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34节

作者: 一名新兵
收藏本书TXT下载
  鲨鱼岛纵然有着一些不完美,但对此时的徐长青而言,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宝地,是徐长青能发展壮大下去的一个重要根基!
  可惜啊,徐长青此时的银子已经见了底,纵然此时养活大队人马不需要花费太多银子了,可~,想要做的诸多大事,没有银子是断难成行的。
  徐长青思前想后,也只能把这种熊熊燃烧的雄心壮志先压制下,一步一步的来!
  尤其是,自己还需要更多各方面的精锐人才!

  如,在宁远城极为不值钱的各种匠户。
  再如,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郎,厨师,渔民,乃至是熟悉各种作物的老农户。
  尤其是拥有更多军知识,弓马娴熟、有灵性的老牌夜不收!
  但在此之前,徐长青却必须要先搞点功绩,赚些银子和本钱才行!
  确定了鲨鱼岛攻略,徐长青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也是逐渐转向了鲨鱼岛。
  岛的一般基建工作并不困难,地取材建造竹屋、木屋便可。
  辽地的风暴季一般得到八月、九月,乃至是十月,此时不过六月,徐长青还有着充裕的时间。
  按照当下的状态,每天运送三五百人去鲨鱼岛,难度并不大。
  当然,徐长青一边在照顾鲨鱼岛这边迁徙的过程,也没有忘记了操练新军!
  主要核心兵源便是张龙、张虎、赵启亮、王洪洋等精锐青壮,合计一百五十人!
  这是这些辽民青壮最优秀的一拨人,个个正值壮年、身强体壮不说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通些拳脚武艺,稍稍操练便是可以用了。
  尤其是鲨鱼岛之猪蹄岛不知道宽阔了多少,再也不用憋屈的如同猴子般缩在山了。

  对这些新兵的操练,徐长青也是如赵增金、二狗他们一样,还是练军姿,练左右,练他们的军规军纪,对自己命令的执行程度为主。
  首先把这个大框架撑起来,然后再图谋其他。
  在这种忙碌纷杂间,一晃,七八天飞速而过,时间已经来到了大明崇祯十四年的六月二十一日。
  猪蹄岛这边的辽民百姓,包括那些视徐长青为神明的年轻女子们,都已经去了鲨鱼岛安家,猪蹄岛这边则变成了一个观测监察为主的据点。
  随着徐长青麾下的这支新军逐渐有了模样,宁远方面,也是传来了不少新的消息。
  最核心的一个,便是又有九边的精锐援军赶到了,一共来了两部,前屯卫总兵王廷臣部,东协总兵曹变蛟部!

  PS:(曹先驻遵化,后驻玉田,也可以称之为玉田总兵,属于蓟镇东协,但与蓟镇又不是一个序列,有独立性。)
  不过,这俩爷们都是在宁远周边不远,都算是关宁势力范围、有关宁血统之人,他们赶过来实际效益其实并不大,但在军心却是将明军提升了一大截!
  他们两部加起来有一万五六千人。
  加宁远地头蛇吴三桂的关宁军主力,半地头蛇辽东总兵刘肇基部主力,再加之白广恩的蓟镇军和山海关的马科部,以及洪承畴亲领的一部秦军主力,明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九万人的规模,可谓是浩浩汤汤!
  而且,宣府镇总兵杨国柱部,大同总兵王朴部,密云总兵唐通部等,也都已经快马加鞭,想来不日便是会汇聚宁远。
  听闻,朝廷已经发出多道急令,在军需、物资等各方面,全都是为各部开了绿灯,只为各部能尽快赶赴宁远前线。

  甚至,传闻天子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节衣缩食,全力支持辽西前线。
  即便距离历史明军汇聚出征的节点七月末,还有着一个多月的时间,可此时,庞大的战争阴云,已经逐渐将整个辽西走廊覆盖。
  徐长青本来正打算大展拳脚,大干一场,穆然听到这些消息,一时也是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大明想要打松锦之战,早已非一朝一夕之功,虽是早知道了其的诸多缘由,洞悉其核心,可真正听到、见到,这事情要发生了,徐长青的心里,一时还是说不出的滋味。
  朝廷重臣们急于拿下化解锦州之围,天子崇祯皇帝恐怕只有更急!
  可....
  这他么是着急能解决问题的吗?
  军国大事,岂如儿戏?
  但诸多原因纠结,朝廷几乎所有财政,全都是投放到了辽西这边,谁又敢在这种时候唱这种反调,大逆不道呢?

  说到底,不论是大明的国运,还是之前的种种错误和决策,已经让这个庞大而又巍峨的老牌帝国,处在了悬崖边,已经是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了!
  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难道,指望着崇祯皇帝和朝廷的阁
  老大员们,放弃辽西之地,全面退守关内?
  那,这些年花费数亿两白银打造的宁锦防线,还他么有个鸟用?
  这些银子都是喂了狗吗?
  即便徐长青是穿越者,洞悉前因后果,面对这种不可逆的大势,还是有些无能无力。
  徐长青也只能振作起精神,先把握好自己!
  其实早已经知道结果,却还是存留有那么一丝幻想,但随着可怕现实来袭,徐长青也只能掐灭了那一丝丝儿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此时,徐长青的队伍已经有了近一百七十号人,再加之近四百号的辅兵青壮,不仅战兵人人有甲,有大明的各种制式武器,辅兵们也有半数都有棉甲护身,人手一柄制式佩刀。
  这种效用力,可绝不是之前那十几人的小队伍可以拟。

  只不过,辅兵的操练只是刚刚开始,远远没有走正轨,算是出征,徐长青也只能带五六十号辅兵种子,把他们充作民夫来用,先见识下战场行了。
  又是两天精心的筹备,分析了宁远城方面传来的诸多消息。
  大明崇祯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晚。
  随着夜幕悄然降临,五六十艘经过了精心装备改良的竹筏,载着徐长青的一百五十多号战兵,加之五十几名最精锐的辅兵,合计二百余人,在徐长青的一声号令之下,队伍犹如一片庞大的鱼群,悄然进入了海。
  这些时日,徐长青白天操练军法军纪,队伍执行力,晚的竹筏操控也一直没有拉下。

  现在算是许多不会游泳的战兵、辅兵,操控起竹筏来也是没有太多难度。
  而也正是因为他们不会游泳,所以他们也是更加谨慎,非常明白竹筏一旦失控后的那种恐怖后果!
  毕竟,好不容易碰徐长青这么个菩萨转世的明主,老婆孩子都有了保障,谁又傻到想不开去死?
  这片海域徐长青等人都已经很熟悉,几如自己的后花园。
  而随着颇为锋锐的曹变蛟和王廷臣两部的赶到,明军的哨骑力量也是一下子增大了不少,将的清军的游骑战线往后推了不少。
  清军可不傻!
  徐长青现在也是对他们这些游骑小队摸的很通透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