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叫我俘虏兵》
第37节

作者: 凌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2-21 16:36:47

  2、
  第二天收拾停当,几个人骑马出发。一路上杜正给众人介绍了当地胡子的的活动情况和江湖黑话。
  于成山本来是山东人,这回随部北上也是平生第一次出关,因此除了几句老百姓常说的口头禅之外,对这里的民风民俗了解极少,就更不用说什么胡子的黑话了。

  按照杜正的说法,所谓“四梁八柱”只是一个笼统的叫法。四梁分里四梁、外四梁,合起来即为八柱。里四梁指的是炮头、粮台、水香、翻垛的。“炮头”分“正炮头”、“副炮头”。是执法行刑的,他必须“管直”,也就是枪法准,百发百中不是虚话。“粮台”,就是指管理全绺子弟兄们吃喝的人。“水香”是管理站岗放哨和纪律纠察的。“翻垛的”指的是土匪队伍中的军师,相当于大掌柜的参谋长,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

  外四梁指的是秧子房掌柜、花舌子、插签的、字匠。秧子房就是票房,是关押人票的地方。其掌柜的大都心狠手辣,催票时割耳朵、割鼻子,毫不手软,要是碰上吝啬鬼,过期不赎票,也由他和手下人撕票。花舌子负责给苦主家送信、讲价,这种人一要善于查明苦主家底,二要巧言善辩,要对方拿出更多的钱来。插签的,也有叫稽查,主要负责勘察打劫的目标、路线,保证万无一失。字匠主管文书。给苦主写信,与外界的文字交道,都由他负责。

  听完杜正的介绍,于成山大嘴一咧,笑嘻嘻地说:“真他娘的,土匪还这么多讲究!一通机关枪扫下来,保准都老实!”
  杜正看着于成山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只好尴尬地笑了笑,不再说话了。
  然而俗话说的好——乐极生悲。刚到木梁沟村口,骑马在前的丁柱只觉脑袋一凉,帽子就被一枪轰了下来,一群人急忙下马卧倒,躲在了路边一个土堆后面。
  “国民党?”木长锁问。
  “怎么可能,应该是滚地雷他们。”杜正道。
  “那咋办?”
  “咋办?看看打枪的藏在哪儿,把他给我敲掉,狗娘养的,差点把老子天灵盖掀掉。长锁、老于,你们俩枪法好,你们打目标,我掩护。”丁柱一边说,一边举起冲锋枪,突突地打出了一串子弹,于成山和长锁见状就想顺势往两边一滚,可是身子还没动,又是两声清脆的枪声,旁边的地上窜起了一股土烟。
  “妈的,他们的枪法很好,咱们根本动不了,用手榴弹轰一下!”于成山狠狠地说。

  “别着急!”丁柱一把薅下木长锁的帽子,然后挂在了枪口上,慢慢伸了出去。
  “啪!”一声枪响,紧接着“铛”的一声。丁柱只觉得手里的枪仿佛被铁棍击中,一下子飞了出去。捡回来低头一看,只见枪杆上赫然一处小指肚儿大小的凹陷。
  “奶奶的,太准了,居然不打帽子,直接打枪杆!”丁柱一边说,一边掏出手榴弹,单臂一使劲撇了出去。
  “啪!”又是一声枪响,紧接着“轰隆”一声。手榴弹刚飞出不到五米,便被凌空击中,爆开了花。
  “这他妈可咋整?拼了,冲出去吧。”木长锁有点急了。
  “拼个屁,连对手藏在哪都不知道,这是专门的冷枪手。”于成山也有些郁闷,骂完人扭头看了看身后的杜正。
  “还是我来吧!”杜正说话了。

  站起身,拍拍土,杜正大摇大摆走到路中间,高声喊道 :“敢问此地当家可是‘滚地雷’刘大掌柜。”
  “你是谁?是又怎么样。”
  “回去通个信,说喇嘛洞杜正要拜见大掌柜。”
  “等着。”对面的人没好气儿地又回了一句。
  于成山顺着喊声,朝村口大屋的房顶看去,只见一个人爬了起来,一转眼又不见了。

日期:2009-12-23 15:00:12

  几个人足足等了十来分钟。突然村口响起两声炸雷,丁柱、于成山和木长锁立刻举起枪,朝前面瞄准。杜正急忙抬手压住于成山的枪杆,低声说:“这是刘殿魁的欢迎仪式,看样子,他是给我脸儿了!”
  “欢迎仪式用炮轰?”于成山睁大小眼睛问。
  “那是土雷,只有响,没有弹。”杜正一边说,一边朝村里走去。
  一行人刚进村口,就见一间大屋后面转出一群人,当头四个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带着狗皮帽子,腰上插着盒子炮。四人身后是一个身材干瘦的小老头儿,看上去大约五十来岁,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就和要饭的差不多。身上穿着一件黑棉袄,前襟凸了个大口袋,两只手插在里面,腰上系着一条灰色的布绳,上面斜插着一个短杆的烟袋。
  两伙人对面站住,杜正迈步上去,朝前一抱拳,朗声说:“大当家的还好吧!”
  “还好,还好,杜署长来了啊!”刘殿魁一抬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一笑,让于成山等人心里一震,小老头儿眼里精光闪烁,宛若两把锐利的尖刀直入人心,那原本干瘪的身躯竟也在一瞬间就变得精悍无比。看样子,这不是简单的角色。
  “大当家的,一言难尽啊。”
  “呵呵,进屋说话。”小老头儿又是一笑,双手却依旧吞在前襟里,既没抱拳也没指示,只是一侧身让出了一条路。杜正并不在意,带着于成山他们一转弯进了大屋。
  屋子里陈设很简单,当中一条香案,供着一个半人高的金佛,身背经箧,头罩华盖,两边是十张椅子,每张旁边都有一个小方桌。刘殿魁走到居首的一张椅子边冲身旁的大汉一点头,那人立刻快步走到香案前拿起三炷香递给了杜正。杜正接过香,恭恭敬敬地插在香炉里,又磕了三个响头。
  刘殿魁见杜正磕完头,微微一颔首,没再说什么。

  众人落座之后,军师庞青云也被请来了。这是一个身材挺拔的年轻人,面色略黑,但双目有神,有股桀骜之气。一进屋,他就和杜正来了一个大个儿的拥抱。刘殿魁则一动没动,只是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等庞青云和杜正亲近完,刘殿魁开口了。
  “说吧,老杜,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估摸着你也不是串门儿的,这回是挂注,还是推大沟,我这绺子,共产党准备咋办啊?”说完这句话,刘殿魁的脸上瞬间收起了笑容,庞青云则眉头一皱。
  “大当家的,这第一,我杜正投了共产党了,再往后也不会变,所以挂注入伙我不干。第二,这木梁沟是朋友的山头儿,推大沟灭村这事我更不会干,所以您说的这两件都不可能。东三省的局势您是门清儿,现在又是局红管亮,人强马壮,我就想问一句,您往后想怎么带这绺子。”杜正不动声色间又把问题推回给了刘殿魁。
  “嘿嘿,老杜,既然话说到这了,我姓刘的也不赖叽。第一,我老了,但是手底下这二百号弟兄还得活;第二,我这有封国军的文书,我人老眼花不明白,你帮我看一眼。”说完刘殿魁一使眼色,旁边的庞青云拿出一封信,直接递给了杜正。
  杜正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两张纸,第一张是一封劝降信,落款处题着廖高轩三个字。第二张是一份委任状,封刘殿魁为辽西反共护国军司令,军衔上校。
  杜正微微一笑,把两张纸放在茶桌上,转头说:“大当家的,这上校的军衔可不小啊,和我们团长正好一样,比我是大多了,您怎么拿主意?”
  “我有什么主意啊,我老了,完蛋操了,上校还是上将在我这儿连个屁都不如,不过我寻摸着你们两虎相争总得一死一生,这生的恐怕就坐定了江山。按理说咱们胡子投官这是定斩不饶的大忌,但话说回来,风水轮流转啊,我也得给自己留个全尸不是。”

  “那您是准备投国民党了?”
  “杜兄弟,你别忙,我刘殿魁也没这么贱,我不是谢文东,一纸文书就能买了。但话说回来,我这四梁八柱齐全,光好炮头就有五十来个,混个官位也不是难事儿。如今来了自家弟兄,我就寻摸着不能让你为难,我是老了,不求别的,就求你们大军给我这老根子留个活路。”
  “您的意思是?”
  “你来木梁沟干什么我心里清楚,咱们就说明白话,我不投国军,也不投你们共产党,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当年抗日我没皱过眉头,否则我家你老嫂子和你大侄儿也不至于让日本人扒了皮。我刘殿魁是什么样的人你知道,这些年我开差砸窑的事干了不少,但没有一件是缺德的。现在你杜正跟了共产党,有枪有炮,给老哥我一条生路,不为难吧?”刘殿魁眯着眼盯住杜正问道。
  “大当家的,您想没想过以后咋办?”杜正又问。
  “以后?车到山前必有路,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刘殿魁一边说,一边把双手插回了前襟里。
  “那行,既然大当家的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杜正也不说什么了。咱们走一步看一步,日久见人心。”
  “对,日久见人心!哈哈哈……”刘殿魁仰头一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