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
第12节作者:
简约明亮 “挺有意思,写得我都听爱看!”
“今天我点实在不好停会儿”
“淡定淡定,别着急,好饭不怕晚,慢慢来,就说点不好一着急容易出事,心态放平和,慢慢来,点不好,找个地方呆会,要不早回家。”兄弟的话,很温暖。
“知道,谢谢,干咱们这行真是不容易,这跟我之前上班,做生意真是两个感觉!”
“是,今天我一个车队的兄弟出事了,追尾撞车了,他自己修车就得1万多块,两个月白干,出事拉多少都是赔的,不出事才是挣得,累了困了早点回家,干到1、2点回家洗洗就睡了,熬夜对人的器官损害太大。”
“在哪啊?小兄弟车没保险吗?”我问道。
“在海政里华山路路上,出租车就一三者啊,出租车没车损险啊”
“看来是他全责?”
“对对对,全责,给人家追尾了,自己的车保险杠、大灯、前盖,水箱对不行了,挺严重”
听完我打了个冷战,“看样子是新车呗?”
“是,桑塔纳新款。”
……
无尽的长夜,只有一轮明月高悬夜空,阅尽千古人间事。午夜过后,看着着疾驰的出租车在我身边呼啸而过,只想说一句:兄弟,注意安全,钱慢慢挣!
日期:2019-01-28 10:36:35
《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 (连载34)
“任何情况下,没有命令,谁都不能开枪,谁要是不小心枪走火或者擅自开枪,,将受到最严厉的处分。”一位今年刚刚中印边境洞郎地区当兵复原回来的年轻小伙子如是说。
晚上不到九点,从维多利亚公寓附近上来一退伍的年轻人,板寸,皮肤黝黑,脸上泛着特有的“高原红”,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坐在副驾驶上依然腰杆笔直,双手很自然的放在腿上,目的地:火车站。
“小兄弟你真精神,当过兵吧?”我主动问了句。
“嗯,刚刚复原不久,西藏军区,就是前段时间中印边境的洞郎地区。”小伙子说。
由于我对军事的爱好,加大了我想和他聊天的意愿。
“听口音你是南方人吧?”
“我是东北齐齐哈尔人,可能和南方兵呆的时间久了。”
“但是你一点东北口音也没有,很浓的南方口音”
“我们部队大部分都是云贵川的兵,我们部队是中印边境对峙后紧急调过去的”
我能够感觉出来,说到这件事情小伙子有着一丝紧张的表情。
“哦,中印这次边境对峙你们害怕吗?”
“怕,我们当时是三班轮值,子丨弹丨上膛,眼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接着,小伙子说出了文章开始的那两句话。
接着我们又聊了会枪支,在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前中国士兵都是81式自动步枪,事件发生后,中国士兵全部列装了95式自动步枪。印度士兵则都是俄毛子的AK-47。
最后简单聊了聊转业复原问题,小伙子家在齐齐哈尔农村,农村户口,这次复原回来后地方政府给了十多万,他说当时如果想转为“士官”,需要打点关系,大概需要10多万吧,但是转正后能够拿到正式工资每个月8千多元。这两年的义务兵服役期间只能拿少量津贴。他坦言这是部队约定俗成的程序,我默然。远在家乡的父母坚决不同意他继续留在西藏部队服役,所以转为“士官”也就做罢。他这次来秦也是参加战友聚会。
我最后只说了句,“还是听父母的吧!”
不知怎的,小伙子下车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长……”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直在耳边回响。
时代在变,但是不变的永远是像这位小伙子的军人们,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日期:2019-01-29 09:30:50
《开除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连载35)
“秦皇岛的企业前年有16000家,今年就剩6000家了。”
我听着两个乘客之间的谈话。
“是,在廊坊我们的化工厂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已经减产40%,越来越不好干了”
“这个数字是秦皇岛发改委的一个同学前天和我说得,只剩6000家了。”
“全秦皇岛?”
“包括三区四县,全市。”
“日子越来越难了,还是毛爷爷的时代好”
“我们公司年前在正门口挂上了毛爷爷的大照片。”
“愿他老人家保佑我们吧!”
听着两个人的对话,满有意思,直到他们下车。
也是前两天,我载了一个秦皇岛中信戴卡业务室的一年轻人,他和我坦言受中美贸易的影响,公司已经减产50%,大受贸易战影响。目前依托的主要是国内市场。
他们说出数字或许有出入,但是一个铁铮铮的事实是: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中国经济已经寒风凛冽,冰冻刺骨了。
男人上车聊天无非就是“政治和女人”,也是前两天一交警队的小领导说到中美贸易战吐沫横飞,“中国马上就要摆脱美国互联网,不用老美的网络了,核心芯片技术龙芯也快出来了。”听这样的话我就一个字想:吐。
莫不是又要败家几百个亿搞芯片,最后一看原来还是贴着“made in China”的美帝芯片。
话啰嗦点,理智的分析吧:
比较一下中美实力,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我们都和美国相去甚远,尤其是经济、科技、军事这三个硬实力,我们与美国的距离还很远。美国并不是因担心中国马上就要赶超它才挑战中国,在军事上挑战的同时,在经济上施加压力。
其实美国对中国产生不安的原因是中国的发展方式,甚至有的时候发展速度都不是它最主要的关注点。如果我们按照美国认为“合理”的方式去发展,也许我们发展快点儿它也不在乎,因为它认为可以跟我们竞争。现在美国认为我们的发展方式,即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也好,党和政府起主导作用也好,违反了它所谓的“规则”,它很难与之竞争。因此美国打击的是我们的增长方式。进一步看,中美之间的争论是道路之争,这是问题的本质。如果我们还说美国打贸易战是因为中国的实力变化了,那就片面了。中美关系已不可能回到过去四十年的情况。换句话说,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利用了美国或者西方主导的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系,但是我们并没有按照美国所主张的“市场规则”行事,因此就要打压我们,迫使我们去改变。如果想继续享受美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分工的“好处”,那就要按照美国的“规矩”来办事。否则这个市场将对中国关闭。
我们现在国内的舆论,报纸上、电视上宣传的是什么呢?说美国大多数企业都反对加税。这个说法没错,因为它制裁到了在华美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头上,因为在中国的中外合资企业向美国的出口量,远远大于中国的国有和民营企业,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却忽略了也正是这些企业向美国政府告状,说你必须让中国公平地对待我们,我们现在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这一点却没人说明。
我们也没有告诉大家,美国是认真对贸易战的损害进行过评估的,它的政策出台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这一项政策出台,美国会受到多少损失,中国会受到多少损失,它经过了认真的评估,美方内部有讨论,认为他们的损害是可以控制的。他们计算,中国的损失将是美国的8倍。我们现在对我们可能在对美贸易战中会受到的损失估计过低。而美国是经过损害评估,愿意承受这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是下了这个决心的。美国经济界会有反对的声音,确实美国很多产业链都在中国,但是美国是会坚持这个做法的,因为这项政策的目的,就是压中国改变。它对贸易进口加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其实美国并不在乎这个贸易逆差,只有产生逆差,美元才出得去。如果都是顺差,美元就出不去了,美元还怎么占领世界?所以它的政策出台针对的并不完全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