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5-05 07:44:01
119*童生
父亲说
这事是咱们对不起人家
必须把李氏妥善安排好
童书汇心中本来对李氏就有愧疚之心
听父亲这样说
心中就更加难过了
低垂着头
问父亲
对李氏怎么办呢
父亲考虑了一阵子
慢慢说道
咱们这儿的风俗
是嫁出去的女儿
就是泼出去的水
你与李氏离婚后
让李氏回娘家是不可能的
即使娘家同意让李氏回去
我们也对不住人家
也不能让李氏回去
现在唯一的办法
就是我们认李氏为干女儿
让李氏长住我们家里
而且不对外公布你和李氏离婚的消息
这样做
对李氏的伤害也要小一点
童书汇听后
认为这个办法很好
童书汇说
我今后给家里汇款
再增加一点
这件事我对不起李氏
也在经济上做一点弥补
父亲说
你这样做
当然很好
只是你今后结婚后
有了自己的家庭
要养孩子
城里喝水都要钱
开支也很大
咱们在农村苦惯了
只要不生大病
没有什么开支
你主动帮助家里是好的
但是也要量力而行
童书汇说
父亲的心意我领了
但是我一定要尽力从经济上帮助家里
把李氏的事考虑好了
父子两都感到松了一口气
童书汇说
我现在感到
无脸再见李氏
我呆会就走
今天晚上就在离城里近一点的大姑家住
明天一早就赶路回城
父亲理解此时儿子的心情
就说
这样也好
你放心走
后面的事我来处理
这样
童书汇就收拾东西
和来参加宴席的大姑一道
到大姑家里去了
童书汇走后
父亲就着手处理李氏的事
当时离婚没有现在这么复杂
离婚也就是丈夫或者父母的一句话而已
民国虽然法律上对结婚离婚都有法律规定
但是执行并不严格
特别是童家山这样的偏远山区
结婚以双方父母同意为准
并不到官府去办结婚证
没有结婚证
也谈不上到官府去办离婚
因此童书汇父子二人就把离婚这事定了
甚至连李氏的意见都不听取
可见当时妇女地位之低
童书汇走后
父亲就把离婚这事先告诉母亲
母亲不同意但是也没有办法
然后一天父母一起把这事告诉了李氏
李氏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也无可奈何
知道此事后李氏一直郁郁寡欢
30多岁就无疾而终
这成了童书汇心中永远的疼
日期:2019-05-07 11:26:05
120童生
李氏的悲剧
既是个人的命运
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在由父母包办婚姻向
个人自由恋爱婚姻转型的时代
有许多这样的个例
童生的母亲贺仪一
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
贺仪一的父亲年轻时也想
投身于时代大革命的浪潮
受革命党人的影响
报考了黄埔军校
而且被成功录取
正当他收拾行装准备出发到广州时
被他的夫人即贺仪一的母亲死死拉住
夫人胆小
哭到
你这一去
成功则功成名就
失败则葬身沙场
古话说
一将功成万骨枯
你这一去
成为大将的可能性小
成为枯骨的可能性大
咱们小小百姓
只想过点安稳日子
你何必去冒这么大的风险
贺仪一的父亲革命意志不坚定
也是胆小之人
听夫人这么一劝
就放弃了去都黄埔军校
替一个皮毛商打工
走深山窜野岭
向猎户收购皮毛
当时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
他走深山收来虎皮豹皮等等
收来后交给皮毛商
赚几个辛苦钱
手头有一点小钱后
思想比较开明
重视子女的教育
贺仪一的父母一共生了三个子女
贺仪一是家中老大
旧时代一般贫困家庭的家长
不重视女孩的教育
认为女儿早迟要嫁人
嫁人后就是生育和做家务
不需要什么文化
因此一般不送女孩读书
但是贺仪一的父亲不这样认为
觉得女孩还是应该受教育学文化
因此他就把贺仪一送进学堂
也是为了节约钱
让贺仪一读了免学费的师范学校
这样
贺仪一师范毕业后也在小学教数学
就在教书的小学
认识了同在一所小学教数学的童书汇
贺仪一敬佩童书汇多才多艺
教学有方
童书汇感到贺仪一眉清目秀
像一块小家碧玉
二人互有好感
经过热心同事一撮合
二人就合计着结婚
待童书汇回老家了与李氏离婚后
童书汇就和贺仪一在1950年结婚
第二年就生下了大儿子童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