了一个巨大的泡沫,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国家这种成熟健康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允许企业靠这种靠红包雨方式来抢占市场,人家拼的是服务和品质。滴滴这种红包大战结束后,泡沫消退,这实际给城市交通转型帮了倒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