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到中年婚姻危机,半生的奋斗却变成了三无女人》
第2节

作者: 无悔的青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天公公卖了十吨煤,都是自己铲出来,又自己装车的。他从不用家里人帮忙儿,公公说:从咱这个院子里走出去的,都要干干净净的做个有用的人!——一个没文化的老实人,用他一辈子的血汗养活了全家八口,终于在那个雪夜,倒在煤棚子里了。脑出血,两个小时以后,邻居范三弦儿发现了他,招呼了茫然不知、依旧坐在屋里织毛衣的婆婆,然后又自告奋勇的用推土的独轮车把公公推到了医院。当天夜里公公就没气儿了,而第二天刚好是赵鹏的生日,从那以后,赵鹏就再也没提过过生日。

  当时大着肚子怀了五个月身孕的我,在似睡非睡的朦胧梦境里,接受了公公的嘱托:把没完成学业的小姑子供上大学,把家里的担子挑起来!

  赵鹏上面还有个哥哥,三十好几了也没成个家,那些年尽干些风花雪月的事情被政府劳了改,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三个大姑姐都结婚了,只有这个老丫头小梅还小,上高三了,明年就要考大学。
  我一边奔走着张罗公公的丧事,一边暗暗的下决心:要把小姑子供上这个大学!婆家人脑瓜儿聪明,考上是没问题的,问题是家里就赵鹏一个开工资的,自己大着肚子发廊开不了,劳改假释的大伯子哥没有一分钱的进项;二大姑姐一家三口总回家来蹭,再加上小梅要住校念书要考大学;眼看着孩子几个月以后也要呱呱坠地,这日子要怎么样精打细算,才会过的好呢?
  老赵头儿刚来这个地方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伙子,那是林业局刚建局的时候。上面要在这个深山老林里铺铁路,把林区的木材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全国各地去,临时招了一批铁路工务段的工人。这第一批走进深山的人,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老赵头儿也一样。老家是宜兰一个草原和农村交界的地方,家里穷得叮当响,别说娶媳妇儿,就是吃饱饭都成问题。老赵头儿是家里的老大,回头看着几个大眼儿瞪小眼儿、吸溜鼻涕的弟弟,一跺脚,抱着闯关东的心,怀揣着在东北扎下根、娶上媳妇儿盖上房,再把几个弟弟都带出去的宏伟梦想美好蓝图走了出来。在这个夏天瞎虻蚊子往死里盯人,冬天撒泡尿都会结冰的地方,就连老虎、狗熊、狼都能做邻居的地方,站了脚。

  一开始他们都住在工棚子里,连个电灯也没有。晚上一刮风,那大烟炮夹着雪溜子直往工棚子里灌,老赵头儿冻得滴哩哆嗦,牙巴骨直磕打。可是这里顿顿能吃饱大碴子饭、窝窝头儿,酸菜炖土豆子,还能月月按时开工资,这和老家比起来,俨然就是天堂!于是第二年秋天,老赵把没过门的媳妇儿苗青青带了过来,就在工棚子的一角,围了一块地方,成了家。
  紧接着第三年上头,张罗着盖房子,手头不宽裕,也盖不多大。一直到了大约十年以后,老赵才盖起来现在这三间一面青的房子。啥叫一面青呢?就是正面是砖石砌的,其他三面墙是用草拧成捆儿,沾了泥浆堆成垛儿,俗话叫拉合辫儿!这样的结构现在不常见,当时也不常见,当时都是草拌泥和木刻楞的多,但是拉合辫儿胜在暖和。房梁用的是很粗的原木,门窗、房扒板都是红松板子,林区不缺好木头。房顶是少见的青瓦,直到现在也和邻居们的红瓦格格不入,鹤立鸡群一样鲜明。

  所有的门窗都是老赵自己一手打造的,很结实、很古拙。那个年头儿的穷人家的男人们,大多练就一手好活儿,木匠瓦匠、水电师傅,多少都要会一点,而老赵把这些活儿干得是炉火纯青!为人也极其忠厚老实,只是一个没文化,吃了大亏。段里看他踏实勤快让他当工长,干了三天他就自动请辞了,干不了!不识字,记个工也费劲,于是人家后来的都当上了局长,老赵还是一个普通工人,一直到退休。段里照顾他,给了一个名额,赵鹏暗地里哭了三天,才被迫放下考大学的心思,委委屈屈的接了爸爸的班儿。

  这房子建得太久了,窗子已经开始走斜。家里除了为了捡煤连衣裳都舍不得脱下来、葫芦身儿睡觉的老赵头儿,就是一个风湿性关节炎干不了重活儿的老婆苗青青。两个儿子都不爱着家,大的忙着到处“谈恋爱”,小的忙着到处打麻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一辈能、一辈熊,老赵太能干了,养了两个儿子都懒得出奇,锹镐不沾。
  第三节,因缘姻缘

  老赵头儿每天火车一叫,他就起床,先到站里把煤拾掇了,装好拉回来,天还没大亮。老赵头儿就坐在炉子旁边透灰,把炉灰倒了,柴火架上点着了,再压上煤,烧上水。家里人起来了,屋子里多攒都是热乎乎的,就没冷过。
  天暖和了,老赵头儿就把烧炉子改成种菜地,小白菜、香菜、葱,柿子、茄子、豆角子,秋天吃的大白菜大萝卜,除了土豆子家里不能种,都齐全了。
  家里的地为啥不能种土豆子呢?因为家里的地粪大,土豆秧子会疯长,光长秧子不结土豆。所以老赵头儿在很远的铁路路基边儿上捡了一块土地,种了土豆,结果到了老秋,他让儿子们去收土豆子,大儿子推说有事没去;小儿子拎个塑料袋去了,带回家一塑料袋土豆,其他的根本没刨出来!老赵头儿一生气,下次不种了,麻烦人不如麻烦己,可自己还得捡煤呢?分不开身,买着吃吧!年年买四、五麻袋土豆子,把二女儿那份儿都带出来了。老赵头儿死那年还买了四袋子土豆,下在屋里的菜窖里,结果我一坐月子没人下去拿,土豆芽子长到一米多,都烂在了窖里!转过年赵鹏把菜窖封了。

  要不说啥都是因缘,老赵头儿捡的那块地,就是我姥爷的地,当年是我姥爷开荒一镐头一镐头的刨出来的。我妈妈看在赵鹏的面子上,没和老赵头儿说道这个事儿,结果老赵头儿也不种了,这块地就这么撂荒了,两家倒成了儿女亲家。

  老赵头儿的能干是十里八村都知道的,老赵头儿的媳妇儿苗青青也是个能人儿,村儿里来的姑娘生怕别人瞧不起,性子要强,愣是学会了使用缝纫机。老赵舍着好几个月的窝窝头没吃饱,换来了一个二手的飞人牌缝纫机,给了媳妇儿苗青青做礼物。苗青青乐得合不拢嘴,把买来的几尺青布掂对着正正倒倒做了六身新衣裳,每个孩子过年都有一套!邻居媳妇大娘们把个老赵家门槛子都要踩烂了,二孩儿他妈没少叫,求苗青青给自家的孩子们做衣裳,为此苗青青高兴了多少年!每次听到婆婆讲这些陈年往事,我都很开心,脸上自然浮现灿烂的笑容。婆婆是把自己当女儿看,贴心,才会将这些过往的事情讲给自己听呢!

  我这个二儿媳妇儿,老赵头儿两口子是打心眼儿里稀罕。人漂亮、能干,不嫌弃家里底子薄,心善又仔细,对老两口儿和家里人,那是好的没话说。
  公婆就盼着大儿媳妇儿也能这样贤惠,这家里就没啥遗憾了。(解释一下正正倒倒:那个年代的布匹除了平纹就是斜纹,斜纹的布很结实,大家都喜欢选择它给孩子们做衣服。但是老赵家孩子多,生活困难,苗青青就把斜纹布的正面和反面,颠倒着裁剪,这样做出来的衣服花纹颜色不大一样,但是可以有效节约原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