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事的纤绊,不能释怀》
第60节

作者: 风知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们在这先捡着,我把这些送回去。”赵老太太背起装好的一大袋树叶,又把几人捡的树枝树杈子捆好用手拿着。

  娟姐拿起赵老太太的耙子,学着赵老太太的样子,把树叶子聚起来。别说,不一会也是弄了一大堆放在那。
  赵老太太送回去一趟之后,赵家大娘也跟着来了,手里也是拿着耙子和一个大布袋子。
  整个一天她跟着捡柴火,一点也没放松,现在她爹娘都没在家,只自己跟着干活,本来人小干的不多,如果在偷奸耍滑,赵老太太肯定是不满意的。
  弄回去的树叶子和打出来的高粱壳也叫高粱帽子堆在一起,高粱帽子一般冬天的时候,临睡前放一灶膛,它能慢慢的着到天亮,整个晚炕都是热乎的。
  跟着捡了两天柴火,她爹娘终于回来了,看于氏心情很好,估计是南山那边地都帮着收拾的差不多。

  赵老太太见了,只说了一句‘回来了’,然后没多说啥。
  “娘,我小姨小舅家的地都弄好了?”
  “弄好了,场也打完了,秸秆也都拉回来了。”于氏一边说着,一边把小小放在炕,让他接着睡,“你这几天跟着你奶捡柴火了?”
  “嗯,”她点头。
  于氏一边夸丫丫懂事,一边收拾好去主屋帮着做晚饭,现在天快黑还没黑,她爹把牲口和车放好之后,跟赵老太太打声招呼又出门了。
  “爹,你干嘛去呀。”丫丫看她爹拿着火石,好他干嘛去。
  “地头子好多杂草,趁着现在还不黑,爹去放把野火烧烧。”她爹一边说着一边往山走。
  “爹我也跟着你去。”这么好玩的事情,她得去看看。
  她爹停下来,看丫丫从门口跑出来,小跑着跟他,“这有啥好看的,你也要跟着去。”虽然这么说,她爹还是原地等着。
  娟姐和宝哥从后院来主屋,看丫丫往外面跑,宝哥在后面跟着。娟姐怕宝哥磕着碰着,赶紧后面也跟着。
  山有好几次都在放野火,这边一块,那边一块的。她爹刚一到地方,给他们几个找了一块安全的地方,让他们好生的待着,别乱动。然后自己看看风向,手里拿着铁锹,用土隔出来一块地方。然后把地头的杂草点着,火‘忽’的一下起来了,然后顺着风‘嗖嗖’的往前走。
  她爹跟着火苗一直往前走,看着火走的不对,挖土把火给埋,他们几个乖乖的看着。
  野火烧过之后,地黑黑的一片,有些地方杂草多,火苗蹿的老高,冒着青烟,丫丫爹的铁锹时刻装着土,以防火势蔓延。
  看着眼前的野火,终于明白了那首小时候背过的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感悟要是不在当下,还真是不好理解。
  她爹又放了两在山放了两处野火,天实在是黑了,赶回家吃饭了。
  小小一回来,她和娟姐几个不用跟着山捡柴火了,因为她要在家看小小。
  回来之后第二天,她爹娘套车去了东山头割苜蓿草,带了午饭和水,午不回来,直接晚才回来。
  苜蓿草是一种山的草,牲口很是爱吃,这个时候正是苜蓿草该割的时候。每年家里有牲口的,都赶着车一趟一趟的山割草。

  割回来晒干,然后用铡刀把苜蓿草铡碎,顿顿给牲口填点,又养膘又养劲。
  一早起来,她看院子里的野草挂了霜,白白的一层,天又冷了很多。
  “霜降了。”她娘从主屋做好饭,正要去叫她过来吃饭,看到丫丫已经出来,在院子里看野草挂的霜。“这是昨天晚挂的霜,天气凉了,露水直接成霜了。”
  她娘许是看她看的好,解释给她听。。
  “娘,霜降之后是不是冬天了呀。”
  “再有半个月立冬了。”于氏一边把丫丫的衣服裹紧,别让她冻着,一边答着话。
  “霜降有啥好吃的吗?”
  于氏笑,“知道吃。”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于氏想来想,“霜降吃柿子,吃了柿子冬天嘴唇都不会裂了。”
  “娘,那咱家有柿子吗?”她这段时间也没见到有柿子树。
  “有,不过咱附近没有。”于氏拉着她的手去了主屋,不让她在外面接着冻着,“你爹和我这两天割苜蓿草,那附近有几棵柿子树。不过让人摘的差不多,你爹我俩个摘了几个。藏起来了,怕你看着偷吃,等不得到了霜降这天。”
  好吧,“娘,你藏哪了?我什么时候可以吃呀。”
  “先吃完饭,等娟姐和宝哥都来了,娘给你们找出来,你们三个一起吃。”
  她笑着应下。
  于氏爹娘不但摘了柿子,还有山楂、栗子、核桃,“娘,那山这么多好吃的呀,我也跟着你们去好不好?”竟然有栗子和核桃,她也想去捡。
  “远不说,那山深,草长的也高,你个小孩子去都不够看着你的了。”于氏抓了山楂给她,“在家等着吃现成的吧,想吃爹娘多给你摘些回来。”
  山楂吃着甜酸甜酸的,娟姐和宝哥也都爱吃。柿子捂了这几天,也熟了软了。他们一人手里拿着一个,又是吃山楂,又是吃柿子。
  于氏和赵家大娘把栗子和核桃都单独挑出好,找来袋子,好生收起来。山楂放在篮子里一些,其他的也都一起收起来了。
  霜降之后天气明显转凉,虽说还没立冬,这个秋也没剩几天了。
  趁着天气还好,丫丫爹娘每天一早赶车去山割苜蓿草,顺便摘山楂,捡栗子和核桃。赵家大爷工做完之后,帮着背了几天的柴火,看着谷秸秆和苜蓿草晒的差不多,开始准备铡草了。
  毛驴养在后面,在驴棚旁边有个草屋子,里面放着干草和割的一些驴草。铡草直接在草屋子铡,铡好的草直接在草屋里了,不用来回的再捯饬。
  赵家大爷把铡刀搬进草屋子,赵家大娘和赵老太太把场院的谷秸秆一捆一捆的抱到草屋子跟前。铡草需要两个人,一个把草一把把的放在铡刀底下,一个人拿着铡刀头,一刀一刀的压下铡刀。

  赵家大娘蓄草,赵家大爷拿着铡刀铡草,赵老太太来回的搬谷秸秆。
  铡好的草聚在铡旁边,看着差不多,再把草用铁锹堆在草屋子里面,一点点的堆满草屋子。
  场院一垛的谷秸秆,赵家大娘和赵家大爷轮流着,铡了两三天。铡完谷秸秆,丫丫爹娘弄的苜蓿草也该铡了,除了新割的苜蓿草,该铡的草也铡的差不多。
  霜降之后大家忙着割草、捡柴火、铡刀,这一忙是小半个月。弄的差不多之后,赵老太太开始准备压荞麦。

  一般都是霜降之后,立冬之前,抽出半天的时间,把荞麦压称面粉。要够一家人这个冬天吃的好,荞麦可以随时拿到碾子压,但是新打出的荞麦,吃着劲道和味道和放着陈的不一样。
  村子的碾子这几天都没空闲,这家用完那家用,终于得了空,赵老太太让于氏牵着毛驴,赵家大娘背着一袋子荞麦,她拿着笤帚簸箕之类的,来到碾道。
  用炊帚把碾子打扫干净,又用水好个冲洗,碾子干了之后,铺一层荞麦,然后把毛驴套,用布把毛驴的眼睛蒙起来,开始碾荞麦。
  毛驴自己会绕着碾道一圈一圈的走,赵老太太碾子后面跟着,拿着小炊帚一直往扫荞麦。防止荞麦掉下,也为了碾压的均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