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腾达》
第33节

作者: 蟆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赌钱的时候胆量那么大,现在却知道害怕了?”兰屏筷子一拍。
  龚昌遇战战兢兢地拿着筷子,不敢吭声,只顾吃饭。
  “再有下次,你给我卷铺走人,立马回龚家去,我没有你这么一个丢人现眼的侄子……”兰屏不依不饶,絮絮叨叨说了一大段。
  “够了,兰屏。”祝启室推了一下兰屏,“老学还是个孩子。”
  “他都十八岁了!”兰屏更加气愤了,“都是你的错,让他去做什么生意。”

  “姑妈,我错了,下次我再也不敢了。”龚昌遇嘴里嚼着饭,嘟囔着说。
  “兰屏,老学他知道认错了,明日我们再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祝启室对着龚昌遇使了一个颜色。
  “我是不会给他机会的了,老学赌博又不是一次两次了!我们给他还的赌债记不清有多少回了……”兰屏拿着抹布擦了一下桌子,然后转身走了。
  是夜,龚昌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了,脑子总是想着猜大小,明天怎样才可以赢回输掉的铜子……
  其后,祝启室先后又偷偷地给了龚昌遇五六次做生意的本钱,可是龚昌遇不思悔改,一到牛市桥附近,就输得一干二净。

  没有不透风的墙,龚昌遇偷偷摸摸拿着生意本钱用于赌博之事还是让兰屏知道了。气得姑妈都快要吐血了,一个劲地埋怨祝启室纵容自己的侄子,助长他的骄奢淫逸之习气,对他一而再再而三迁就,实则是害了他。
  祝启室一时没有办法了,被老婆逼得无路可退他心里清楚,再大的家业也会给龚昌遇败光的,武攸城无论如何是不能去了。
  他只好和二少奶奶兰屏商议,让龚昌遇随同村的脚夫一块去粤西郡挑盐卖算了,以便培养他自食其力的能力,让他多少吃点苦头,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为了帮助龚昌遇彻底戒赌,祝启室每次都牵着马亲自送到他枫木界脚下,直到背着扁担和勾绳的龚昌遇在茫茫的大山变成一个小黑点,他才放心地返回塘尾冲。
  枫木界位于绥远县和儒林县的交界处,山路崎岖陡峭,林深草茂,沿途土匪盘踞,设卡拦路打劫。因此商人和挑盐的脚夫一般都成群结队,才敢经过此地。

  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实行盐业官府**,朝廷牢牢控制了盐的运销,人为地造成了盐的供求失衡,价格上涨,本来供求可以平衡的盐业因受朝廷控制而失衡。
  粤西郡和粤东郡的盐作坊已将煎盐改为晒盐,工本减少,产量大增,盐的产区扩大了,原本对老百姓非常有利的,可盐税却是清和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一引盐(小引200斤,大引300斤)课税为20——30两银子。
  官盐不仅价高质次,人为划定销售界线,造成边远地区无盐可食,居民不得不参与私盐贩卖。既有需求,又有供给,这样私盐就有了它存在的可能性。官府无法控制的盐经走私渠道进入市场。
  尽管朝廷严厉打击私盐,但私盐仍屡禁不止。即使有官盐的地区,私盐仍可以凭借价格优势进入。朝廷对私盐禁管制越严格,私盐贩卖反而越活跃了。
  当时儒林县人们的食盐奇缺,都是本县的脚夫走路去粤西郡肩膀挑回来,往返八九百里,因而盐挑回来后,价格不菲,一斤盐可以换到一担谷子。

  龚昌遇参与贩卖私盐,祝启室也是进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一来可以让龚昌遇见识一下经商的艰难,二来暗中了解一下粤西郡“拜天帝教”的动向。
  一进枫木界,血气方刚的龚昌遇总会走在挑盐队伍的最前面,不但没有失落感,还把挑盐当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在他看来,投入为数不多的成本,就可以获得高额回报。
  到了枫门岭上,有一处供来往行人歇息的凉亭,那里有一口水井,做饭可以就从井里直接取水。龚昌遇很勤快,每次都负责从凉亭周边拾取柴火。火生起来之后,大伙煮的煮饭,洗的洗菜,很快就会把饭菜弄好,然后每人一份,蹲在地上吃将起来。如果有人带了水酒,见着有份。
  吃完饭之后,继续赶路。山里的土匪见脚夫们都是一些穷苦人,并不想拦截他们。只是回来的时候,象征性地收取点过路费,只要每个脚夫留下一斤盐,就一律放行了。
  如此几次之后,脚夫们还乐呵呵地说土匪们讲义气。龚昌遇对此很不理解,自己脚底磨血泡不说,辛辛苦苦地挑来的盐,凭什么要分给土匪一些,让他们坐享其成。
  “老学,你一次挑一百七八十斤,给他们一斤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啊。”一个叫余前的年长脚夫安慰龚昌遇。
  “老哥,一次一斤,十次就十斤,一年下来,我们得给他们多少斤啊?”龚昌遇将扁担竖了起来。
  “对呀,一次一两银子,十次就是十两银子。”余前应道,“如果我们不给,就无法从枫木界顺利回到四都去。”
  “这些土匪不就是手里拿着刀吗?有什么可怕的!”龚昌遇舞起了扁担,呼呼生风,“我一扁担一个,将统统他们打趴下。”

  “老学,小声点。土匪雁过拔毛,固然可恶,其实我是也不愿意的。如果和他们硬拼,就算今天我们赢了他们,明天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余前拿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再走二里地,就是土匪的山寨了,千万不要和他们过不去。”
  “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想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我呸,这山中的树和路,他们什么时候管理过?”龚昌遇将扁担一横,坐在了盐担子上。
  “小兄弟,这枫木界的土匪都是一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因为没有田地可以耕种,迫于无奈才落草为寇的。这山中的土匪只抽百分之一的‘盐税’,比强盗和官府要讲义气许多……”余前喝了一口酒,将葫芦递给了龚昌遇,“你也喝一口吧。”
  “我不喝酒的,多谢老哥。”龚昌遇摆摆手,“土匪一个个好吃懒做,不劳而获,你怎么还替他们说话啊?”

  “没有谁愿意在这山里做土匪,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余前用纸卷了一卷旱烟丝点上了。
  “做土匪不需要理由的,一个土匪,就有一个理由,一百个土匪就有一百个理由。”龚昌遇不以为然。
  “好了,不说了,继续往前走吧!”余前挑着一百多斤的盐担子,晃悠悠地走了。
  很快,私盐队伍进入了土匪出没的地段,三四个土匪提着刀出来了,大声喊道:“我们大当家说了,今儿得改改规矩了,留下你们的盐担子!”
  每个脚夫都提心吊胆地放下了担子,手持扁担,小声议论起来,纷纷表示不满。
  “盐担子留下,我们空着手回去,这哪成啊?”余前第一个站出来说。

  “老哥,就这几个人,不足为惧。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还以为我们是怕他们。”龚昌遇扎紧了腰带,提起扁担,“愿意随我打土匪的,请往左边站好了。”
  日期:2019-06-07 08:5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