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第6节

作者: 阚治东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天,得知凡尔霖执意要到静安证券业务部,上海警方派人过来做先期安全保卫工作,那个警员拿着地址,找了半天才找到业务部,看了之后说:“美国人真怪,怎么拣这么个破地方参观?”
  在很多来访者眼里,特别是那些海外来访者,静安证券业务部的确是太简陋了,大门进去是一排高高的柜台,柜台后面的墙上挂了一排黑板,黑板上写着各种股票和各个年份国库券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在当时,我们的计算工具靠算盘,不少来参观的外宾拿着算盘不知是何物,充满了新奇感。
  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凡尔霖拜访静安证券业务部
  左起:黄贵显、李祥瑞、凡尔霖

  自从凡尔霖拜访静安证券业务部一事见诸报端,静安证券业务部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证券交易业务量不大,接待任务却不轻,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海内外的来访者。
  引进“人才”,更新硬件
  一个证券业务部变成一个“旅游景点”,绝非我们的本意。为了让这个“旅游景点”恢复其本来的功能,我上任之后开始引进人才,规范运营管理。
  我引进的第一批人才,是我早年结识的一批上海证券业的老前辈,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七位老经纪人:吴仕禁、林乐耕、施之敏、魏少庭、龚懋德、王渭熊、穆壮武。这几位老先生都曾经在旧上海的证券业叱咤风云,《中国第一股:申银十年风云录》一书中就记载了几位老先生的故事。其中林乐耕老先生曾经“租了12间写字间,装了80部电话,光号子雇人就120个,每天进账10根大条子”,“到了上海解放,6月10日清晨,解放军包围了证券大楼,捉进去238个人,封掉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切交易”,“林先生幸好那天不在里面,没被捉。小广东周汉卿、徐长和、穆壮武统统被捉进去了,被关在思南路第一看守所,足足关了129天”。


第二章(3)

  37年后,证券交易重归上海,几位老前辈对此感叹不已。对于我邀请他们作为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业务顾问,他们也是欣然答应。
  当年他们曾向我提议:缩小买卖差价,加快挂牌国债和股票的价格变化频率。为此,我请几位老先生分别坐镇静安、虹口证券业务部,由他们根据交易情况,拿出各类证券买卖价格变动的意见。尽管几位老先生中年龄最小的也有80多岁,但他们仍像年轻人一样,每天早早就来到证券业务部,认真地履行职责。
  而硬件的更新则是从显示行情的小黑板开始的。为了支持电子管显示板,静安证券业务部使用了国内证券业的第一台电脑。当时,黄贵显、胡瑞荃向我提出要买台电脑,但是那时一台电脑要三四万元,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大家舍不得买。最后一合计,决定向上海计算机公司租一台。坦率地说,那台电脑初期的作用并不大,就是控制电子行情板,或打个“欢迎某某访问团”的标语。但是,证券业用上了电脑,在当时变成了大新闻,《新闻报》报道说:“上海静安证券业务部在全国率先用电脑处理证券交易,内容有股东管理、证券行情、股价指数等。”

  中国证券业的发祥地
  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小黑板变成了电子管显示板,硬件算是上去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一天,公司业务二部经理黄贵显、静安证券业务部经理胡瑞荃以及业务部的边晓敌到我办公室,探讨股票指数编制的问题。他们告诉我,他们打算编制一个指数,并拿出一个笔记本,记录了他们初步的编制方法和1986年以来的编制数据,他们拿不准编制方法是否准确,因此没往外拿。那时国内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交易中的股票数量有限,对股票指数的需求并不很迫切,但静安证券业务部想填补股票指数这一空白,我理解他们的心情。

  当天回家,我就参考“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等编制方法,结合上海当时股市的实际情况,写下了《静安指数编制方法及说明》一文,交给胡瑞荃、边晓敌等,让他们根据这一编制方法修正他们过往的编制数据。
  静安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后来在我们编制的国内第一份股票年报上发表过。主要是以静安证券业务部、虹口证券业务部挂牌交易的上海6种股票为样本,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基数修正法综合计算出来的,也是当年反映上海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指数。静安指数基期为1986年9月26日,也就是静安证券业务部第一批股票的挂牌交易日,基期指数值为100点。

  在日本,有《四季报》,分春、夏、秋、冬四季,公布所有上市公司的情况。而我们,股票发行了、上市了,却没有任何资料提供给投资者。我和黄贵显、郭纯等商量后,决定要搞份手册公布上市公司的情况。当时按季公布显然没必要,所以就决定叫年报。国内第一份股票年报——《1988年股票年报》就这样推出来了。主编是我,责任编辑有黄贵显、强纪英和郭纯。

  1988~1993年的股票年报
  我为年报写了前言,其中写道:
  我公司静安、虹口两个业务部自1986年9月后相继开办了股票买卖交易业务。三年时间中,全市已有数万人投资于股票市场,在他们的信赖和支持下,一个股票买卖交易市场的雏形已经形成,这对促进我市股份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全市至今没有一个专门的证券信息部门,所以日常可供证券投资者参考的资料非常有限,故使不少投资者的投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此,我们深感内疚和歉意。为了弥补工作中的欠缺,我们编辑了这份《1988年股票年报》。


第二章(4)

  在这本小册子中,我们收集了已上市的6家股份有限公司的概要情况、经营状况、财务指标以及这些公司自股票上市以来的行市动态、交易数量等资料,还请有关行家对每个上市公司作了简要的评述和分析。这本小册子可供股票投资者作为投资决策和交易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股票持有者行使股东权利的参考资料。
  编辑这本股票年报,也是力图把我们的股票市场推向规范化的一种努力。我们认为,股票市场应该是一个充分公开的市场,无论是股票自身价值的情况,还是市场交易情况,都应该具有透明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才能确保有价证券市场上的买卖交易在公开、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至今,我手头仍保留着第一份年报,薄薄的一本,确实是份小册子,收录的只有6只股票。第一份年报没有对外宣传,只是派送给我们的主要客户。
  1990年初,《1989年股票年报》和静安指数正式对外发布,引起境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上海分社以《上海股票投资者现在有了可靠的“参谋”》为题发表了通讯,而香港《明报》则发表了《上海静安指数,股民的晴雨表》一文。
  香港《文汇报》更是直接写道:“静安股票指数是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采用上海上市的6种股票的价格编制而成,这也是我国大陆股票市场第一个股票价格指数,使玩股票的上海人结束了瞎子摸象的状态。”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前,静安证券业务部和虹口证券业务部都已成为申银证券公司下属的营业部,静安指数也成为申银证券公司对外发布的股票指数。为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运营需要,申银证券公司将所有交易中的股票以及清算交割资料无条件地移交上海证券交易所。当年我和黄贵显、胡瑞荃等曾希望一并移交静安指数编制的相关资料,让静安指数历史性地延续下去。上交所可能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没有继续采用静安指数。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当年我们移交的股票为样本,以1989年12月19日为基期编制了上证指数,并于1991年7月15日正式发布。而在上证指数正式发布前,申银证券仍然每天发布静安指数。

  从静安证券业务部成立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这4年间,静安证券业务部是国内股票、国债等证券业务量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同时,在那里培训了国内第一批证券从业人员,编制了第一个国内证券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推出了上海第一批上市公司,编制了国内第一个股票指数,发表了第一本股票年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